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 为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时间:2025-08-22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王运慧

  2015年立法法修改,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这是立法体制的一次重要完善。十年来,河南设区的市始终坚持“小切口、大作为”,民生导向与问题导向并重,历史文化与生态保护并行,数字化与智能化赋能,积极推进地方立法。一次次高质量的立法成为引领和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全省高效能治理提供了坚实保障。

  这些地方性法规以其精准的“小切口”,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强大的引领作用。南阳市出台的《南阳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规定》,作为全省首例针对学校食品安全的法规,全方位守护着266万余名学生的饮食安全。从食材采购的严格把关到用餐陪餐制度的细致落实,每一个环节都彰显出立法对民生的深切关怀。这不仅安了万千家庭的心,守护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规范有序发展。信阳市出台的《信阳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亦是如此,它在广泛收集民意的基础上,针对物业管理中的种种难题“对症下药”,为居民的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保障河南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方面,设区的市地方立法也功不可没。这些法规犹如一把把利剑,直击社会治理中的痛点和难点。如《开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法规,以简洁而实用的内容,聚焦民生关切,将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纳入规范化轨道。同时,立法过程中充分调动民众的参与积极性,让法规更贴合实际、更具操作性。这使得基层治理从政府单方面的行动转变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大幅提升了治理效能,为河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支撑。

  十年来,设区的市地方立法的发展与创新,是河南发展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生动实践离不开省级层面的有力支持,如省人大常委会为各地提供制度框架,确保立法程序规范化;离不开多方协作机制的充分保障,如立法过程中各级政府、人大、司法部门与专家、公众的协同,保障了立法科学性;离不开各设区的市自身能动性,如洛阳、开封等地敢于创新立法模式,形成特色经验;更离不开国家战略落地的需求动力,如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为地方立法提供了方向与支撑。

  我们相信,未来通过进一步深化区域协同立法、升级数字化立法、优化基层参与机制、强化绿色立法等措施,河南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将更具务实性和科学性,更好助力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河南,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河南日报记者 陈小平 整理)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