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与粮食安全添法治“护身符”
时间:2025-10-16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省社会治理条例》《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将于12月1日起施行
社会治理与粮食安全添法治“护身符”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小平
如何以法治手段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治理效能?如何推动粮食安全从政策治理向法治治理转变?10月15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河南省社会治理条例》《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就公众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
《河南省社会治理条例》
——全国首部关于社会治理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河南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人口流动量都比较大,社会问题复杂多样,必须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
“《河南省社会治理条例》作为创制性立法,是全国首部关于社会治理的省级地方性法规。”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该条例突出创新发展,系统总结了我省和全国各地在社会治理方面的经验做法,将基层基础建设、社会治安防控等工作中积累的成熟经验,以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一村(格)一警、依托“家站点”等平台载体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等创新做法固化为法规制度。
针对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纠纷化解效率不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措施不足等问题,条例对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强诚信建设和加强“三新”群体管理服务等内容作出规定,确保法规精准管用,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新就业群体是感知社会动态的“神经末梢”。“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加强对新兴领域各类组织和群体的关爱凝聚服务,推动其深度融入社会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省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杨炯表示,在深化党建引领、优化管理服务基础上,将积极搭建多元参与平台,鼓励新就业群体担任网格助理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等,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省委政法委副书记雷忠旺认为,条例为不同场景的治理难题提供了“对症良方”,也为推动高效能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省委政法委将统筹推动全省政法战线积极融入社会治理大局,坚持多元共治,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强化惩防并举,推进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守牢安全防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雷忠旺说。
《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
——一部涵盖粮食安全全系统各环节的法规
在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中,河南的“粮仓”作用无可替代。
为保障粮食安全,我省相继出台了省高标准粮田保护条例、省储备粮管理办法等法规,但一直缺少一部涉及粮食安全全系统各环节的法规。
“制定《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有利于构建更具权威性和约束力、更加全面的粮食安全保障法治体系,更好提升我省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突出河南特色,聚焦我省作为全国小麦核心主产地的优势,加强小麦交易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资源生产配置枢纽。同时,突出中原交通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我省在全国粮食流通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逐步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鼓励种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省司法厅副厅长李艳表示,条例聚焦“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围绕“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共促,切实发挥立法的引领保障作用,全力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既符合中央、省委部署要求,又符合我省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实际需要。
省粮食和储备局副局长陈晓鹏则认为,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种粮积极性”,到“支持粮食企业生产、收购、储存、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条例对保障种粮农民利益进行明确规定。“我们将深入落实条例,统筹好每年度的夏秋粮收购工作,搭建好新的产销合作平台,继续为维护种粮农民利益保驾护航。”他说。
编辑:李恒
发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