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各地“小切口”立法精准破解难题 为民生改善和基层治理注入法治新动能
时间:2025-07-29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席茜)小快灵立法解决大问题。7月28日,开封、洛阳、鹤壁、焦作、濮阳、许昌、南阳、信阳8个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提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查批准。
《开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鹤壁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南阳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规定》《信阳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本次审查批准的法规,内容细、结构精,直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小区物业管理优化等群众关心关切,以“小切口”立法为民生改善和基层治理注入了全新活力。
南阳 | 全省首例!立法守护266万余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临近中午,南阳市第一中学新校区梅园食堂飘散着饭菜香。高一学生小李和同学们有序排队,熟练地刷脸取餐。
“从去年搬新校就吃食堂了。”他说:“爸妈每周电话必问吃得好不好、住校习惯不习惯。”
作为全省人口大市、教育大市,南阳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627所,在校学生266万余人,校园供餐体量巨大、经营形式多样、责任主体多元,孩子在校吃什么、安不安全,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心头大事。
《南阳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围绕全程管控、明确职责、压实学校主体责任等方面设置条款,仅24条,未分章节,是典型的“小切口”立法。
值得关注的是,《规定》明确了学校食品安全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以及全流程、全链条监管方面相关要求。
其中,明确规定了学校供餐单位禁止采购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此外,提出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还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立家长陪餐制度。
“市人大常委会制定这一法规,属全省首例,将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坚决守护校园‘舌尖上的安全’。”南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东旭表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期待条例能尽快落地,我们也会严格按照规定,从食品安全上为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健康筑牢校园保障。”全国人大代表、南阳市第一中学教师郭丽说。
信阳 | 开门立法!1408条民意汇聚“物业治理”
“楼上漏水我家客厅都湿完了!”连日暴雨,让家住信阳市羊山新区政和花园D区的居民张女士十分苦恼,找物业投诉未果,向前来社区巡查的网格员求助。
物业管理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却因职责不明、监管缺位成为群众反映的热点、基层治理堵点。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活动,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制定《信阳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十分必要。”信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霞表示。
“小区物业管不好,居民烦恼少不了。楼上漏水、电梯停摆、物业收费不规范不透明......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实则是影响居民生活品质的大事。”参与此次立法的信阳市人大代表、羊山新区政和花园社区支部书记陈松深有体会。
为此,《条例》在立法过程中充分发挥人大主导作用,坚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开门立法,让立法过程更接地气。
通过开展立法调研、召开座谈会、征求物业企业意见、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论证、向社会公开发布征求意见,共收到1408条意见建议,是信阳市取得地方立法权以来收集意见最多的一部条例。
《条例》采用简易立法体例,不分章节,共44条,重在务实管用。针对业委会成员滥用职权、物业服务质量不高、物业查验移交不规范、私搭乱建和违法装修等突出问题都有明确的规定。
“这部条例不搞‘大而全’,而是聚焦‘小而精’,直指物业管理这一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问题,作出了清晰、明确的规定。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这让我们在今后具体工作中有法可依。”陈松说。
梳理 | “民生小法”办大事 特色立法遍地开花
近年来,全省各地聚焦社会关切,积极探索“小切口”立法实践,一部部立得住、真管用的“民生小法”在河南各地落地生根,让立法更接地气、更精准有效,这正是以良法促善治的生动写照。
今年10月将正式施行的《洛阳市洛阳三彩保护与发展条例》,是本届洛阳市人大常委会继洛阳牡丹、关林保护立法之后,再次针对城市特色文化名片开展的专项立法。
已于今年年初施行的《许昌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聚焦加强餐厨垃圾管理,助力“无废城市”建设,是许昌市人大常委会以法治引领促进全市餐厨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生动实践。
2024年,郑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双槐树遗址保护出台了《郑州市双槐树遗址保护条例》,以27条细则守护“河洛古国”。
同年,安阳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安阳市小型生产经营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条例》,用法治力量筑牢消防安全防线,填补了小型生产经营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领域立法空白,在全国属首例。
郑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圭宇表示:“各地以‘小切口’立法回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不仅能够切实解决自身特有的问题,还有利于节约立法成本、提高立法效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注入强大法治动能。”
“法者,治之端也。”我省以“小切口”立法精准施策,破解社会治理和发展大问题,不断为地方立法创新发展探索新路径、注入新动能。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