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时间:2024-09-29 来源:河南工人日报
2022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我省文化领域第一部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地方性法规,对我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哪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和政策支撑?制定两年来,《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怎么样?今年6月至9月,省人大常委会对《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先后赴河南博物院、省图书馆、省体育中心以及郑州、商丘、濮阳、济源等地93个公共文化设施实地检查,联合郑州大学向全省9795名5级人大代表开展公共文化满意度问卷调查。
9月25日,关于检查《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请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报告显示,我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履职尽责,落细落实有关规定要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条例实施以来,我省强化统筹谋划,落实政府责任。突出规划引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省“十四五”规划等,强化政策扶持,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我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框架基本建立。优化设施布局,完善服务网络。加快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全省建成各级公共博物馆(纪念馆)402个、公共图书馆177个、文化馆207个、科技馆15个、各类体育场地32.2万个,基本形成以公共文化、体育、科普场馆等为骨干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成一批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设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空间3000多个。打造文化品牌,实施惠民工程。持续扩大天下黄河、老家河南等文化品牌影响。搭建数字平台,打造“文化豫约”省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繁荣文艺创作,持续打造“中国节日”等系列国潮国风品牌节目,深入实施舞台艺术送基层、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工程。动员社会力量,增添服务动能。创新合作模式,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多渠道经费统筹机制。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明确5大类38项购买服务具体内容,探索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展社会化管理运营。扩大社会参与,加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在全省招募注册志愿者11万余人,全省240多家文化类社会组织、非营利性机构每年开展公益性服务活动2000多场,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有益补充。
编辑:王紫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