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 扬帆启新——从联动到深融,看人大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实践

时间:2023-06-20  来源:“江苏人大发布”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

  这片热土,山水相依、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更因同一个“称呼”而来往得愈发紧密;

  这片热土,长江奔流入海,以水为魂,孕育“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精神内核,41个城市汇聚成襟江带海的“大家庭”;

  这片热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以不到全国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这片热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长三角。

  共同的底色、共同的基因、共同的使命。5年来,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新图景跃然而生。新征程上,长三角区域人大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齐心协力推动长三角地区从“有界”走向“无界”,从“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走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让一体化发展的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一项意义特殊的国家战略,往往应时代之变、立发展之潮。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今年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在这重要的时间节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动力澎湃:6月6日,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安徽合肥举行,兄弟省市“串门”互访、各类论坛展会精彩不断,一个更“忙”的长三角,见证着三省一市协作从联动到深融的“提速发力”。

  6月14日至15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在扬州召开。受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委托,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樊金龙主持会议并对与会人员表示欢迎。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董云虎,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郑钢淼,副主任徐毅松;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国强、曲福田;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金彪,副主任赵光君、暨军民;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陶明伦,副主任杨光荣、韩军出席会议。

  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传达贯彻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部署要求,采取全体会议与专题会议相结合的方式,交流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讨论确定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协作重点工作计划,护航高质量发展、助推一体化进程,并签署会议纪要。

  加快步伐 加大力度

  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

  夏日长三角,上海洋山港轮船的汽笛声,义乌市场里川流的货车喇叭声,昆山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黄山风景区里游人熙攘的欢笑声……在沪苏浙皖的不同角落里市声如潮,汇聚着同频共振的前行节拍与奋进鼓点。时间回拨到5年前,从联动到深融,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走出了一条以高质量协同立法保障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创新之路——

  为支持和保障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顺利实施,2018年11月22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支持和保障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决定》,随后,江苏、安徽、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也表决通过了相同的决定。

  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人大同步作出支持和保障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事项决定,这在人大工作历史上尚属首次。4份决定在关键条款和内容上保持一致,明确了支持和保障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总体要求、推进机制、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等,特别是在规划对接、法治协同、市场统一、生态保护、共建共享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值得一提的是,苏浙皖三省人大的决定都支持上海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强调苏浙皖各扬其长。在关键内容保持一致的同时,每项决定也结合本地实际规定了各具特色的内容。

  一年后,又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从长三角传来:2019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这片由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组成的2000多平方公里的热土,成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为保障示范区在法治化轨道上永续发展,2020年9月,浙江、上海、江苏两省一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分别表决通过了《关于促进和保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成为两省一市人大常委会为保障重大国家战略实施,首次就示范区建设同步作出的法规性决定,也是两省一市人大常委会主动作为、通力合作的结果。

  据了解,此次会上把制定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作为今年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协同的重点。大家一致认为,要以示范区共同立法为契机,携手加强立法调研,针对制约示范区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化研究,总结改革实践经验,创新完善制度机制,通过立法保障和促进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做实一小片、协调一大片、引领一整片”的作用。

  今年3月,新修改的立法法把区域协同立法正式写入法律,既为长三角开展区域协同立法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也对高质量推进区域协同立法提出了新要求。

  5年来,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纷纷在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条例中融入“长三角”元素:上海人大在航道条例等10部地方法规中设立“长三角协同”专章,推动长三角立法协同从工作协商、文本协同、表决同步,向打破行政壁垒、实现服务共享迈进;浙江人大在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等10多部法规中明确区域协作工作机制,全面推动一体化改革进程;江苏人大、安徽人大在修订各自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中规定省人民政府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支持与长三角区域其他省市联合实施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共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明确建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协调合作机制,推动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以“携手办大事”的决心和魄力,进一步擦亮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底色。

  紧扣重点 紧抓关键

  筑就生态绿色新高地

  日落时分,位于上海青浦、邻接江苏昆山的淀山湖波光粼粼;长三角原点太浦河上,沪苏浙两省一市交界处,两座廊桥将水乡客厅·方厅水院的优美景观呈现得一览无余……

  “2018年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提交了《关于深化完善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推动环淀山湖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建议利用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联席会议等平台,加强与江苏、浙江在环淀山湖地区保护与发展方面的沟通、协作,2019年我牵头开展了《关于长三角示范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协同立法》的课题调研工作。”来自长三角生态一体化示范区的上海市人大代表、长三角区域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徐军介绍道。他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见证者,更是亲历者。

