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人大:守护“银发餐桌”托起幸福“食”光
时间:2025-08-25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李恒 通讯员 丁玲玲)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的有力举措。自今年4月份省人大常委会召开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三级联动专题调研视频部署推进会以来,济源人大立足实际,聚焦“两高四着力”,通过高位推动、靶向发力、创新模式,打出了一套监督“组合拳”,有效破解老年人“做饭难、就餐难”问题,切实推动构建养老助餐服务新体系,提升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性。
复制推广“超市+食堂”老年助餐模式:“暖心小灶”暖胃又暖心
8月15日中午时分,三三两两的老人陆续走进邱礼庄供销食堂。刚出锅的红烧腐竹、花菜炒肉片、小酥肉香气扑鼻,帮厨李桂荣一边认真进行食品留样,一边麻利地为排队取餐的老人盛饭、打菜。
“自从有了这个社区老年食堂,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老街邻还能在一起聊聊天,既开胃又暖心。”家住3号楼的78岁老人张继功笑呵呵地说。
邱礼庄供销食堂内排队就餐的老人
邱礼庄供销食堂就建在济源市沁园街道升龙城小区内,老人用餐时随身带着助老餐卡“下楼即达”,购餐既便捷还可享受优惠。目前,日常固定用餐的老人有50多位。
邱礼庄居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居委会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共212人。为解决老人吃饭难题,去年,通过引入供销社“超市+食堂”助餐模式,将小区一层200多平方米的闲置空间建成老年助餐点,不仅在食堂就餐区添置了助老餐桌、餐椅,门口还设置了无障碍通道。几个月运营下来,食堂的菜品口味和服务质量,均赢得了居民们的普遍好评。
邱礼庄供销食堂针对社区老年人就餐,采取差异化年龄段收费模式,对6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餐优惠10%,在此基础上,居委会再进行二次补贴;对60周岁至80周岁以上老人每充值100元再补贴15元至30元;90周岁以上的老党员和生活困难老人用餐全免费。另外,老人们还能享受到在大食堂举办生日宴、“平价理发”等体贴入微的服务,使得大食堂不仅是一个用餐场所,更成了充满烟火气的温情驿站。
济源市供销社有关负责人介绍,发展老年助餐,是济源在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内先行先试的一个创新举措。自2023年10月在济源篮球城供销超市开设第一家老年助餐点后,始终坚持普惠原则,除了推出午餐9.9元、晚餐4.9元的特惠套餐,又对60周岁以上老年人实行每餐优惠10%的政策。在去年开展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省市县三级人大联动监督中,济源市供销社“超市+食堂”的老年助餐模式,得到省人大执法检查组的肯定。目前,依托供销社“万村千乡”网络优势,供销社“超市+食堂”助餐模式已发展到了5家助餐点,日均服务超500人次,累计接待老年群众3万余人次,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的基本饮食需求。两年来,在示范区党工委、市委以及人大、政府、政协及各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供销社“超市+食堂”老年助餐发展模式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
政企协同的花石实践:“1+3”模式让农村老年助餐有了新模样
每到饭点,花石幸福院的餐厅里就坐满了老人,负责食堂工作的妇女干部王合荣忙碌地穿梭在老人们中间,熟练地帮大家打饭、递菜,食堂里满是热乎的饭菜香和老人们开心的笑声。
近年来,济源市承留镇花石村通过村集体筹资,在全市率先建起了“花石幸福院”,幸福院不仅解决了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的吃饭难题,更成了老人们的幸福驿站——在这里,可以享受到休闲、娱乐、互助等多样化的服务保障。20多位在“花石幸福院”集中用餐的老人,不仅就餐不再困难,还多了一个社交场所。
河南省人大代表、花石村党支部书记周全喜,一直以来非常关注农村老人的助餐难题,“花石村聚焦老人需求,以基层组织为轴,激活内外资源,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农村养老路径,初步形成了‘村委会主导+老人互助+党群服务+政府支持’的政企协同‘1+3’助餐模式。”周全喜介绍,“1”即选派一支专门队伍负责幸福院管理;“3”即开展三项服务,包括老人自助服务(老人将村集体发放的口粮存到幸福院,用于日常生活)、党群连心服务(党员干部到村集体预留的菜地、果园种菜养鸡,为幸福院提供时令蔬菜和禽蛋)、政府支持服务(镇政府定期组织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医疗服务队入村,为老人提供健康检查、心理疏导等服务)。花石村通过整合慈善捐助、社会公益资源与集体经济助力等方式,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农村养老路径。
花石村的探索不止于此。去年,花石村牵头携手周边的栲栳、安腰三个村成立公司,依托花石村大食堂项目,在承留镇富士花园社区开了第一家餐饮连锁店“金花石大食堂”。该大食堂由市民政局挂牌,作为承留镇的老年社区食堂正式运营。自开业以来,该老年社区食堂积极宣传老年助餐服务,并在菜品开发上,着力打造本地群众喜爱的菜肴,菜品价格经济实惠,对就餐的辖区老人进行补贴优惠。
富士花园社区常住人口达7000人,是人口较为密集的社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2696人。该社区工作人员表示,金花石大食堂可以覆盖社区及周边村居的养老助餐服务,让老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品尝到幸福大食堂的饭菜香。“以党建引领、村企共建为支点,探索‘中心老年厨房’——大食堂,通过一个中心厨房配餐,实现一个食堂惠及整个社区及周边村的高龄、独居、困难老年人用餐,打通农村老年助餐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周全喜道出开办大食堂的初衷。
人大联动监督“补短板”:办好为老“食”事
一餐热饭,关乎老年人的晚年幸福,老年助餐服务是既解决基本需求又提升生活品质的一项民生工程。济源示范区人大工委、济源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养老服务持续开展监督,特别是在今年的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三级联动监督工作中,坚持上下联动聚合力,构建起闭环监督体系。先后召开了老年助餐联动监督工作专题会议,成立济源市人大常委会联动专题调研领导小组,组织16个镇、街道人大聚焦设施布局、服务模式、扶持政策等方面先行一步开展调研,全面了解老年人的助餐服务需求以及助餐机构的现状。济源市人大常委会联动专题调研组结合市、镇、街道人大调研情况,全面梳理老年助餐服务存在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助餐场所“建而不用”现象、农村助餐服务薄弱等问题,提出运用市场手段,鼓励餐饮企业和连锁超市参与助餐服务;鼓励社区养老设施“一址多用”等建议,督促政府部门出台具体的细化落实措施。
7月1日,在济源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审议了关于全市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截至目前,推动济源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建设“三个指引”及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构建起多元协同的助餐服务体系。老年助餐服务作为2024年、2025年的全市民生实事项目,已经建成116个老年助餐点并顺利运营。从推动市政府建设老年食堂,到设立老年助餐爱心餐厅;从鼓励社会机构探索市场化运营,到支持餐饮企业、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提供老年餐食配送服务,解决送餐“最后一公里”问题……济源在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上,形成了政府与社会“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目前,涌现出了供销社“超市+食堂”模式、思礼村“村级主导、企业参与”模式、花石村政企协同“1+3”模式等特色助餐模式,体现了养老助餐服务的无限可能。
心系桑榆晚,守护“银发餐”。在济源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动下,济源的老年助餐服务已从“一顿饭”延伸至精神关怀与文化服务,助餐点不仅解决吃饭问题,更成为老年人说了算的民生阵地,激活了乡村社区凝聚力,交出了一份从“暖胃”到“暖心”的民生答卷。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