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小店,你还好吗 | 一束微光 点燃希望

时间:2022-05-17  来源:河南日报

5月16日,市民在郑州市某咖啡馆享受午后时光。本报记者 王铮 摄

5月16日,市民在郑州凯旋广场某餐厅就餐。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5月13日,南阳市第一体育健身中心夜市摊点生意红火。高嵩 摄

5月16日,市民在郑州市一家服装店内挑选衣服。本报记者 王铮 摄

  餐厅:“老三高醋”味悠长

  河南日报记者 王平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烜

  未进店门,先闻醋香。5月15日,禹州市一家面积约20平方米、牌匾写着“孟氏酱醋店”的店铺里,前来买醋的人有序排队。35岁的店主贾金垒一边招呼着顾客,一边熟练地拿起醋提子,在醋缸里晃几下,灌满一提醋,倒进顾客带来的瓶子里。

  门店不大,却干净整洁,在当地小有名气。“俺家三代酿醋。我奶奶孟喜兰是原禹县食品厂的工人,学得一手小米酿醋的好手艺。1982年,她退休后就创办了这个酿醋坊,如今交给我打理。”贾金垒说。

  这家有着40年历史的老醋店,因为地处原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校址,被当地群众称之为“老三高醋”。

  “我们的小米醋采用传统的固态发酵法,完全依靠菌种微生物自然发酵,形成了酸爽可口、自然醇香的特色风味。”贾金垒告诉记者,有很多老客户从周边乡镇前来打醋,最远的离这里20多公里。

  疫情暴发以来,小醋店也面临新麻烦。正在贾金垒焦虑时,来自各方面的帮助让他感到温暖。“当时生产的醋卖不出,资金紧张,钧台街道东街社区干部在了解情况后,义务当‘推销员’帮忙销货,还按照政策减免了3个月房租,才使小店渡过难关。”

  “只要打开思路,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围绕市场需求,贾金垒着力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2021年,他潜心研发出“枸杞醋”等系列醋饮品,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贾金垒还尝试着在网络平台发力。他在网上开设网店,用直播等方式进行销售。“现在通过电商直播平台,我们可以直接和客户沟通,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顾客的需求。”

  “有一双劳动的手,不愁没有好前景。”贾金垒说,“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夜市:“爱美洗车行”心更美

  河南日报记者 李鹏

  好几年了,张芹只的微信头像都没有换过,一直放的是她和员工们的合照:大家比出胜利的手势,笑得那么灿烂,背景是这家小店大大的招牌“爱美洗车行”。

  爱美洗车行,郑州市中原区工人路上的一家洗车小店。跟别的店不同,在这里洗一辆车需要老板张芹只带着店里6名残疾员工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员工中有语言障碍者,有肢体行动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者,但干起活来他们一点都不马虎,格外细心。

  “爱美,是咱的追求吧。我本身是个特别心软的人,见不得残疾孩子们吃苦,能给他们带去温暖就是美。”55岁的张芹只是原郑州国棉四厂的一名下岗职工,2014年盘下了这家洗车行,这些年来一共接纳过30多名残障人士,很多人从小店起步,慢慢融入社会,开始新的生活。

  员工们来到洗车行后,张芹只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他们的生活,大家也都习惯喊她“妈妈”。“这么多年了,春节大家都是在一起过,小店就是我们的小家。”张芹只说。

  自食其力、凭良心挣钱,是张芹只聊得最多的一个话题。让人感动的是,在热心为残障员工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这家小店8年来从没涨过价。不少顾客为了帮衬他们,成了回头客,甚至跨越大半个城市,专门到这里来洗车。

  然而,这两年小店的生意还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每年交房租,都是张芹只最发愁的事。让她欣慰的是,她加入了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一些经营成本得到了分担,洗车行苦苦维持的状态也得到了缓解。

  5月16日,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成立一周年。在全国1000余家公益小店成员中,河南公益小店超过100家。“河南小店主的善意,让人印象深刻。他们用自己的小店,承载了一个城市的温情。”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负责人王烨说。

  “为了孩子们,我还要把这小店的营生继续干下去,咱的生活还会更美哩!”张芹只依然在忙碌着。

  服装店:文玉修鞋店路长远

  河南日报记者 孔学姣

  5月16日中午,宋文玉正坐在门口的板凳上,眯起眼给靴子装拉链。“老宋,最近咋样?”路过的郑州市中原区市场监管局汝河路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聂磊热情地和他打招呼。

  58岁的宋文玉是漯河人,身有残疾,行走不便。去年他在郑州市中原区接手了一家擦鞋店,需要办营业执照时,不识字的他不会网上办,经人指点来到了不远处的汝河路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帮他办好后还把执照送到了他的小店。从那以后,他把缝缝补补、洗洗刷刷当成了全部,小店也收拾得干净利落。

  2020年之前,宋文玉在漯河干了多年修鞋生意,后来又到深圳开起了早餐店,最后又辗转来到郑州干起了老本行。这家店一开始生意还不错,但去年夏天的暴雨,水流涌进了店里,宋文玉艰难地把所有鞋子转移到高处的架子上,但他赖以出行的三轮车却被淹了个透。

