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1号)

时间:2025-09-07  来源: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决定》已经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25年9月7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5年9月7日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

重要讲话精神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

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决定

(2025年9月7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决定》,动员全省上下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积极投身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伟大实践,作出如下决定。

  一、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的责任感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中原大地、情牵河南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河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河南发展指路领航、把关定向。2025年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考察,发表重要讲话,对河南提出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奋斗目标和“两高四着力”的重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言近旨远、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为做好河南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各级国家机关、各人民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人民的关怀厚爱、对河南工作的重大要求,进一步增强感恩奋进的信心决心、把准谱写新篇的前进方向、强化服务大局的责任担当,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河南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二、准确把握“1+2+4+N”目标任务体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决定,提出“1+2+4+N”目标任务体系,“1”是一个奋斗目标,即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2”是“两高”总体任务,即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推动高效能治理;“4”是“四着力”重大要求,即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N”是落实“1+2+4”的一系列工作要求,根据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新任务等不断进行拓展深化、充实完善、动态更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是把握好以下工作要求:一是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省、制造强省、数智强省、交通强省、文旅强省,扎实推进科教强省进程;二是聚焦推动高效能治理,在全面落实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的前提下,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便利高效的营商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三是聚焦落实“两高四着力”,抓好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乡村全面振兴、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把文旅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民生实事、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十项重点工作;四是把握“三项要求”,即学思想、讲协同、抓落实,汇聚起促发展、强治理、惠民生的强大合力。

  三、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主动融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牢牢把握河南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发展定位,坚定落实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强经济运行调节调控,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激发各类主体投资活力,加大稳外贸稳外资力度,着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扛稳经济大省责任。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面落实“五统一、一开放”基本要求,深入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企业迁移便利改革、物流降本增效等重点事项攻坚,实施市场拓展行动、基础设施高效联通行动、产业能级跃升行动、粮食和农产品产能提升行动、大宗商品集疏储运能力提升行动、营商环境优化行动,着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重点产业链群培育为抓手,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体经济为支撑、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培育未来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力促进产业体系融合、产业生态优化,推进智改数转赋能、绿色低碳转型、市场场景牵引、园区能级提升、企业服务优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突出教育的先导性功能,深化教育理念、体系、制度、评价、治理等变革;突出科技的战略性地位,深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进科技开放合作;突出人才的根本性作用,统筹抓好人才“带土移植”和“厚土培植”,贯通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全链条,努力形成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为建设科教强省创造基础条件、提供有力支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政策体系,提升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一体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阐释、普及,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化“文旅+百业”跨界融合,加快文旅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抓好黄河流域、淮河流域、海河流域、丹江口库区等生态保护治理,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建强枢纽经济,发挥支点效应,创新推动“空陆数海”丝绸之路发展。精心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高质量编制我省“十五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着力增强科学性,把准河南在全国大局中的定位,注重巩固拓展优势、突破瓶颈堵点、补强短板弱项、提高质量效益,确保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精准科学、整体协同。充分体现民主性,以多种方式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广泛凝聚共识。切实彰显法治性,全省各级人大要围绕“十五五”规划编制开展专题调研,高质量审查批准规划纲要,加强实施情况监督;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扎实推进高效能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决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全面落实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健全社会治理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好凝聚服务群众。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聚焦“一老一小”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权益保障通道,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深化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着力推进“五基四化”。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加强法治和诚信建设。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常态化执法监督,坚决整治粗暴执法、过度执法、选择性执法、逐利执法等乱象。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机制,强化经营主体信用管理,建设信用河南。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稳妥有效处置意识形态、民族、宗教等领域风险,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等风险,强化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五、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扎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上下联动、同题共答,以高质量履职助力“1+2+4+N”目标任务体系落地落实。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坚持急需先立、务实管用、体现特色,围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民生保障、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风险防范等重点领域加强立法,加快制定修订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社会治理条例,探索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立法,着力补齐食品安全、城市更新等方面立法短板,鼓励设区的市围绕基层治理等开展“小切口”立法。完善民主立法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立法和普法相结合。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围绕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监督,强化规划计划执行情况监督、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金融工作监督,深入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建设和使用。用足用好法定监督方式,实施联动监督、连续监督、跟踪监督,形成监督闭环,推动“一府一委两院”切实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加强重大事项决定工作。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但不具备立法条件的重大事项,及时作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决议决定,为党委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快速推进、高效落实提供有力法治支撑。充分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建好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联络站、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等平台和载体,积极推进国家机关、领导干部代表进站开展活动,在市县乡深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支持街道建立居民议事会议制度,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聚焦“两高四着力”持续深化提升人大代表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更好联系服务群众、凝聚智慧力量。各级人大代表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深入基层一线、基层“家站点”,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建言献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中走在前、作表率。

  六、全面有效落实政府责任。省人民政府应当对照“1+2+4+N”目标任务体系,制定完善实施方案和配套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强化定期调度和督导落实,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确保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实施。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细化贯彻落实“1+2+4+N”目标任务体系的具体政策措施,加强项目化、方案化、清单化管理,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注重工作协同联动。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推进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关系,加强各项工作举措的协调配套与联动集成,确保形成合力。强化政策制度支撑。用足用好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的支持政策,不断完善财政、就业、产业、科技、环保等政策措施,及时制定、修改、废止有关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化为制度规范,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精准有效。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纠正行业垄断、市场分割、妨碍要素平等获取等不公平做法,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推动发展环境全方位优化升级。

  七、着力提升监察和司法效能。全省各级监察机关应当更好发挥监督、调查、处置作用,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履职不力、失职失责等行为,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推动广大干部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安心工作、放手干事、积极作为。全省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履行审判、检察职责,强化府院府检联动,精准有效协调化解发展中的现实问题、重大风险、突出矛盾,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打击惩治力度,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八、凝聚全省人民的磅礴力量。全省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共同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特点,充分发挥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功能,协助做好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相关工作。广大人民群众要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配合、主动参与,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

  九、弘扬从严从实的优良作风。全省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学思想、讲协同、抓落实,以优良作风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部署要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推动重大战略实施、重要政策落实、重大项目落地等方面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持之以恒纠“四风”、转作风、树新风,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责任担当、良好的精神状态,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