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环保世纪行 | 许昌:科技赋能"智"理 政企民合力守护蓝天
时间:2025-11-10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河南新闻11月9日电(记者 王士豪)生产车间内闻不到异味,控制大屏上污染物排放数据优于国家标准,智能算法正实时优化垃圾焚烧工况,让垃圾成为“资源”……近日,由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中原环保世纪行”媒体采访团走进河南省许昌市,实地探访当地在大气污染防治与企业绿色转型的实践成效。

图为电厂工业电视监视系统。王士豪 摄
精准监测,织密蓝天“感知网”
“请看,这是我们空气站实时传回的数据,每五分钟更新一组。”许昌市生态环境局长葛分局监控中心负责人程志恒演示着监控平台。他介绍,长葛市的两座省控空气站犹如“环境哨兵”,紧盯PM2.5等六项因子。“尤其是PM2.5,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而企业排放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是生成它们的关键前体物,因此成为我们管控的重中之重。”
企业转型,从“达标排放”到“主动减排”
在政策引导下,长葛市涉气企业形成“梯次升级”的良性发展态势。“不少企业有资金就优先投入环保改造,绩效等级从D级逐步提升至A级。”程志恒表示。以新天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作为A级企业,可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实施“自主减排”,实现环境效益与生产效益的平衡。
科技正成为企业减排的“硬支撑”。在许昌旺能环保有限公司中控室,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各项排放数据,均稳定低于超低排放标准。“我们投入1.5亿元(人民币,下同)新增末端治理设施,并引入阿里云AI技术。”该生产部长张奇辉介绍,该系统能自动优化上百个运行参数,不仅提升锅炉效率15%,每年还可减少飞灰产生约1万吨。
在德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喷涂车间内,配套建设的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正在运行。“改造投入200余万元,排放浓度从每立方米50毫克降至10毫克左右,仅为省标限值的四分之一。”副总经理孔祥宁称,虽然投入不小,但看到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大幅降低,觉得这钱花得值,对员工健康和环境都更负责任。
“我们淘汰了老旧设备,新设备70%是进口高端环保机型,并且全部改用了低挥发水性涂料。”走进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厂区,车间宽敞明亮,没有油性漆的刺激气味。该企业办公室主任张鹏表示,涂装车间工作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这套系统确保了污染物的稳定达标排放。”河南艾浦生再生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占军展示了新安装的活性炭喷射吸附设备。他表示,公司已将在线监控的公控机升级为数采仪,数据传输更稳定安全,也让环保监管更加透明高效。
全民参与,共筑治污防线
高效治污需要完善的工作机制和社会共识。“现在群众主动不再焚烧垃圾、秸秆,环保已成为社会自觉。”程志恒感慨。长葛市建立了半小时通报、快速响应的工作机制,各部门24小时联动值守,形成了企业主动升级、部门协同作战、群众积极配合的共治格局。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深入推进,许昌市正通过数字化监管、企业绿色转型和社会共同参与,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走出一条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
编辑:李恒
发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