  近年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人大常委会强化联动监督——三地先后就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开展联合视察活动4次的做法,通过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监督力度,着力推动区域共性问题的解决。

  区域有界,环境无界。2021年3月底,上海、浙江、安徽、江苏四地人大常委会协同作出了《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捕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既是落实党中央长江“十年禁渔”重大决策的现实行动,也是长江下游地区为保护长江生态发出的共同倡议。决定在内容上延伸到乡镇、街道一级,着重对禁捕退捕、打击非法捕捞、渔民安置、长三角联合监管、强化执法能力等方面进行规范,确保长江禁捕工作取得实效。当年10月28日,四省市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就长江流域禁捕执法监管情况开展联合专题调研,水清鱼跃、江豚畅游的生动画面尽收眼底。

  去年9月,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南京、镇江两市人大常委会提请的《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同时,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同步批准马鞍山市人大常委会提请这一决定。由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推动、苏皖两省三市协同立法的决定正式实施,成为维护长江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实践。

  太湖,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湖泊和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在湖州市人大代表、浙江振兴阿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丽红看来,合力唱响新时代“太湖美”,是“太湖人”义不容辞的使命。今年,三省一市人大把太湖水污染防治联动监督作为协作重点,共同推动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告别“单打独斗”、拥抱生态共赢,三省一市人大在推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中不断取得新突破。

  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深入实施,船舶污染防治理念深入人心。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江苏省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坚持区域协同、共同治理,推动苏沪皖三地建立船舶污染防治协调机制,推进长三角区域船舶污染防治一体化。

  沪苏浙人大同步作出促进和保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三省一市人大联动开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同步听取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专项报告,推动共同关心关注问题有效解决。三省一市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对长江口至杭州湾近海水环境开展联合调研;苏皖两地人大共同组织部分省人大代表联合调研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情况……一个个携手共保绿色发展的故事,在长三角地区人大精彩上演。

  聚焦关切 聚合力量

  同绘民生共享“幸福圈”

  33个省际高速公路接口大幅减少通行时间;高铁覆盖沪苏浙皖95%的设区市;累计发行第三代社保卡超4000万张,可在长三角全部设区市乘坐公共交通……对2.35亿“长三角人”来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直观感受,是生活的“同城化”和“品质化”,在交通、教育、医疗、养老、旅游等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

  今年1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关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项目进展情况的报告》,三省一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互联互通更为便利。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织就一张覆盖长三角整体区域的安全大网势在必行。2021年3月1日,《上海市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后,江苏、浙江、安徽也相继审议通过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这次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的协同举措,再次标志着长三角协作更加紧密有力。而随着各省市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核心条款相继生效,铁路安全管理的网络接续延展,开往远方的列车更加通畅安全。

  长三角区域交通的便捷,离不开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及代表的努力和支持:2019年11月,沪苏浙皖30位全国人大代表视察长三角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一体化,代表们围绕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提出了完善区域交通发展协调机制强化交通资源要素保障、力争区域交通法规标准政策支持、致力提高现有线路利用率等建议。

  从“好邻居”到“好队友”“一家人”。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长三角唯进步、不止步。

  ——2019年,沪苏浙皖人大联合举办“推动长三角地区医保一体化发展论坛”,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医保一体化议题,特别是对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医保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等进行深入研讨。去年9月,长三角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同步审议通过《推进长三角区域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规定》,长三角区域内率先实现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以及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金融服务等领域一卡多用、跨省通用。

  ——2021年,长三角地区7地人大工作联席会议在江苏举行,上海奉贤,江苏常熟,浙江舟山、台州、建德、嵊泗,安徽六安等齐聚常熟。会议签署了全域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深度整合旅游资源,着力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安徽淮北市、宿州市与江苏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等,以旅游立法项目为载体,建立淮海经济区立法协作交流机制。

  “不忘初心,守正创新,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主任孙勇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将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倾听群众心声,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协同工作中去。首次参加长三角人大工作座谈会的阜阳市颍州区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地直幼儿教育集团总园长郭玮谈到,三省一市的五级人大代表是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中坚和骨干,具有带头示范作用,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人大协同联动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要发挥行业领军人才的创新示范效应,更要发挥基层代表联系群众汇聚民智的桥梁作用,凝聚起全社会力量,营造参与和支持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氛围。

