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杨红琴:让传统中医药发展绽放新彩

时间:2024-08-28  来源:微信公众号“济源人大”

  编者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024年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70周年,为庆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70周年,济源人大开设本专栏,深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知识、课题研究成果和基层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人大代表履职风采,展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无限的生命力,向这一伟大制度致敬。

  今年5月,河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济源市中医院中风一科主任、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杨红琴荣获河南省第五批首席科普专家称号,她表示,“在接下来的五年聘期内,将肩负起医生与科普专家的双重角色,不仅要专注于治疗疾病,更会致力于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将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救治更广泛地向广大市民进行宣传,以降低这一疾病的高发病率和致残率。”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杨红琴还非常关注中医药的发展。

  “医疗行业的特点是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杨红琴说,数十年从医生涯,使她坚定地认为自己当初毫不犹豫选择走医生这条职业道路没有错。杨红琴扎根基层,用广博知识和精湛技术治病救人,用善良和关爱温暖病人,尽职尽责做好“健康守护人”。

  来中风科看病的大部分是脑血管病患者,其中大多数为老年人,因为行动不便,又需要长期随访,所以杨红琴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只要有患者打电话咨询,无论何时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为病人答疑解惑。作为家庭签约医生,杨红琴会定期到园丁苑社区、东留村上门开展医疗服务。她每年还参加下乡义诊服务活动,并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

  “脑血管病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治疗过程中所需的经济成本高的特点,这些因素使得脑血管病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杨红琴表示。自2018年以来,为了大力发展脑卒中中心建设,杨红琴带领团队加强与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天坛医院的科研合作,成为国家神经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网络成员单位,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脑卒中诊疗和科研体系。

  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解决患者和家属到大医院挂号难、看病难问题,中医院构建中医医联体网络,杨红琴作为医疗骨干和专家团队的一员,积极参与山区邵原镇等地的卫生院专科共建、教育培训协作等工作,共同推动山区卫生院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

  当选河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以来,杨红琴参加了济源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养老服务等相关调研,这也让杨红琴更加关注到基层医疗资源紧张、公益性医疗机构经营困难及异地就医等民生关切问题,她越发感到作为人大代表,应该更多地了解民情、多为基层群众代言。

  每年参加省人代会时,杨红琴都会带去自己精心准备的关于中医药发展和医改方面的建议。她提出《关于进一步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建议》,建议从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不断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上,解决基层公立医院亏损、发展动力不足以及与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

  杨红琴关注到“DRG/DIP(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后,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步加速、慢性病日益增多、医保支付费用不断增大等因素,给基层卫生院带来运营等方面的问题。经充分调研,杨红琴在省人代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纳入就医地DRG/DIP等医保支付方式付费管理建议》。建议“动态调整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政策,修订门诊慢性病相关政策,将异地就医人员纳入就医地DRG支付管理付费”。该建议也被河南代表团带到了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近期国家医保局印发了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2.0版分组方案,《方案》对“探索将异地就医费用纳入DRG/DIP管理范畴”作出明确要求,这些改革举措将进一步推动医疗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近年来,杨红琴还提出《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医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代表建议,她关注的在济源市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工作,已被列为济源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杨红琴表示,今后,她将通过社区中医小课堂、中医讲座,更好地展示中医药悠久历史、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宣传中医药发展成就,为提升市民的中医药科学素养贡献人大代表的力量。(丁玲玲)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