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大专版|“长”在田地里的人大代表

时间:2023-09-22  来源:河南法制报

微信图片_20230922072103

  田地里会孕育出来什么?粮食,蔬菜,或是水果。这都对,但田地里也会孕育出人们对生活的希望,生长出顽强拼搏的斗志,人大代表的责任心就在这片田地上生根发芽。

党永富:当好“土代表”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我是周口市西华县土生土长的农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30多年来,我一直跟‘土’打交道,在多年履职过程中,我的每次提案都离不开土,人们送我一个称号‘土代表’。”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代表党永富告诉河南法制报记者。

  土壤是粮食生产的根本。党永富研发的“三土三方”耕地质量绿色技术已从原有的单一营养方案提升到耕地除草剂残留治理、生态退化改良、平衡土壤营养失衡3个解决方案。今年6月,为了检验“三土三方”技术的实施效果,安阳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安阳县瓦店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应用“三土三方”技术示范田进行了测产验收,产量为亩产545.8公斤(对照区实测产量亩产为464.2公斤),实际增产81.6公斤,增产幅度17.6%。

  党永富表示,期盼有一天通过自己的技术、产品和“过程农业”管理体系,让全国人民吃饱、吃好、吃上真正营养无害的食品,为实现新时代农业现代化而奋斗。

张三:让樱桃经济从“一月红”变为“四季火”

  “作为人大代表,如果不能深入群众中间开展调查研究,就体会不到群众的真情实感,就不会发现问题,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代表张三经常说的话。

  张三所在的礼河村紧邻洛阳市区,种植樱桃已有千余年历史。曾经落后的路况使果物的新鲜度大打折扣。2008年,在县人代会上,张三联合多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建设磁五仓(磁涧-五头-仓头)公路、形成中南部交通大环线、推动强乡富民工程实施的建议。如今,磁五仓沿线已发展起几十个大型采摘园和观光园,打造出了万亩樱桃基地。

  张三带领村民积极参与县樱桃文化节、樱桃谷骑行赛,组建“樱嫂导游团”引领乡村旅游和樱桃采摘活动,不断完善接待、客运、导游、采摘、餐饮一条龙服务,推动樱桃产业从“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跨越,让樱桃经济从“一月红”变为“四季火”。

潘道荣:深入田间听民意 履职尽责解民忧

  “人大代表,这个看似充满光环的称号,不是荣誉,而是责任;不是待遇,而是使命。做一个合格的人民代表,就要始终铭记责任在肩、人民在心。”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代表潘道荣说道。

  潘道荣作为一名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开发、绿色食品生产、乡村振兴等群众关注的重点工作,向地方政府提出工作建议。她提出的《全产业链产业扶贫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致富》议案受到多部门关注。

  潘道荣常常深入田间地头听民意、解民忧。针对农户缺少粮食种植技术的问题,潘道荣通过城乡互动合作,多次邀请省市农科院、河南农大、信阳农林学院、息县农科所等单位专家,免费为农户培训弱筋小麦种植技术,多次深入田间地头,邀请农户到公司种植基地集中培训,以联农带农的种植方式,帮助更多的老百姓增加收入。

秦丽敏:扎根农业生产 紧抓特色产业

  “从事农业以来,我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让大家都能吃上功能性农产品,过上健康生活,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代表秦丽敏说。

  秦丽敏扎根农村,常年致力于土壤改良、科学种田的研究,用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累计流转土地种植粮食果蔬总面积达到3760亩,特色谷物3000亩、富硒林果760亩,提出了“功能元素农业”的概念,自主研发生产出富含硒、铬、锶等具有补充微量元素的功能性农产品,注册的“汝河湾”富硒系列农产品已经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

  秦丽敏学历不高,却立志做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免费为群众提供技术培训与指导、提供种子,与242户脱贫户签订了种植协议,与25户脱贫户签订劳务合同,扶持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她发展农户300余户,成员涉及两个乡镇15个行政村,并通过示范引领作用,成功孵化了两家公司。

马强:13年的坚守 新品种让大棚蔬菜焕发生机

  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代表马强自2010年进入河南农大扶沟蔬菜研究院以来,坚守在蔬菜大棚,进行蔬菜新品种的研发、实验、示范、推广,在河南农大的技术支持下,培育、推广番茄、西瓜、辣椒等蔬菜新品种40多个,每年在省内外推广蔬菜新品种面积达到300多万亩。

  马强加强和院校之间的合作,与河南农大、河南农大许昌分校等院校结成校企培训联盟。河南农大扶沟蔬菜研究院的500亩大棚基地,成为他们的现场教学点,大棚变课堂,技术员当教师,现场解答群众和学生的疑难问题。

  马强加强对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以及实验、示范、推广工作,把新品种、新技术带给菜农。近3年来,其先后选育展示品种5000多个,推广1000多个,为菜农培育优质种苗1.6亿株,参与4个国家级的蔬菜产业发展课题,参与了蔬菜大宗体系建设和河南省蔬菜产业园建设,把成果转化成群众致富的“金钥匙”。

魏周娥:念好产业“致富经” 农户增收路更宽

  “人大代表是啥?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大家赋予我这样的责任,我就不能愧对父老乡亲的信任!”这是淅川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魏周娥常挂在嘴边的话。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为此,魏周娥积极向村委会建议,并带领全村群众确立了“丘陵林经套种、平原果菜采摘、河滩特色种养、村中引进工厂,多业并举富民”的发展思路,创立了“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了2000余亩薄皮核桃、1200亩大樱桃,在林下套种黄姜、丹参等中药材1100亩,发展了一系列产业基地,带动全村80%以上的农户参与,群众通过种植、务工、土地流转等,人均年增收达8000元以上。

  魏周娥表示:“家乡父老选我当了代表,我今后要更加珍惜代表荣誉,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宗旨,为推进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投稿方式】

邮箱:hnfzbhnrd@126.com

电话:18638689820


编辑:林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