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人大:“一碗汤”何以熬出了“产业香”

时间:2025-08-13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王紫仪 通讯员 李现森)清晨6点,洛阳市洛龙区通济街上,兄弟俩老李家牛肉汤店已是热气蒸腾。大铁锅里,牛骨熬煮的浓汤翻滚出琥珀色的涟漪;案板上,烧饼、饼丝、千张次第铺开,过往食客们循香而至。

  “要引导传统美食在坚守本味的基础上,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加以创新,持续推动洛阳特色美食高质量发展、擦亮‘洛阳味道’文化名片。”日前,市人大常委会“洛阳味道”专班对全市特色餐饮进行“暗访”调研。

  作为洛阳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重点推动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今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开展“洛阳味道·2025”专项行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洛阳味道”品牌升级提供了系统性支撑和精准发力点。

  “一碗汤”,如何熬出“产业香”?如何让汤从“地域名品”转化为“文旅潮品”?面对现代健康与多元需求,兄弟俩老李家牛肉汤馆又是怎样悄然升级?

  “原汤为本,鲜香入魂”。微调香料配伍,让汤色更清、减盐增鲜;融入牛肝菌、羊肚菌提升鲜味层次……面对提问,店主李顺利颇为自信地说:“小配料里有大乾坤”。

  口味的创新,离不开配料的加持。他说,荆芥和石香都是提鲜提香的“点睛妙笔”,以石香、荆芥等代替葱花,这小小变化,可以让“味道清而不薄”,鲜中更添草木灵韵。

  “牛肉鲜汤采用的优质黄牛肉和新鲜牛腿骨熬制,汤里加上滋补药材和卤料,慢火熬制,经过8个小时的炖煮,滋味醇厚,连喝三碗也不会上火。”接过他递来的汤勺,轻啜一口,未及咂舌,一股鲜香顿入脾胃。

  “受食疗的启发,我们在汤里加了当归、枸杞、党参等药材,让汤底微甘回甜。”李顺利介绍,改良后的口味满足了人们的味蕾。尤其是新推出的“减盐版养生汤”,正悄然走红。

  “真正的‘老字号’生命力,在于既能守住烟火气里的味道,又能以开放姿态拥抱时代需求。”食客老李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兄弟俩老李家牛肉汤能在众多汤馆中突围,一是它延续了河洛饮食“药食同源”的健康理念,二是契合了现代人对透明、无添加、口味多元的追求。

  “汤色澄澈,肉酥不散。从‘市井味道’到文旅‘金名片’,这碗汤的成功突围,不仅是口味的胜利,更是产业思维的成功”,市餐饮协会会长牛恒林感叹。

  “汤中有山河,碗里见千秋。”汤鲜肉嫩,口感细腻,赢得了广大食客认可。李顺利说,从自营店发展到加盟店,目前店铺有10多家。

  真味在变中守,匠心于汤外寻。以“一碗汤”打造“味蕾文旅”新入口,让这碗汤也在新生代“国际Z世代”中收获了惊喜赞叹。前不久,一位在“牡丹花城周游记”活动中品尝过的外国青年曾感叹:“清新细腻,麻中有香”。

  “喝多少年都喝不腻。来这儿喝汤,每一口都是享受,每一次光顾都是一场舌尖上的盛宴。”专程从老城驱车而来的食客马先生道出了对这碗汤的情感。

  让“味觉体验”引领健康、自然、创新、精美、特色的生活方式。这一变化背后,得益于市人大常委会的强力“引擎”。市餐饮协会会长牛恒林说,“洛阳味道·2025”专项行动,为传统美食注入澎湃动能。

  《决定》明确了保护老字号技艺,推动申报升级;引导制定数字化生产、连锁经营标准;将牛肉汤纳入“一汤一城”美食地图,联动机场、高铁站设立文化体验点;设立“洛阳味道”产业基金,支持老店升级和新业态探索等,这些条款有效地激发了传统美食的传承创新动能。

  “实现传统底蕴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正是人大推动洛阳特色美食高质量发展、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生动实践。”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系统性为牵引力,将“散点传承”转化为产业链条,将“味觉体验”升级为城市文化操作系统,让千年饮食文明在新时代“热气腾腾”。

  传承不泥古,求变不离宗。“以‘味觉记忆’串联历史文脉,让美食成为文旅新支点!”李顺利对《决定》提出的“培育特色美食品牌”充满信心,“未来我们将聚焦‘色香味形’融合创新,在守住根脉中拥抱需求,让‘洛阳味道’的金名片底色更浓、成色更足、招牌更响!”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