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嘉峪关人大:建立“人大+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模式

时间:2023-05-22  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

  “公益诉讼检察联系点的设立,标志着嘉峪关市‘人大+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模式初步形成,不仅为嘉峪关市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开拓了新领域,也为畅通公益诉讼监督信息拓展了新渠道。”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4月14日,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和市人民检察院召开全市人大代表工作站公益诉讼检察联系点启动会,对受聘的公益观察员进行公益诉讼相关知识培训。依托社区、村人大代表工作站平台,在全市共设立公益诉讼检察联系点20个,聘请30名市人大代表为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观察员。

  这一活动的开展,既是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措施,也是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展“三抓三促”行动的又一生动实践。

  人大代表的参与和加入,将使全市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更具新活力。检察机关是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者,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本质是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公益诉讼活动要充分依靠人民。人大代表有“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的独特优势,更具有贴近社会、了解群众利益和意愿的便利条件,不仅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检察机关联系群众、发现收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信息线索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师占龙表示:“聘任的30名公益观察员,都是来自基层、热心公益的人大代表,他们的加入为全市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将为开创全市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新局面发挥重要作用。”

  “能被聘任为公益观察员,是市人大常委会和市人民检察院对我的信任。我将结合这项新的工作任务,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坚持法治思维,时刻关注国家和社会利益,在公益诉讼检察联系点这个‘前沿哨所’努力当好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观察员。”市人大代表卢治红接受培训后如此说。

  “人大+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模式的形成,将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嘉峪关实践的成色更加鲜亮。依托人大代表工作站平台载体,设立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联系点,是推动人大代表建议高质量、提升公益诉讼案件办理高质量,实现人大工作和检察工作双向衔接的实践创新,有利于人大常委会在监督检察机关工作过程中相互借力、形成合力。

  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蒋康志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已将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到新境界,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好《嘉峪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忠实履行检察机关职责,密切联系代表,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积极开展双向互动,把听取代表建议作为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的重要来源,主动邀请公益观察员全过程参与和监督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切实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好。

  公益诉讼检察联系点在人大代表工作站的设立,将使人大对检察工作的监督更加精准。检察机关一般采取发布典型案例、以案释法等方式宣传公益诉讼工作,往往以发布案件信息、公开案件办理情况的方式回应社会关切,这种宣传方式比较单一,受众面不广。依托人大代表工作站平台载体,将预防损害公共利益措施前置,变“被动”接受监督为“主动”接受人大和群众监督,让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入群众宣传、监督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不仅使人大监督工作更有温度,而且能让公益诉讼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使监督工作更加务实精准。

  雄关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张兰芝表示,要用实用活用好代表工作站平台,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活动纳入积分管理,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作为代表履职活动的重要内容,积极为受聘的人大代表履行职责做好服务保障,引导人大代表和公益观察员俯身听民意、躬身解民忧、挺身谏直言、正身作表率,切实把代表工作站建设成为倾听群众心声的窗口和前沿阵地,把检察公益诉讼联系点建设成为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前沿哨所,让人大代表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沿哨兵。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