“豫”见良法善治新图景 | 开封:十载立法润汴梁 护航发展靓古都

时间:2025-08-14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开封市人大常委会

  编者按:今年,是全面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十周年。回望河南各设区的市立法这十年,河南省各设区的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立法工作始终,推出了一大批立足国家战略、切合地方实际、呼应时代需求、饱含民生温度的地方性法规。即日起,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推出《“豫”见良法善治新图景》主题策划,展现河南省地方立法工作中的法治图景和宝贵经验。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 自2015年获得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以来,开封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出台了一批“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地方性法规,交上了一份以良法促善治谋发展的成绩单,走出了一条具有开封特色的地方立法之路。

  坚持立法与改革发展相统一,精准回应时代需求

  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地方立法服务创新驱动、开放兴市、郑开同城等战略重点。制定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城区停车管理等条例,有力支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颁布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扬尘污染防治等条例,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出台文物保护、古城保护等条例,守护古城文化根脉、传承古都文明;起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让家门口养老的民生温度触手可及;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擦亮魅力开封靓丽名片。十年来,开封立法从摸索实践到坚毅笃行,制定了一批不仅具有基础性、支撑性,还具有开创意义和示范作用的地方性法规,为护航开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法治保障。

  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好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让人民群众成为民主立法的“主角”。81岁的祁忠泽是开封市顺河区的一位普通群众,在《开封古城保护条例(草案)》征集意见中,他提出“将刘家胡同、花井巷等传统街巷等遗址遗迹列为重点保护对象”的立法建议。条例实施之日,祁老接到一份红彤彤的《立法建议采纳证书》。开封市龙亭区人大代表、邢家锅贴非遗传承人邢奎提出将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非工作时间免费对外地游客车辆开放内部停车场的建议,《开封市城区停车管理条例》吸纳了这一务实可行的“金点子”。

开封市龙亭区四季城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送法到基层活动

  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截至目前,市人大常委会在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律所、司法所设置了2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反馈立法建议近900条,确保每一部地方性法规都满载民意民智。

  坚持人民至上,绘就高质量发展鲜明法治底色

  2023年11月,按照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由郑州、开封、许昌、周口四市启动贾鲁河保护协同立法。作为协同立法的首次实践,开封市人大常委会立足本地实际与区域协调发展,与郑州等三市人大协同协作,共同构建贾鲁河共治共管共赢的法治保障机制。实行“双组长制”,组建工作专班,强力推进起草、审议各环节有序开展。多次征求有关部门、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建议,开展立法协商,发动社会参与,广集各方面意见建议105条。结合开封实际设置特色条款,因地制宜解决差异性问题,全流域、全方位合力推进贾鲁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

  坚持法贵必行,做好地方立法“下半篇”文章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开封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的施行,让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从有章可循提升到了有法可依。2024年7月,执法人员对市区一处工地作出《责令停工整改通知书》。《开封市城区停车管理条例》的出台,有效解决了景区“违法占用道路收取机动车停车费”治理难的“顽疾”。条例通过设置禁止性条款和罚则,完善了处罚种类,强化了法规的实施性功能。立良法是完成“上半篇”文章,促善治是做好“下半篇”文章。市人大常委会适时出台《关于加强地方性法规实施工作的决定》,锚定普法、执法、司法和监督全过程,明确法规实施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全面推动地方性法规“落地生根”,从源头和制度层面推动“法之必行”。

  谱良法之策、促善治之为、务发展之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封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为引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持续推进地方立法工作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开封市人大常委会/供稿)


  系列策划——“豫”见良法善治新图景 | 郑州:良法善治谱写新征程中立法新篇章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