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锤炼履职能力——2025年第4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侧记

时间:2025-10-22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18期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大代表肩负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要站稳政治立场,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加强代表学习培训,是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重要途径。9月5日至7日,2025年第4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举办,为代表履职尽责“加油充电”。

  9月5日至7日,2025年第4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来自30个选举单位的174名全国人大代表来到黄河之畔,围绕“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开展履职学习。

  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举办本期学习班,目的是进一步引导和推动代表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强国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深刻领悟和认识党的创新理论是“两个结合”的伟大创造,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代表依法履职行动上;深刻领悟和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的全新政治制度,把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深刻领悟和认识“两个结合”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不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指导本职和代表履职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

  学习班期间,代表们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网络文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内容开展学习,“干货满满”的专题讲座,“你来我往”的交流探讨,内容丰富的现场教学,为代表履职尽责“加油充电”。

  使命记之于心,责任扛之于肩,担当践之于行。代表们表示,通过这次学习,深刻领略到中华文化的磅礴气象,切身感受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肩负起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5年第4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在河南郑州举行。图为会议现场。摄影/许义甫

  薪火相传,守护文化根脉

  黄河九曲,在中条山和崤山之间,冲开三门,一泻千里。

  “临黄河而知中国,莅中原而揽古今”,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多位参学代表告诉记者,本期代表学习班在这里举办,特别切合“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

  9月的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现场教学点,天高云淡,草木青翠,大河奔涌,沃野苍茫。炎黄二帝雕像巍然而立,凝望山河。代表们静立瞻仰,触动颇深。

  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在母亲河畔感受传承温度,在炎黄二帝雕塑下感受历史厚度,通过实地学习,我更加强烈地认识到增强全民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顾卫英代表说,“我会时刻保持好传统文化艺术传承者的自觉性,时刻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把文化传承融入履职实践,做好文化根脉的守护者。”

  “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金不换代表每年都会带领鹤壁市豫剧院的演职人员演出近300场,送戏下乡为大家奉上丰厚的精神文化食粮。“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会进一步传承好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用功用情拿出高质量的好作品,演好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蓝淋代表是壮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我非常喜爱故宫博物院产出的文创产品,一直期待了解这些产品背后的故事。”她告诉记者,“这次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的专题报告让我认识到了产品背后更高的思想层次。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努力创作出更多好作品,以针代笔讲好中国故事,为传承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技艺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5年第4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在河南郑州举行。图为互动交流活动现场。摄影/张钰钗

  与时俱进,焕发时代活力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9月6日下午,在河南博物院现场教学点,代表们欣赏莲鹤方壶图纹中蕴含的春秋气象,感受贾湖骨笛穿越八千年的礼乐文明回响。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围绕汉代绿釉立姿陶狗开发的“网红小狗”冰箱贴,还是很有蛇年特色的“青玉人首蛇身饰”棒棒糖,博物院文创产品备受游客的喜爱,几乎“人手一袋”。

  “文创产品的火爆,让展柜里的文物以一种轻松有趣的姿态进入人们的生活。”宋燕代表表示,新时代的博物馆,正突破传统边界,从馆舍天地奔向大千世界,成为展示中华文明、教育服务大众、推动国际交流、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能量场。“作为文博岗位的全国人大代表,我将以这次学习作为新的起点,不断深度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为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中华文化履职尽责。”

  回望历史长河,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新时代以来,新技术新方式新理念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陈天竺代表说:“本次学习班内容系统深入,深刻阐释了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发展的路径。这让我更加坚信,推动全民阅读和文化遗产活化,必须加强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下一步我将积极推动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创新内容呈现与传播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增强文化传播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文化传承发展既要根植传统、守住根本,也要勇于突破、响应时代。”在履职交流中,蔡浙飞代表向与会代表分享,今年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推出了青春越剧《我的大观园》,其本体唱腔、念白还是越剧特色,而舞美、灯光、妆造、音乐都体现了时代审美,到8月底已经完成全国巡演49场,票房收入达5200余万元。“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背离传统,而是为传承注入新的生机;不是盲目迎合市场,而是以艺术本身引领审美。”

2025年第4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在河南郑州举行。图为代表们参加现场教学。摄影/张钰钗

  知行合一,履行职责使命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代表们表示,通过这次学习,更加明晰了履职思路、努力方向,要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每次学习班,交流环节都让人期待。”多位参学代表告诉记者,“这次学习班,不仅有各个代表团的代表们分组进行履职交流的环节,还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的有关同志围绕代表建议办理与我们开展互动交流的环节,大家纷纷踊跃发言,碰撞出的火花十分具有启发性!”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人没有精气神是不行的,乡村建设没有精气神也是不行的。我们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足,两者协同发展。”李泽兵代表说,“我们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依照改善环境、生态发展的路线,通过‘一山一水一茶叶’,带大家‘同心同力同致富’。此前,我们对传承乡村记忆的老石板路、老房子进行了修复,让原有的崂山乡土文化在这里得到延续。崂山文化展示中心的建成,展示了崂山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了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鲁曼代表说:“这次培训让我了解到许多文创产品是如何通过给用户提供情绪价值,从而‘做活’、‘做火’的。我们新农人也要有文化审美,让大家吃到农产品的时候也感受到情绪价值。我的家乡建湖县享有‘中国河蟹之乡’的美誉,有10万亩蟹塘,养出大闸蟹的一方好水也有非常秀美的风景。受到这次课程内容启发,我准备在我们的大闸蟹产品中放入家乡文化旅游宣传册,吸引更多人到这里,让农产品的销售和家乡文旅事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记者手记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习近平文化思想茹古涵今、汇通中外,引领中华文脉生机勃发、中华文明别开生面。

  9月的郑州,学习氛围热烈。从精彩纷呈的专题报告到掌声频频的履职交流,从雄浑壮美的滔滔黄河到馆藏丰富的河南博物院,代表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学习中坚定自信。

  “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俯仰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生生不息。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在履职奋进的新征程上,代表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张钰钗)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