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人大:面对面聊“城事”,听民声纾民困
时间:2025-09-18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 (记者 宋向乐 通讯员 张晓静 武晓璨 卓彪)城市发展为了谁?应该建设怎样的城市?“建议把15分钟生活圈和教育配套深度绑定,规划社区图书馆、社区自习室。”“建议保护好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推进文化地标建设……”近日,在濮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一场特殊的会议为这座城市添彩。
这是一场心贴心的“市长·代表公民面对面”座谈会。濮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邵景良带领5名市人大代表与2名公民代表,与濮阳市市长朱良才交流感受、互通思路。所有人都是一个身份,即城市的建设者、参与者。
这是一场不回避、不遮掩、不推脱的务实会议。濮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5家建议办理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悉数到场,将“会场”变为“办公现场”,推动领导干部领办督办重点代表建议工作走深走实。
会场内,与会者畅所欲言;会场外,秋日阳光下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领导干部·代表公民面对面座谈会”是濮阳人大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典范的金名片;这次会议不仅倾听民声、汇聚民智,更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共绘人民城市建设新画卷的生动实践。
人大代表和公民代表打开了话匣子。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资金筹措难题,到背街小巷的停车治理,再到文化符号的有效利用,发言既聚焦关键“小事”,也关乎发展“大局”。“希望家门口不再内涝”、“菜市场的环境能不能再提升一下?”……这些朴素的语言,道出了对城市“烟火气”与“高品质”并存的热切期待。
城市规划在这场会议上也清晰可见——
濮阳市有着“化工围城”的产业格局,城市足够韧性生活才能够更安全。该市着眼安全落地工作:积水点改造在今年的十大民生实事中占重要位置,出台全省首部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导则……未来,濮阳市将持续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同时推动化工领域安全监管工作向事前预防全面转型。
城市更新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始终坚持高质量的要求。今年暑假,濮阳市“蘑菇点灯”项目打造农文旅消费新业态,“龙湖游”和蝴蝶岛项目则打造水上文旅综合体,文旅深度融合展现巨大潜力。未来,濮阳市将在建设更新中,更加注重把龙文化、杂技文化、孟子文化等融入其中,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城市内涵式发展是必然选择,已有的土地、建筑和公共空间需变得更高质量。今年,濮阳市将长期闲置的老杂技厅改建为龙都剧院,40多场戏曲演出场场爆满;市城区多个闲置资产谋划实施为普惠型医养综合体项目。今年年底前,濮阳市将力争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100宗、5000亩以上,完成10宗低效闲置边角地盘活整治,进一步增强城市吸引力。
为政之道,民生为要。相信,以此次座谈会为新的起点,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将成为濮阳城市工作的常态,一座更高水平、更具温度、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化城市正加速走来。
编辑:宋向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