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人大:代表“随手拍”定格民需 政府“高效办”回应民心
时间:2025-10-13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 (记者 宋向乐 通讯员 李浩 王晓亭)为丰富人大代表履职形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今年以来,濮阳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市人民政府创新开展“濮阳微实事·代表随手拍”工作,代表化身“移动探头”,用镜头捕捉民需,政府部门接诉即办,以“人大+政府”的治理创新让群众的“微心愿”加速变为“实景画”,不断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濮阳实践走深走实,有效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镜头对准民生,拍出诉求“真模样”
“随手拍”的生命力,在于真实客观反映民生诉求。市人大常委会印发《关于开展“濮阳微实事·代表随手拍”的实施方案》和操作指导手册,并在“市长·代表公民面对面”座谈会上向代表发出使用倡议,有效激发代表参与热情,主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用镜头精准记录真实诉求。
代表“主动拍”。这一数字化平台让代表履职焕发新活力,以往闭会期间“沉默”的代表,如今有了简单易行的履职抓手,实现了从被动履职到主动作为的转变。自该工作启动以来,濮阳市人大代表牢固树立一线意识,穿梭在背街小巷、老旧小区,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细小问题入手,用脚步丈量民情、用镜头捕捉问题,做到“精准拍、及时传”,把群众“看着烦、用着难”的细节一一记录、上传并提出意见建议,为问题解决提供可靠依据。从路面破损修复到河岸垃圾清理,从游商占道经营管理到停车位增设……这些管理部门未能及时关注的细节,通过代表的镜头得以清晰呈现,推动治理视线向微末处延伸。
人大“全程督”。代表履职不仅在“拍”,更在于“督”,他们对问题紧盯不放,全程跟踪督办,杜绝“一拍了之”,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一名市人大代表在调研中发现,濮阳万达商场门口长期存在电动车停放在非机动车道及部分电动车进入快车道行驶、存在交通安全风险的现象,他立即通过“随手拍”平台反映这一问题,持续跟踪相关部门办理进度,多次向市人大、办理部门反馈有关情况,确保问题真解决。目前该问题已转为闭会期间代表正式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和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联合督办,切实推动相关部门解决这一困扰群众许久的老大难问题。
闭环破解难题,跑出办理“加速度”
“随手拍”的关键,在于快速高效解决民生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并不断完善“问题收集、分类交办、跟踪督办、结果反馈”的闭环管理体系,每个环节都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强化部门联动、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实现问题“即提即转即办”,形成人大渠道办理的“微循环”,让“随手拍”的每一个诉求都有了“落脚点”。
热线“快速转”。代表通过“i濮阳”小程序中的“濮阳微实事·代表随手拍”模块,以文字、图片形式“一键上传”反映事项,平台与濮阳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数据互联互通,处理进度和结果在平台及时公示,为“随手拍”工作提供数字赋能的实施路径。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负责做好线上平台的技术支持工作,指定专人为对口联系人,配强热线工作力量,实行24小时轮班制,全力做好“随手拍”反映事项的审核、受理、交办、督办、回访等工作,实现代表反映事项“接诉即转”。
部门“限时办”。“上午我才通过‘随手拍’反映路灯不亮的问题,下午政府就安排工作人员修好了,这效率太给力了!”一名市人大代表激动地说。各承办部门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行动准则,针对代表反映的问题做到“接诉即办、限时办结”,杜绝“踢皮球”“慢作为”,加强办理工作与部门工作有机融合,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压实办理责任、充实工作力量,将每一件民生小事都作为急事来办,推动办理进程不断加快、效率不断提升,让代表意见建议快速落地见效,用高效响应诠释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温度。
目前平台已收到涉及城市管理、道路交通、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问题建议146条,推动解决问题144个,平均办结时间为3个工作日,其中5条问题建议24小时内答复代表,最快的6小时内答复代表,真正跑出代表意见建议办理的“濮阳速度”。
成果转化赋能,筑牢治理“长效墙”
“随手拍”的价值,更在于从“解决一事”到“治理一域”的延伸。市人大常委会树立“推动一个,带动一片”的思路,对代表反映事项汇总分析,捕捉共性诉求和规律性问题,为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提供参考,持续跟踪问效,以“小切口”推动社会“大治理”。
机制“固实效”。一名市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尽快解决市一高南门垃圾堆积问题的建议”,人大、检察院及承办部门迅速联合行动,仅用一周便彻底清除了长期堆积的垃圾。为推动校园周边固体废物治理常态化,巩固生态环境改善成果,将“临时清零”转为“长久保障”,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召开长效治理推进会,邀请人大代表及6家所涉单位负责人参加,共同签署《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南门周边卫生环境长效治理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形成工作闭环,成功实现从“短期攻坚”到“长效治理”、从“个案解决”到“系统破题”的升级。
制度“强监督”。人大监督的长效性,关键在于结果运用是否到位、制度是否健全、社会是否认可,监督的核心是将结果运用作为闭环终点,通过制度约束确保监督“长出牙齿”。市人大常委会正持续优化“随手拍”功能模块,开发数据分析功能,从社情民意的“弱信号”中捕捉治理“强信息”,将代表反映较为集中或者民意反映强烈的类案问题线索转化为监督议题、立法建议,从“解决一件事”到“完善一类制度”,推动共性问题从源头上得到解决,实现从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的跨越,真正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治理效能。
从镜头里的民生痛点,到清单上的办结实效,再到制度中的治理密码,濮阳代表“随手拍”正以民主实践的创新之力,架起群众与政府的“连心桥”。截至目前,越来越多的民生难题通过这一平台得到解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拍”与“办”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提升,为高效能治理写下了生动的濮阳注脚。
编辑:宋向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