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大制度优势 绘就黄河壮美画卷——洛阳市人大常委会深入推进“天下黄河洛阳美”主题活动

时间:2025-10-16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王紫仪 通讯员 张艳艳)大河奔涌,洛阳焕新。

  2019年9月18日,一场牵动黄河沿线9省区的会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守护母亲河号角声不止。尤其是今年以来,洛阳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在洛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精心策划并组织实施“天下黄河洛阳美”——推动黄河保护法贯彻落实系列主题活动。以“七个一”工程为重要载体,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创新传播方式,系统挖掘、整合与呈现黄河流域(洛阳段)的自然风貌之美、人文积淀之美与风味物产之美,全力推动“天下黄河洛阳美”成为洛阳崭新的城市名片,为现代化洛阳建设注入磅礴动力。

高位统筹谋划,“七个一”构建活动体系

  “将主题活动列入常委会年度重点任务,就是要以最高标准、最实举措推动黄河保护法落地生根,让洛阳的黄河故事传播得更深远、更动人。”活动伊始,洛阳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即明确工作方向。

  为保障活动高效推进,市人大常委会成立由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共同组成的组委会,构建起“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牵头、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常委会领导多次赴新安县、孟津区等黄河沿线开展实地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最终确定以“七个一”为核心行动框架:推出一条黄河精品旅游线路、制作一套黄河美景图集、编印一册黄河美食图谱、推出一批黄河主题短视频、创作一首黄河主题歌曲、汇编一册黄河主题征文选集、打造一批黄河主题公益广告,为活动实施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面对参与单位众多、领域覆盖广泛的实际,市人大常委会专门设立“天下黄河洛阳美”工作专班,建立新闻线索报送、周通报、月调度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市直部门、行业协会和主流媒体资源。同时,积极对接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将活动纳入全市年度宣传文化重点任务及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系列活动中,显著提升活动声量与影响。

  “从生态保护到文旅融合,从文艺创作到全域传播,‘七个一’体系全面覆盖黄河保护与发展的多个面向,使活动兼具战略高度与实践温度。”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各参与单位严格执行“一把手”负责制,逐级压实责任,确保活动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强化协同联动,共筑“黄河美”强大合力

  “发现违规占地200余亩,已督促立行立改;排查文旅领域问题十余项,正推动逐项解决……”在主题活动中,市人大常委会以监督为抓手,推动“黄河美”实现从“外在形象”到“内在品质”的全面提升。

  围绕黄河保护法贯彻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先后4次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孟津、新安等黄河段开展执法检查和暗访督查,重点聚焦土地利用、生态修复等领域,对发现问题现场交办、跟踪问效。针对黄河文旅融合发展,开展3次专项监督,围绕旅游公路建设、景区提升、水上项目开发等提出多项建议,推动补齐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

  监督硬约束之外,更注重文化软实力的赋能。活动期间,组织52名媒体记者与文艺工作者开展黄河采风,创作影像、文学、音乐类作品300余部;结合小浪底调水调沙等重要节点,3次邀请媒体与专家实地感受黄河气象,创作作品200余件;2次组织驻洛省人大代表视察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出高质量建议10余条;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文学、摄影、音乐、短视频等各类文艺作品2000余件,全方位展现黄河流域(洛阳段)生态、生产、生活之美。“我们以‘监督+创作’双轮驱动,既强化法治保障,又厚植文化底蕴。”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在市县协同层面,洛阳坚持全市“一盘棋”,组织新安、孟津、偃师等沿黄县区及宜阳、嵩县、栾川等重点流域地区同步推出相关活动。新安县开展“天下黄河洛阳美”文艺采风,孟津区举办沿黄公路自行车公开赛、“洛阳味道”非遗美食推介等,各县区活动特色鲜明、相互呼应,形成上下联动、全域共进的生动格局。

创新全域传播,让“黄河美”闪耀出圈

  “‘尝过哪几道才算正宗洛阳人’话题登上热搜,全网点击超500万次,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200万……”今年上半年,“天下黄河洛阳美”成为代表洛阳的热频词。

  这一现象级传播效果,源于市人大常委会统筹构建的“传统媒体+新媒体+户外媒介+国际传播”立体化传播矩阵。线上方面,市属主流媒体开设专题专栏5个,《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推出5个主题专版,累计发稿300余篇,其中《以“黄河美”擦亮“生态牌”》《打造“天下黄河洛阳美”文化新IP》等评论文章引发广泛共鸣;洛阳网、中原网、掌上洛阳客户端等平台集纳稿件270余篇,总点击量超700万;“洛阳人大”微信公众号发布稿件418篇,视频号推出短视频76个;在新浪微博、小红书等平台推送优质内容90余条。截至目前,各类平台累计编发转发稿件1000余篇、短视频300余部,全网总曝光量突破5000万次,让黄河之美跃然屏上、走入人心。

  线下展现同样精彩:洛阳将“黄河元素”深度融入城市公共空间——高铁站、高速路口大型LED屏,4286辆出租车顶灯广告,1260余辆公交车载电视,以及超过2万块临街电子屏持续轮播活动内容,形成“满城皆见黄河美”的浓厚氛围。“刚下高铁就看到‘天下黄河洛阳美’,立刻对这座城市充满期待。”来自山东的游客李女士赞叹道。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洛邑古城举办的“花YOUNG山水”主题发布会上,10部优秀短视频、149幅黄河美景摄影、6条精品旅游线路集中发布,“洛阳味道”十大代表菜品现场品鉴,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参与。人民网、央广网等20余家主流媒体及本地网络达人密集报道,当天推出图文40余篇、短视频100余个,单日传播量即破百万。“既能赏黄河之美,又能品古都之味,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感染力。”市民张女士在现场感慨地说。

  国际传播同样成效斐然。精心摄制“黄河非遗美食”“非遗美食黄河鲤鱼”等多语种外宣图文视频,深入挖掘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相关作品获外交部海外账号转发,海外传播量逾万次。在“一带一路”青年友好交流活动中,邀请欧亚9国35名主流媒体记者和博主探访小浪底鹰嘴山,通过图文聚焦、爆款视频、博主Vlog和深度报道等多元形式,向世界生动展示黄河文化的魅力与洛阳生态保护的成果,“天下黄河洛阳美”正成为洛阳走向世界的重要名片。

  如今,漫步在黄河流域洛阳段,绿意盎然的生态岸线、日益完善的文旅设施,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近黄河、品味黄河、守护黄河。“此次活动不仅彰显了洛阳黄河的独特魅力,提升了全社会保护母亲河的意识,更成为助推城市品牌升级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引擎。”洛阳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洛阳将持续深化活动成果,推动黄河保护法贯彻常态化、长效化,让黄河真正成为护航洛阳生态的“安全屏障”与牵引文旅发展的“黄金纽带”,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洛阳智慧与力量。


编辑:王紫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