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勉县人大:“相约十五”听民声 聚焦小事惠民生

时间:2025-02-13  来源:人民代表报

  为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陕西省勉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每月15日代表接待日活动,以“相约十五 为民解忧”为载体,将代表接待、联系、服务群众相融合,通过“群众说事”“唠家常”等方式,拓宽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平台,助推解决群众身边小事。

  深化“群众说事”

  解决烦心事

  在勉县, 每月15日就像一个约定,这一天代表和群众都准时“赴约”。勉县各人大代表联络站深化“群众说事”机制,将固定接待日当面说事与入户“说”、随遇随“说”、电话书面“说”相结合,让代表接待群众的方式更加灵活,群众反映事情的渠道更加畅通。

  2024年夏,县人大代表方胜福在联络站接待群众时,有多名群众反映移民安置点电动车“飞线充电”问题严重,安全隐患较大。他立即和群众实地察看,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不到三天时间,“飞线充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消除了安全隐患,安置点的群众拍手称赞。

  “垃圾清运不及时”“门口道路坑坑洼洼”“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群众说事”收集到的一些“关键小事”,通过人大代表及各方的共同努力得到有效解决,不仅密切了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更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热情,充分发挥了代表联络站和人大代表的作用。

  常态化唠家常

  架起连心桥

  每月15日, 人大代表接待群众,不只限于反映问题或者提出意见建议,大家有想说的话都可以和代表说说。在接待日这天,以院坝会、广场会等方式与群众唠家常,共话乡村变化,同聊家长里短,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去了解、关心、关注群众的需求。

  “我一直在家带孩子,也无法外出务工,想着能在家门口找个工作,既能照顾家里还能补贴家用。”“是的是的,我们也想找个这样的工作。”……在武侯镇关山梁村联络站代表接待日里,人大代表殷红平正在休闲广场和村里的妇女聊着天。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殷红平立即向镇人大反映。镇人大结合该村实际,依托代表联络站累计开展家政技能培训8场次,参训人员420人次,解决劳动力就业岗位77个。

  家长里短最具烟火气,最抚人心。在勉县,通过代表接待日“拉家常”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事情还有很多。代表们与群众面对面嘘寒问暖,用朴实的话语倾心交流,只有摸清群众的“酸甜苦辣”,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实现群众的“所愿所成”,才能与群众共鸣共情,真正成为群众的“知心人”。

  着力服务群众

  活动有温度

  人大代表来自各个领域、方方面面,勉县各代表联络站注重发挥代表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在接待日当天开展不同类型的服务活动,让接待日更有温度。

  新街子镇将代表接待群众地点搬至集市中心,安排熟悉集镇管理的人大代表现场解答群众关于集市管理、摊位规划等方面的问题;阜川镇组织村组干部中的人大代表,在接待日当天为群众集中办理老年认证、缴纳医保费用;元墩镇人大代表结合村民赶集日、法律宣传日组织开展宣传活动;老道寺镇联络站结合“敬老月”活动,为老人提供理发、剪指甲等暖心服务;定军山镇、温泉等镇组织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代表,开展义诊、“家长课堂”等爱心服务。这些举措切实将服务投送至家门口,为群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代表接待日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每次安排3名不同行业或领域的代表进站,通过宣讲政策、义诊义剪等活动,一改往日‘坐等接待’的局面,不仅将联络站变成方便群众的‘服务站’,更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幸福驿站’,现在群众都喜欢来联络站里说事聊天。”勉县人大常委会勉阳街道工作委员会主任鄢富朝说道。

  据统计,代表接待日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有516名各级人大代表进站开展活动,接待群众12000余人次,服务群众16000余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900余条。

  “相约十五”人大代表接待日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在丰富活动的同时,勉县人大常委会更加注重宣传引导,通过微信公众号、张贴公示等方式,广泛向群众宣传代表接待日活动,并进一步完善群众意见建议的收集办理机制,架起联系群众、反映民意、收集民情的桥梁,真正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为民解忧心贴心。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