  水退之后店里停水停电,没了三轮车他也回不去家。汝河路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陈菊红见状,给他送来了矿泉水和方便面。当时宋文玉甚至连好心人的姓名都不知道:“一直把那些矿泉水喝完了,自来水才来,真是帮大忙了。”

  前不久,他的营业执照该年审了,陈菊红又主动上门年审,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街坊邻居也常搭手帮忙,还主动要在我这儿充值会员卡,不少人没消费完就又来充钱。附近小区的物业也常说东西放不下了可以放在他们那儿,这些都让我心里暖暖的。”宋文玉说,以后生意会越来越好,有政府和热心市民在,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小店存放着8个文件夹,里面挨个排列着会员卡,编号已经排到了3281号。有些会员是前任经营者留下的,尽管收钱的不是宋文玉,他也照样“认账”。

  好口碑越传越远,宋文玉一个人收拾修鞋摊子时,总有热心人来帮忙。时间长了,他很不好意思,总是开门早、关门晚,因为那时候街上没啥人,能尽量少给大家添麻烦。他说:“越是残疾人,越不能偷懒,要加油干。”

  清香茶庄茶飘香

  河南日报记者 胡巨成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晶晶

  “小伙子,下午帮我发两斤茶叶到武汉。”看着门口一闪而过的快递员身影,信阳市清香茶庄的老板李有枝笑吟吟地喊道。

  5月15日,李有枝麻利地给记者沏上一杯茶:“今年茶叶销量不行,一天卖两斤都是好的。上海、北京,还有广东一些城市,因为疫情的原因,快递都发不过去,自然也就没人买茶叶了。”

  茶山上还有她压的1000多斤茶叶,没有运回店里,“卖不出去,先存着吧,今年的价钱也比去年低。”

  往年可不一样。

  65岁的李有枝,卖了半辈子的茶叶,过去每年茶叶节期间,她一天可以卖1000斤茶叶,忙得脚不沾地。

  靠着这个门脸不大的小店,李有枝盖起了房子、拉扯着两个儿子长大。

  今年确实难。4月29日,是信阳茶叶节开幕的第二天,记者看到,清香茶庄所在的浉河区成功花园社区内,多家茶叶店铺冷冷清清,除了店铺老板,基本没什么人。

  愁吗?不愁。

  李有枝给记者续上茶,茶香氤氲,她的短发梳得整整齐齐,衣服简朴利落,说话间眉眼含笑,并没有愁容。

  “有啥好抱怨的呢?现在我们不用交税,也不用交工商管理费,街道干干净净,防疫消杀也到位。政府能做的都做了,我们小店自己负担的就是房租和水电,别的没有。”李有枝笑着说。

  政府给了底气,自己也有办法。

  言谈间,隔壁茶叶店的老板娘过来约李有枝。生意冷清,大家也没闲着,像隔壁茶叶店的夫妇俩,老板看店,老板娘就到酒店打零工。“‘紧急的庄稼,消停的买卖’。谁都有困难的那几年,耐心等待,疫情过去就好了。”李有枝心态很平和。

  好看照相馆真“好看”

  河南日报记者 谢建晓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

  5月13日上午,安阳市三角湖公园里,摄影师华文涛正在给一个5岁孩子拍照。

  “来,看叔叔这里。你几岁了,告诉叔叔。”咔嚓,咔嚓……华文涛连拍几张,一边嘴里俏皮话说不停,哄着孩子咯咯笑。

  “‘好看照相馆’名不虚传。”孩子的妈妈满意地称赞。

  华文涛是安阳本地人,今年36岁。他从2014年就开始尝试做儿童摄影。当时,他还在一家企业供职。为了给刚出生的女儿留下成长纪念,他入手了一台单反相机,在家里搭棚拍照。

  2015年,他辞职开了一家小型摄影工作室。“我的定位就是个性化摄影,摒弃流水线式拍照,争取给每个家庭留下一些独特且好看的影像。”他说。

  经过几年探索积累,2019年,他和当地另一名摄影师合伙把门店升级,并且取名“好看照相馆”。凭借个性化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家庭慕名前来拍照。

  受疫情影响,照相馆顾客骤减,资金一度吃紧。华文涛坦言,最难的时候,店里只剩他们几个合伙人,“幸好有社区帮忙协调,房东减免了3个月的房租,后来还给推荐小额创业贷款,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疫情,让华文涛他们停下脚步思考。“当时就在想今后怎么在发展团队、提升品质和盈利上找到平衡点,怎么坚持做好自己……”他说。

  他们决定坚持外出学习培训,把国内发达城市的先进理念带回来;坚持公益活动,为疫情防控一线的“大白”们免费拍照;坚持创新,如给大节小庆、城市四季、家庭旅行等拍摄专题。

  好看照相馆渐渐复苏,并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截至目前,他们已经为身边超过5000个家庭记录了平凡而幸福的时刻。“我们是一家小店,梦想很小,就是为所有喜欢我们的顾客拍好看的照片。”华文涛说。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