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到幸福⑬|“五组联动”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时间:2024-09-25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开栏的话:今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省人大融媒体中心推出《一“站”到幸福》主题系列报道,讲述代表在代表联络站里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中发挥纽带作用的生动故事,记录代表在联系人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担当作为。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席茜 通讯员 史平 刘自宪)近年来,商丘市宁陵县华堡镇人大主席团紧紧围绕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主题活动的部署要求,聚焦发挥专业代表的特长优势,将全镇108名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划分为职能部门服务组、企业帮扶致富组、技术能人信息组、招商引资协调组、农村矛盾调解组等五个小组,以人大代表联络站、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为主阵地,代表入小组、编组进“站点”,让代表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步共赢,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架起镇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职能部门服务组由人大代表中的镇直各单位干部和村“两委”成员组成。
工作中,职能部门服务组注重广泛征求广大人民群众对职能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提供政策法规宣传、咨询、业务办理等服务。
“在走访群众中服务组了解到,在办理行政审批等事项时,往往会因手续不齐等原因,达不到一次办结。”华堡镇人大主席聂峰说。
“服务组及时与华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沟通对接,决定由镇服务大厅负责为全镇41个行政村各培训1名政策法规明白人,培训对象从各村镇人大代表中产生。”
目前,华堡镇群众办理相关事项,只需到所在行政村找政策法规明白人进行咨询,在家门口就可以了解办业务所需要的资料和流程。
当好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羊”
华堡镇将镇域内人大代表中的企业负责人组建企业帮扶致富组,充分发挥他们懂经营、会管理、敢担当的优势,传播致富经验,帮扶低收入群体。
豫东牧业负责人胡业勇是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属企业帮扶致富组成员。
在他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托企业的养殖产业优势,以市场为纽带,以脱贫户为基础,成功探索出了“五包扶贫、集中托管、互联网+实体经济”三大产业模式,直接带动13600户贫困户38800多人脱贫致富。
同时,辐射引领带动周边市县3万多农户9万多人通过养羊产业奔小康。
“作为人大代表和企业帮扶致富组的一员,我深感责任重大。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定能早日实现!”胡业勇表示。
争做乡村市场信息的“风向标”
根据新时代、新形势所带来的新变化,创新组建技术能人信息组,由人大代表中的乡土人才、致富能手组成,收集和提供市场信息,为乡村经济发展把方向、定航向。
多年来,生猪养殖与藤编加工是华堡镇的传统行业、支柱产业,更是该镇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链条式产业。
作为技术能人信息组成员,人大代表赵儒亮、付云伸分别作为这两个行业的带头人,主动进行市场调研走访,多次召集相关代表出主意、想办法,不断带领广大群众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思路,互通市场信息,规避市场风险。
在技术能人信息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华堡镇生猪养殖与藤编加工行业抵抗住了市场风险,并取得了稳步发展。
做好“招财引智”的“联络员”
招商引资协调组,由各级人大代表中的在外成功人士组成。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特别是发展回归经济工作中,招商引资协调组成员充分发挥信息广、人脉强、门路多的优势,利用“站点”活动,及时将市、县、镇等家乡的资源优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传递给有返乡投资创业意愿的朋友,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向外界推介、推广家乡。
人大代表徐本堂积极邀请本村在外成功人士回村考察,一年内就引进落地了两个回归经济项目。
“这两个项目落地投产后,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将带动200余人就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徐本堂表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时刻牢记代表使命,发挥团队优势,为华堡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当好农村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由人大代表中的老党员、乡贤和德高望重人士组成农村矛盾调解组,充分发挥他们来自基层、熟悉农村工作,懂政策、讲技巧、善调解等方面的优势,调解农村矛盾纠纷,化解乡村“剪不断理还乱”的“疙瘩事”,在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大代表中的老党员、老同志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老百姓的大事小事找到他们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将信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全镇的和谐稳定发展。”华堡镇党委书记张治国表示。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