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嘉县中和镇人大:“四方议事”让民声掷地有声
时间:2025-08-25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贺志泉 通讯员 张杰)近年来,获嘉县中和镇人大主席团在党委领导下,持续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路径,开辟出“人大代表+镇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的“四方议事”新路子,倾听民声、回应民生,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满满活力。
投身乡村建设,从“站着看”到“一起干”
2023年以前,中和镇东小吴村道路被占、电线乱飞、污水横流,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一直是困扰当地群众的一块“心病”。镇人大代表李萍在走访群众的过程中,十个问题有八个反映的都是乡村建设。
李萍找到了东小吴村支部书记孙发明,反映了群众对于乡村建设的期盼。孙书记算了一笔账:东小吴村集体经济每年有25万元左右,修建道路、铺设管网需要近200万元,路边提升、铺设便道砖需要70万,仅绿化也得10余万元。除了上级支持外,仍有很大资金缺口,钱从哪里来,成了乡村建设的大难题。
2023年8月,获嘉县召开“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动员会暨乡村建设“三通一规范”观摩推进会。会上,县委书记赵明俊为这一乡村建设道路上的普遍性问题支了招:充分尊重群众,广泛发动群众,把党员干部“独角戏”变成群众“大合唱”,从而共建共治共享和美乡村。
2023年9月,在东小吴村大槐树议事厅下,一场关于乡村建设的“四方议事会”热烈开展着。镇人大代表李萍和村党支部书记孙发明向党员群众宣讲了“三通一规范”政策,为乡村建设工作发出了号召。群众盼的是发展,怨的是不公,怕的是有理无处讲、有事没人管。自己反映的问题被人大代表拿上会商议了,哪有不支持的道理。大家有捐钱的,有捐物的,有义务出工的,掀起了我的家乡我建设的热潮。
有了村民的支持,再难的事也会变得简单了。2023年以来,东小吴村铺设了管网1850米、水泥路3600平方、便道砖2600平方,种植桂花、高杆月季、棕榈等2000余棵,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回应民生需求,“闲置小学”变身“幸福港湾”
乡村建设是民生工程,一日三餐是生活需求。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留守在农村“一老一小”的生活、精神需求,成了亟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以中和镇西街村为例,户籍人口2394人,常年在家1780人,其中老人550人,妇女462人、儿童267人,占比超过70%。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让儿童快乐成长成为村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民主不是“高大上”的概念,而是“接地气”的生活。县人大代表李明霞带着“民情账本”,召集镇村干部、党员、群众召开“四方议事会”,共同探讨、共同商议。最终决定将闲置十余年的小学进行改造提升,打造能够满足“一老一小”不同群体多样化需求的邻里互助小院。
说干就干!仅仅2个月时间,闲置小学改造成了集爱心厨房、邻里说事、义诊医疗、文化活动、休闲娱乐多个功能区的“共享客厅”。在人大代表和镇村干部的号召下,村里的退休老师、修表匠、理发师、修车工、裁缝等乡村工匠踊跃报名,组建成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维修、代办等实用性服务。
在邻里互助小院,趣味运动会、包饺子烙油饼、写春联比书法、义诊义剪等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活动,让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双双爆表,真正实现了儿童有所趣、老人有所依、妇女有所乐的基层“微治理”,邻里互助小院切实成为了听取民声、汇集民意、发挥民智、凝聚民力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地。
发展乡村产业,“方寸地”巧变“增收园”
中和镇是传统的农业乡镇,建设用地少一直以来制约着乡村产业的发展。2024年,获嘉县实施了“百村千院”专项行动,要求利用空闲庭院发展小加工、小养殖、小种植、小旅游、小服务等庭院经济。
人大代表艾艳红嗅到了发展机遇,同镇村干部一起走街串巷摸排空闲庭院,逐个给房主打电话做思想工作。一个个电话打下去,耐心讲解发展庭院经济的想法,最终赢得了大家的一致支持。经过摸排,北街村共有闲置庭院32处愿意无偿供村集体使用。
对于发展什么样的庭院经济,北街村专门召开了“四方议事会”。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思想碰撞的火花让“融合型”庭院经济的发展道路逐渐成型。院落空间大的就改成猕猴桃园,主体结构好的就建设乡村民宿,位置好的就引进现代化设备建设面粉厂、榨油坊,就这样,一处处空闲庭院因宅制宜,发展成“小而精”的庭院经济。
现在,闲置庭院变身振兴引擎,成为了兴村富民的重要资源。镇人大代表、小营村支部书记张百有也搭上了庭院经济东风,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在闲置的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养殖鹦鹉,引进种鸟500多对,配对销售后,村集体收入增加6万余元。截止目前,中和镇庭院经济点位已达80余处,包含鱼菜共生、猕猴桃园、手工作坊、民宿餐饮、鹦鹉养殖等十余种业态,预计村集体年增收近60万元,趟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兴村富民新路径。
如今的中和镇,平坦的柏油路通到家门口,小庭院里笑声朗朗,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中和镇人大主席团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书写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答卷。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