  不管是助力解决民生“关键小事”,还是为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保驾护航,基层“小单元”都发挥了大作用。去年,部分参加长三角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的主任们赴杭州市上城区考察。大家近距离感受到,作为杭州市首批最美人大代表联络站、全省首批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培育对象之一,金秋花园人大代表联络站是如何坚持“双线”并举,如何做到24小时“不打烊”。

  “正加快建设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为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实践高地夯基垒台。”会上,浙江人大介绍了把基层单元建设融入促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服务浙江“两个先行”等中心工作,作为“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的重要检验。

  嘉善人大也分享了长三角协同发展的新举措:青浦、吴江、嘉善三地人大常委会协同制定出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流动人口选民资格认定便利化操作办法》,首次实现了人大选举的“长三角互通”,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期间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新样本;苏州市相城区召开“长三角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工作交流研讨会”,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20多个区县的人大工作者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共同研讨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大举措。

  会上,不少地方人大负责同志听后表示,要更加主动学习兄弟人大的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积极推动长三角区域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法治化,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作用。

  拓展层次 拓宽领域

  共谋人大工作高质量

  在开幕致辞中,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樊金龙指出“要共同把握现代化建设这个时代主题,聚焦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事关全局、共同关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高质量协同立法、高效能联动监督、高水平代表工作互动,助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长三角样板区”,引起与会人员的共鸣。一阵阵热烈掌声,一句句真情话语,是对这片土地真挚依恋与热爱,是对共同为长三角的明天而奋斗的真切回应。 

  会上,大家围绕共同推动区域人大协作不断走深走实,认真落实本次会议达成的共识和年度协作重点工作,全方位加强对口交流,不断提升长三角三省一市人大工作整体水平等积极建言献策——

  “根据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协同立法项目共有6件。其中,上海市人大牵头的有2件,即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立法和优化营商环境立法、修法调研,同时也是上海2023年度的立法正式项目。对于需要参与的其他4件协同项目,上海将根据兄弟三省人大的工作安排,积极予以配合。”

  “江苏省人大今年适度增加了‘小切口’‘小快灵’项目比重,将在提高精细化、精准度、实效性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实际问题、抓住主要法律关系进行制度设计,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强化法规制度创设集成,以高质量地方立法引领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实践。”

  “安徽省人大将充分发挥安徽的长板和优势,继续探索符合现实需要、具有时代特色的协同立法机制模式,为服务保障新时代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新贡献。”

  …………

  会议渐入尾声,讨论热情不减。来自三省一市的人大工作者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思维火花,凝聚起更多共识,更对未来充满自信。不少同志感慨,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地方协同立法既要推动具体领域的合作,更要围绕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关键做好相应的制度保障。进一步突出重点,围绕三省一市的共同需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聚焦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市场统一、机制完善等方面,共同研究确定立法协同项目,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进一步推动成果落实,在加强协同立法的同时,加强实施联动,保障协同立法形成的制度有效落地。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离不开各级人大代表的力量。因此,在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省一市人大紧密携手、精诚协作,创造性地开展代表工作,先后组织多次联合视察调研,推动解决了长三角区域许多共性问题,这次会议还明确了9月至10月联合调研的主题。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同志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好今年会议通过的协作工作计划,加强学习交流,在代表工作中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为服务保障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搭建了“1+3”的交流平台,在召开主任座谈会的同时,还专门安排了代表工作交流会、立法工作座谈会和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座谈会3场专题工作交流。大家感到,这是有益的创新实践并建议:常态化推进常委会及机关各层面工作协同,具体落实好长三角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研讨交流,促进互学互鉴,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地人大主任例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十三市区县人大工作协同协作联席会议、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人大工作交流会等人大机制基础上,加大对长三角地区基层人大工作协同协作的指导力度,支持基层人大收获更多务实合作成果……

  5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局面,充分验证了区域发展“流动创造价值”“1+1+1+1>4”的融合效应,长三角地区也真实分享到“加”出来的空间红利、制度红利、市场红利。置身于长三角的土地上,大家都切身感受到一体化发展的强劲脉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模样。

  立足一体化、高质量,共谋一盘棋、共做新棋眼、共下先手棋。当前,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踏上新征程,三省一市人大将阔步向前、奋斗实干,切实以高质量人大工作、高水平区域协作助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行稳致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