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曹集街道人大工委: 畅通民意连心桥 激发履职新活力

时间:2025-10-22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席茜 通讯员 李保卫)曹集街道地处夏邑县城东区城乡接合部,是全国文明村镇、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近年来,辖区各级人大代表活跃在老旧小区改造、民生保障、矛盾化解、环境治理等各项基层工作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老旧小区改造人大代表来牵头

  海天花园小区是曹集当地一个出了名的老旧小区,长期无物业,小区内道路坑坑洼洼,污水横流,垃圾成堆,夏天蚊蝇满天飞,每到阴雨天,下水道污水倒灌,住户苦不堪言。

  2024年10月,乡人大代表、东环社区党支部书记刘亚伟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向街道人大工委反馈问题,并发动小区内5名老党员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将小区内39名党员纳入治理队伍,通过“支部包楼栋、党员包单元”,打通小区治理“最后一米”,逐户走访收集居民诉求,如修下水道、硬化路面、停车难等问题,仅用3天就收集到有效建议27条。

  在资金筹措期间,刘亚伟组织召开业主大会,用“拉家常”的方式讲解改造方案,仅1天就带动居民自愿集资30多万元,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难题。施工期间,他坚持“每天到现场、每周开例会”,从路面硬化的厚度到下水道管道的选材,都邀请居民代表监督,形成“人人关心改造、人人支持改造”的良好氛围。如今的海天花园,新大门气派美观,道路平整干净,树木青翠、花草飘香,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彰显了人大代表在基层治理中的“领航作用”。

  农田机井人大代表来管护

  今年夏季,夏邑县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当时正值小麦灌浆关键期,部分村的麦田出现地面干裂叶片枯黄现象。人大代表主动请缨,组成抗旱突击队,全力守护群众“粮袋子”。

  乡人大代表、刘营村包村干部孙永旺得知刘营村100多亩麦田因灌溉机井损坏“抽不出水”,他第一时间带着工具赶到现场,趴在滚烫的井口查看内部情况,钻进狭窄的井房排查电路与管道,最终确定是电机老化、井内淤泥堵塞导致机井失效。“小麦灌浆期一天都耽误不得,必须尽快修好!”孙永旺当即组织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志愿者,顶着38℃的高温清理井内淤泥,自己率先跳进齐腰深的井房作业,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却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活,最终及时修好机井确保通电出水。

  曹集街道辖区的263眼机井以村为单位分配给20名人大代表,负责日常巡查、故障上报与邻里协调;同时,在每眼机井印上代表联系方式、维修电话,方便群众随时求助。抗旱期间,仅用3天就修复故障机井15眼,协调移动灌溉设备8套,覆盖灌溉面积1200多亩,有效缓解了干旱压力。此次抗旱行动中,人大代表不仅解决了“浇地难”问题,更用实干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让“代表为民”的形象深植人心。

  基层矛盾人大代表来调解

  “邻里纠纷无小事,化解及时暖人心”。曹集街道人大工委在各村(社区)建立“人大代表调解室”,选拔善于沟通、群众认可的人大代表担任“专职调解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乡人大代表、臧阁村党支部书记程捍卫就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调解能手”。今年年初,臧阁村村民程某与其叔叔程某行因财产归属问题对簿公堂。程捍卫主动介入调解,先后5次组织两人面对面沟通,一方面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遗产继承的条款“讲法理”;另一方面用“叔侄情”唤醒两人心中的亲情。同时,他还邀请村里的“五老”、双方共同的亲友参与调解,从旁劝说。经过多轮耐心细致疏导与协调,叔侄俩终于放下芥蒂。此次调解不仅化解了一场持续多年的矛盾,更维护了家庭和谐,成为人大代表“以情化怨”的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人大代表通过“固定接待+主动走访”,累计接待群众来访150余人次,收集问题62条,其中60条已办结反馈;同时,代表积极参与矛盾调解,成功化解邻里宅基地纠纷、土地流转争议等16起,实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道”,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

  蓝天碧水人大代表来守卫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曹集街道的田间地头总有人大代表的身影,一枚红袖章、一面禁烧旗帜、一支禁烧巡查队伍,成为栗城大地上最美的风景。

  大气污染防治是“民生工程”,也是“生态工程”。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曹集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主动参与“值班巡逻、宣传引导”,在烟花爆竹禁燃禁放、餐饮油烟管控等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县人大代表、曹集派出所所长王松涛组织县、乡人大代表带着宣传册、小喇叭,走进社区、商超、农贸市场,用“接地气”的语言讲解禁燃政策。在餐饮油烟管控中采用“排查+整改+回头看”模式,逐户检查辖区内餐饮门店,对未安装油烟净化器的商户,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同时建立代表巡逻机制,每天安排代表沿主干道巡逻,及时劝阻露天烧烤、秸秆焚烧等行为,今年以来累计制止违规行为18起,辖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撤乡设街道代表履职不断档、不缺位

  今年9月,曹集乡正式撤乡设立曹集街道,进入行政区划调整的衔接期。面对“职能转变、服务范围扩大、群众需求升级”的新情况,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搭建履职平台,确保人大代表作用发挥“不断档、不缺位”。

  街道人大工委从原乡人大代表中精准筛选骨干力量担任“代表联络员”,明确每位联络员每周至少开展2次“敲门走访”,重点收集老年人、残疾人、新业态从业者等群体的需求,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24小时内反馈至街道人大工委,确保“群众有诉能提、诉求有人管”。

  撤乡设街道不是治理的“断点”,而是服务升级的“起点”。曹集街道人大工委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向,优化代表履职机制,让人大代表成为城市治理“参与者”、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和谐街道的“建设者”,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曹集注入更多“代表力量”。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