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增效能 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强省

时间:2022-03-31  来源:河南日报

  毕国海

  前不久,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对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为推动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增效能、上台阶、抢高地明确了主攻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随后省里还将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必将形成合力有力助推优势再造战略的实施,加速“物流拉动”落地见效,为把我省物流优势转化为枢纽经济优势、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强省提供强有力的政策、环境支撑。

  现代物流领域多种优势显现

  战略资源叠加优势。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提出“希望河南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中东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多作贡献”,体现了对我省物流业发展的定位和期望。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多领域战略资源融合联动的叠加效应持续显现,河南在现代物流领域的独特战略资源优势也在持续强化。

  物流枢纽载体优势。近年来,我省物流枢纽功能不断提升,枢纽载体体系不断完善,郑州、洛阳、商丘、安阳、南阳、信阳6个城市、10个枢纽列入国家建设规划,枢纽数量居中部六省第一;商丘、漯河等5个城市纳入国家建设实施方案,总量居全国前列;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增至6个,总量居全国第三、中部六省第一。郑州获批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国际邮政快递枢纽和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汽车、粮食、邮政等9个功能性口岸建成投用,形成内陆地区功能最全、种类最多的口岸设施集群。

  开放通道网络优势。以“四条丝绸之路”为引领的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郑州机场货运航线达到51条,货邮吞吐量突破70万吨大关、跻身全球货运40强。中欧班列(郑州)开行班列数年累计突破3886班,市场化运营程度和班列开行质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首创“网购保税1210服务模式”,得到世界海关组织认可并推广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河集装箱运输实现零的突破,开行铁海联运班列超过500班。

  物流产业规模优势。2021年,全省实现社会物流总额17.9万亿元、社会物流总收入7463亿元,均居中部六省第一。货运实物量较快增长。货物运输量达25.5亿吨,增长16.2%;货物周转量突破1万亿吨公里,增长20.1%。货运规模居全国第五。双汇、大象等10家企业入选“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榜单,数量居全国第三。

  物流业发展质量仍需提升

  市场主体有待壮大。我省物流业市场规范化、专业化、集中度均不高,物流企业仍以“小散弱”为主,全省规上物流企业仅占物流市场主体的7.7%,A级以上物流企业不足全国的3%,缺乏具备供应链整合和平台组织能力的“链主型”龙头企业,国际物流综合竞争力不足。

  管理体制有待健全。物流业涉及多个部门,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冷链物流、园区建设、主体培育等相关政策分散在各部门,未能形成有效合力。河南物流业管理体制长期与国家和大部分省市体制不尽一致,不利于相关工作的有机衔接,亟待进一步理顺。

  发展质量有待提高。我省交通体系、物流枢纽与区域、城市、产业的耦合作用不强,过而不驻、流而不聚问题突出,物流业与农业、制造业等产业联动融合不够,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不足。物流服务同质化竞争现象普遍,低水平服务供给过剩、中高端供给不足。

  智慧水平有待提升。我省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物流信息交换共享存在瓶颈制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效率提高,物流设施建设信息不互联、业务不衔接、功能不匹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构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发展体系

  强市场主体,育龙头。实施物流企业培优工程,通过完善政策保障、强化上市培育、打造服务品牌等方式,分类培育一批全国领军型、特色标杆型、新兴成长型物流“豫军”。积极推动央地联合,成立物流投资发展集团,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服务能力的本土龙头物流企业。

  强基础设施,保支撑。加快10个国家及33个省级区域物流枢纽建设,推动枢纽间分工协作和有效衔接,充分发挥物流枢纽资源集聚和辐射作用,盘活物流设施存量,深化物流领域市场化改革,理顺机制、统筹推进,进一步优化物流强省设施体系。

  强增值服务,促融合。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业、农业、商贸业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创新供应链协同共建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物流一体化运作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加强民生领域物流补短板建设,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网络货运、应急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物流新型业态模式,构建物流服务体系和网络,助推乡村振兴和居民消费升级。

  强顶层设计,顺体制。建立现代物流强省工作领导机制,理顺物流业相关管理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完善统分结合的工作体制。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和“一张蓝图”长效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规划落地见效。充分发挥物流行业组织作用,进一步促进行业自律,营造良好的物流行业秩序。

  以强化集疏功能为核心提升发展能级

  推动冷链物流提质增效。加强果蔬、畜禽、奶制品、水产品、花卉等高附加值生鲜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产品流通设施短板,提升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推动速冻食品、肉类、低温乳制品等特色优势冷链物流提质升级,强化冷链物流配送全程动态监管。加快国家和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发挥骨干基地的集聚带动作用。

  推动多式联运扩容增量。充分发挥铁路、水路运输优势,加大铁路专用线、多式联运场站等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散改集”。加大内陆集装箱运输体系规划与建设,鼓励开行内陆集装箱班列。实施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工程,开展货运枢纽(物流园区)集疏运道路建设行动,补齐多式联运发展短板。

  强化空港枢纽集聚辐射。深化拓展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合作,构筑辐射全球、高效通达的货运航线网络体系和运输通道。积极引进航空物流集成商,大力发展本土货运航空公司。扩大客改货包机业务规模,加快郑州机场航空电子货运和“空空中转”试点建设,建设“空中丝绸之路”现代国际综合货运枢纽。

  增强陆港枢纽发展动能。积极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和国际陆港新节点建设,持续推进中欧(亚)班列提质增效扩量,形成全省班列“一核多极”联动发展格局。发挥国际陆港门户开放作用,以新亚欧大陆桥为引领,推动设立一批海外分拨集疏中心和分拨基地,打造干支结合、枢纽集散、贯通欧亚的陆上经济走廊。(作者系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执行会长)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