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和《河南省社会治理条例》将于今年12月1日起实施
时间:2025-10-17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新华网郑州10月16日电(记者 张浩然)记者从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和《河南省社会治理条例》已于今年9月29日经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据了解,《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共10章65条,明确了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在粮食生产方面,《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明确,分类、分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改造;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大中型灌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养护;提高粮食安全保障相关指标在产粮大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的比重,调动产粮大县种粮积极性。在粮食储备与流通方面,鼓励创新储备粮轮换机制,探索改进储备粮管理模式;加强粮食储备基础设施和智能化监管平台建设;推进河南成为全国小麦的价格指数中心和权威发布中心;推动内河港口建设,支持粮食航运码头建设,畅通淮河、沙颍河、贾鲁河等跨省粮食物流通道。在产业发展方面,加大粮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鼓励粮食种植、加工与旅游、教育、文化、科普、休闲、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据介绍,河南省社会治理工作面临“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人口流动量都比较大,社会问题复杂多样”的形势任务,共9章75条的《河南省社会治理条例》,聚焦社会治理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将助力提升河南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民生保障领域,《河南省社会治理条例》提出,着力构建更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治理手段创新上,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为现代化治理注入科技动能。针对基层矛盾化解,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多元协同的化解机制。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设置“诚信建设”一章,重点对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公信建设,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健全信用修复制度等作出规定,旨在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