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人大:激活代表履职“神经末梢” 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时间:2025-10-01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席茜 通讯员 赵龙 庞静洋 吴振涛)如何让人大代表真正“动”起来,让基层治理更“接地气”?近年来,西峡县人大常委会以机制创新为抓手,推动人大代表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让代表作用发挥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为基层高效能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人大力量。
代表深入网格,为民服务零距离
“以前总感觉人大代表离我们有点远,现在不一样了,代表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不少西峡群众的切身感受。
西峡县人大常委会依托基层社会治理网格,按照“统筹兼顾、就近便利、人岗相适”的原则,把1235名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全部纳入338个网格,实现了“代表进网格、网格有代表”。代表们通过定期走访、接待选民、座谈协商等方式,倾听原汁原味的民意,收集选民急难愁盼的问题。近年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进网格累计走访群众超8000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200余条,大部分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效。
今年50多岁的县人大代表符克是紫金街道小城社区居民,2024年初,他和社区网格员靳涛在走访时了解到,紫金街道流动人口多、民警力量薄、治理难度大,向街道人大工委提出建议:组建义警队,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居民安全感。紫金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人大收集的代表建议,通过多方论证,成立“小城”义警,吸收辖区内党员、人大代表、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等参与,充分发挥他们“人熟、地熟、脸熟、情况熟”的优势,开展社情收集、巡逻防控、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活动,实现了辖区内“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为基层社会治理增添了一支有生力量,形成了一道美丽“风景线”。
汇聚民意民智,问政督办常态化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履职的“主阵地”,也是民意转化的“枢纽站”。自2023年起,西峡县人大常委会就有序安排“一府一委两院”等国家机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进代表联络站,接受人大代表问政,面对面回应代表和群众的关切。
“农村不少青少年学生迷恋手机等电子产品,有的一出校门就回家玩手机,沉迷网络游戏。建议由教体局牵头,整合乡村学校、农家书屋等资源,开设丰富的课后体育、阅读及乡土兴趣班,把孩子们从屏幕前吸引过来,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丹水镇朝阳村生态环境好,村幸福大院条件也好,许多周边村的老人们都前来入住,但是不少老人的护理费却无法得到保障,有没有好的办法解决?”
“县里大力发展‘菌、果、药’特色农业产业,许多村里的群众靠此发家致富,但近年来香菇、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价格有波动,散户议价能力弱,在促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方面,能否有更精准、更有效的举措?”
县人大代表、丹水镇朝阳村党支部书记赵安华自从2023年9月首次参加教育工作专题问政活动以来,始终是问政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近三年来,他参加县、乡人大问政活动8次,每次他都紧扣问政主题,提前走访群众、汇集民意民智,精心准备询问问题。他提出的青少年防沉迷手机、农村养老服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等多项建议,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现场回应,大部分已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生动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履职实效。
赵安华代表的实践,是西峡县1235名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一个鲜活缩影。通过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参与问政,不仅畅通了民意表达的“最后一公里”,更通过“面对面”问政、“实打实”回应、“硬碰硬”督办,将群众的一个个“问题清单”转变为政府的“行动清单”和百姓的“满意清单”,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
机制激发活力,代表履职有章法
为了增强代表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西峡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人大代表履职量化评价体系,对参会情况、参加活动、提出建议、群众评价等进行量化评价,并按20%比例评出优秀代表,作为评先评优和代表换届连任的重要依据。同时,每年初全面开展县乡人大代表回选区向选民述职并接受评议活动,通过规范代表述职发言、征求选民意见、选民对述职代表进行满意度测评三个环节,让代表联系群众的“软任务”变成履职的“硬指标”。
西峡县人大常委会还立足代表行业背景和专业特长,组建了6个专业代表小组,涵盖工业科技、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教育、卫生、财经等重点领域,代表小组开展活动不再“大而全”,而是“专而精”“深且实”,切实融入人大各项监督活动中。
乡村振兴专业代表小组,开展食用菌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历时3个月,进菇棚、入农家、访车间、看基地,深入11个乡镇、15家企业、20多个种植大户和县农业农村局、食用菌发展中心、省农科院分院、食用菌研究中心等单位实地调研,围绕菌种研发培育、市场管理、制棒加工、基地建设、企业用地、政策资金扶持等菇农、企业特别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查阅档案资料,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问计于菇农,问需于企业,以各种形式了解和掌握食用菌产业发展最新情况,形成了一份沉甸甸的《关于西峡县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从加大科研投入到保障优良菌种供应,从培育龙头企业到强化服务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诚恳的意见建议,为县委决策食用菌产业战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针对代表们平时深入基层网格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以及在参加视察、调研、问政等履职活动中汇集到的民意民智,西峡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闭会期间代表意见建议处理机制,向政府相关部门交办《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建议交办函》,按照“研处→办理→反馈→评价”闭环程序进行办理,确保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从倾听民声到汇集民意,从代表问政到闭环督办,从个体履职到团队作战,西峡县人大常委会通过系统性、机制化探索,让代表履职的神经末梢与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紧密相连。如今,全县1325名各级人大代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破解难题,一条条意见建议化作惠民举措,一次次问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在伏牛山麓,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花朵粲然绽放,基层治理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编辑:席茜
发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