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湖人大:乡村蝶变背后的人大身影
时间:2025-09-08 来源:《浙江人大》杂志2025年第8期
在嘉兴平湖,新时代 “千万工程” 的画卷正以蓬勃生机铺展:新埭镇星光社区等现代化村落错落有致,彰显江南水乡韵味;钟埭樱花里的烂漫花海与曹桥赛艇小镇的活力场景,串联起沪浙游客共享的诗意田园;新仓镇“共富蔬菜岛”的智能温室里,区块链溯源技术让传统农业焕发科技光芒…… 这场持续二十余年的乡村蝶变正是平湖市人大书写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的生动篇章。
让基层声音转化为法言法语
“《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里有我们提的建议!”2025 年1月1日条例正式施行时,市人大代表赵明华、唐秀凤等难掩自豪。他们参与提出的“将‘农民’表述调整为‘农村居民’”的建议,最终被写入法规条文。
2023 年底,浙江省启动“千万工程”立法工作后,平湖市人大迅速吹响民意征集“集结号”:由常委会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发改、农业农村等 16 个部门开展专题研讨;3 个调研组深入 9 个镇(街道)实地走访;依托 3 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 75 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广泛收集各方声音。从机关干部到村民,从企业家到民宿主,89 条原始意见经梳理研判,最终形成 52 条高质量建议报送省人大,其中 6 条被正式采纳。
“条例第四章标题‘兴业强村富民’与内容匹配度不足,建议改为‘乡村产业发展’。”“户内厕所改造属于家庭事务,不宜写入法规。”…… 这些来自基层的精准建议,让法条更贴合乡村实际。因立法参与成效显著,2024 年底,平湖市人大代表活动中心被列为省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
“二十多年来,省人大制定修改涉及‘千万工程’的法规 40 余件,不少条款都凝结着平湖智慧。”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健表示,从垃圾分类规范到人居环境标准,平湖始终将立法参与作为服务大局的抓手,让法治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让生态颜值变身发展价值
2025年7月,首届“海峡杯”两岸名校棒垒球精英赛在平湖市林埭镇徐家埭国际棒球场开赛。当两岸选手在绿茵场角逐时,很难想象这里曾是“猪比人多”的污染重灾区——2003 年,全村1400余户几乎家家养猪,俞家浜河道是典型的劣五类“黑臭河”。
转折始于“千万工程”的推进。作为第一批示范村,徐家埭村启动“污水革命”“垃圾革命”时,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组织代表介入监督:代表小组逐户排查猪圈排污口,提出治理建议,推动镇政府实施清淤截污工程;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五水共治”专项监督,促成养殖污染全域整治。
半年内,全村拆除猪圈 2.3 万平方米,河水透明度从不足 30 厘米提升至 1.5 米。环境改善后,人大代表又牵头调研市场需求,建议发展“体育+文旅”产业。如今的徐家埭村,棒球基地年均承办赛事 50 余场,接待游客超 30 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 1000 多万元,“养猪村”蜕变为“中国棒球第一村”。
这样的蝶变在平湖比比皆是。“自2017年起,平湖连续开展4轮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担任全市城乡秀美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市人大代表、农业农村局局长许建军介绍说,“每年的人代会上,涉农代表建议都有二三十件,助推解决了不少土地、资金上的难题。”
2023年,平湖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首批试点单位。两年来,通过报告制度,督促政府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18个重点问题,推动建立生态补偿、环境监测等6项长效机制。
“人大就是要通过高质量监督,让‘千万工程’的生态底色更牢、发展根基更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蔡国平表示。
让共富图景照进百姓生活
2025年1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实施方案》,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指明新方向。
4月,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项监督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后,市人大常委会迅速响应,于6月23日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全市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工作情况。
为确保审议质量,市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富国权率农业农村工委、农业农村代表专业小组成员组成专题调研组,开展了3个多月的深度调研。调研组采用“四不两直”方式,随机走访了16个村社区,与120余名村干部、企业家、村民代表面对面交流,收集到产业发展、城乡融合、要素保障等方面意见建议60余条。
经梳理分析,调研组形成要素保障不够充分、城乡发展不够均衡等四方面12类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以调研报告方式提交常委会审议,并呈送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局办。
“要做好‘强城’文章,推进临港滨海、临沪合作共富发展轴建设。”“要做好‘兴村’文章,以全域乡村片区组团和‘1+8+N’共富体系为抓手,推动村强民富。”“要做好‘融合’文章,健全城乡就业创业体系,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审议期间,委员和列席代表们积极建言。
会后,一份高含金量的《审议意见》交办至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人大调研深、代表建议准,我们会认真研究办理,将意见转化为具体举措。”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斌说。
2024年,平湖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46亿元,增速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997元,增幅5.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1.53∶1,连续6年下降。平湖还两次斩获省乡村振兴最高荣誉“神农鼎”,入选全省首批和美乡村“三大行动”试点县……
在平湖,“三大差距”逐渐缩小,共富图景愈发清晰。平湖市人大将持续发挥制度优势与职能作用,助力书写新时代“千万工程”新篇章。(金宇擎)
编辑:李恒
发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