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华龙区人大:居民议事会议“小平台” 推动基层治理“高效能”

时间:2025-08-28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宋向乐 通讯员 张松涛)“以前小区停车像‘抢车位’,现在通过议事会协调,物业重新规划了车位,下班回家再也不用绕圈找位了!”说起最近的变化,濮阳市华龙区长庆路街道物华国际小区居民李女士难掩笑意。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华龙区人大常委会深耕居民议事会制度,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融入基层治理“毛细血管”的生动实践。

  华龙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河南省街道人大工作条例》,紧扣“两高四着力”要求,在全区九个街道探索建立街道居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通过创新议事载体、完善运行机制、破解治理难题,让居民议事会成为听民声、解民忧、聚民智的“金钥匙”,奏响了基层治理的“华龙乐章”。

  筑牢议事“四梁八柱”,让民主实践有章可循

  华龙区人大常委会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起“1+N”制度体系:以《街道居民议事会议制度的办法(试行)》为核心,配套出台《民生实事项目票选制实施办法》《议事代表工作监督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等N项细则,为议事会划定“路线图”和“施工图”。

  在代表产生上,严格遵循“属地原则、结构合理、群众公认”标准:每个街道议事代表名额按“户籍人口与统计人口平均数每1500人增1名”确定,确保代表性;50%以上代表来自基层一线,妇女代表、非中共党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应达到一定比例,兼顾广泛性;通过“组织推荐+资格联审+公示公告”流程,杜绝“带病入选”,保证纯洁性。截至目前,全区9个街道共产生议事代表413名,形成了一支“坐得住、听得进、说得清、办得实”的议事队伍。在2025年区人代会上,首次邀请45名街道居民议事会议代表旁听人代会,激发了议事代表的履职热情。

  在运行机制上,各街道结合实际创新流程:大庆路街道建立“定期+临时”会议机制,每年固定2次全体会议,遇紧急事项可临时召集,议题提前7天送达代表,保障充分研讨;中原路街道构建“群众提事、代表议事、协同办事、民主公示、定期回访”五环议事机制,实现全流程闭环;胜利路街道制定《居民议事会议工作方案》,明确专题议事、联系接访等6项制度,让每个环节有规可依。这一机制让民生实事从“政府端菜”变为“群众点单”,从“为民做主”变为“由民做主”。

  搭建多元议事平台,让民意表达“零距离”

  “上班族忙,就建微信群线上聊;老年人爱唠嗑,就摆起‘院落茶话会’;有集中诉求,就开‘廊中议事亭’专题会”,这是华龙区各街道根据群众特点创新议事形式的生动写照。

  黄河路街道则推出“季度议事日”,在金丰小区“廊中议事亭”摆开长桌,让居民与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唠问题。去年冬季,议事代表赵登伍在亭中听到村民“取暖难”的呼声后,牵头召开专题议事会,协调市政部门推进暖气入村工程,预计将在冬季来临前全面完工,届时将覆盖前合社区金堤路东片区大部区域,让260余户居民享受到集中供暖带来的舒适和便利。这不仅将极大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避免了因电、气取暖引发安全事故。

  网格化履职成为多个街道的共同选择。区人大常委会以《濮阳市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实施为契机,创新开展“代表进格群众幸福满格”活动,各街道人大工委结合辖区实际,组织人大代表和议事代表进网格开展履职活动,长庆路街道以“就近、就便、就选区”为原则,将23名人大代表与23名议事代表编入69个社区网格,打造“线上议事群+院落茶话会+网格议事点”三维平台。针对夜市环境差、停车乱等问题,议事代表袁庆钊在“茶话会”上收集意见后,推动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开展专项整治,如今辖区夜市摊位规范、垃圾日清,商户与居民纷纷点赞。胜利路街道将26名区级人大代表、35名议事代表编入社区网格,上半年收集诉求42件,推动康居花园安装200个充电桩、绿景社区投入8万元升级公厕。

  人民路街道创新的“122”模式:“一体化管理”整合组织与资源,“双进站”(人大代表进站履职、居民代表进站议事)拓宽民意渠道,“双监督”(依法监督+民主监督)保障落地见效。在大化甲区怡园小区提升项目中,议事代表组建监督小组,每周巡查施工质量,推动地砖铺设不平整等问题当场整改,项目满意度测评达96%。

  从“线上群聊”到“亭中议事”,从“院落闲谈”到“专题会商”,华龙区让议事场所“搬到”群众身边,让议事时间契合群众作息,实现了“群众在哪,议事会就开到哪”。

  破解民生“急难愁盼”,让治理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议事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华龙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将居民议事会与民生实事攻坚紧密结合,推动一批“老大难”问题从“议”到“办”再到“成”。

  老旧小区焕新颜。建设路街道站前社区推进特校家属院足球场出租与楼顶光伏发电项目时,部分居民担心收益分配与安全问题。议事代表逐户收集21条意见,召开3次专题会,最终确定“收益全反哺社区民生”“定期公开账目”方案,让发展成果实实在在惠及居民,获高票通过。

  民生服务暖人心。大庆路街道庆南社区的便民食堂成了“网红打卡点”:议事代表深入调研后,推动闲置空间改造为食堂,不仅提供老人养老餐、学生营养餐,还为行动不便老人送餐到家,服务覆盖4万余人;食堂周边配套的“健身活动室”“调解室”,让“15分钟便民服务圈”从蓝图变为现实。胜利路街道马呼屯村通过“群众提、代表定、两委办”机制,从12项候选项目中票选10项实事,其中沿街商业楼出租带动集体经济增收,年租金达100余万元,村民获得感持续升温。

  矛盾纠纷就地化。昆濮社区议事代表貌玉旺既是“调解员”也是“服务员”,他调解了3起因房屋漏水、宠物扰民引发的邻里矛盾,还自掏腰包在社区建“小哥驿站”,为快递员提供饮水、乘凉场所,被居民称为“身边的贴心人”。濮东街道议事代表王辉化身“金牌调解员”,年内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40余件,其中妥善化解“员工因病死亡赔偿纠纷”,促成企业支付35万元赔偿,避免矛盾升级。

  以“小议事”推动“大治理”,绘就华龙新图景

  在华龙区,居民议事会的价值早已超越“解决具体问题”,更成为激活基层治理的“动力源”。

  这里的议事会有“烟火气”,用方言拉家常、在凉亭摆板凳,没有主席台与发言稿,居民敢说“掏心窝子”的话,代表能听“带泥土味”的声。长庆路街道的“院落茶话会”上,老人用濮阳土话吐槽“夜市油烟呛人”,代表记在本上、办在实处,让民主议事接了“地气”。

  这里的议事会有“专业性”,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光伏项目等专业问题,邀请施工方、工程师列席议事会,用数据说话、用技术答疑。建设路街道化解幼儿园转型“双入口”争议时,议事会邀请规划师现场讲解绿化带微调方案,最终达成“硬化区配建老年座椅”的共识,实现“养老”与“幼教”双赢。

  这里的议事会有“城乡味”,既有城市社区的精细治理,也有城乡结合部的乡村实践。胜利路街道马呼屯村将议事会与乡村振兴结合,票选的商业楼出租项目带动12家商户入驻,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书法活动、秧歌表演让文化氛围更浓;中原路街道南里商村通过议事会推动民生工程,让村民在“家门口”感受民主治理的实效。

  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大家议、一起办”,华龙区人大常委会以居民议事会“小平台”,推动基层治理“高效能”。下一步,华龙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深化议事会制度,让民主之花在九个街道的街头巷尾持续绽放,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华龙经验”。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