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中国反腐倡廉发展史》

时间:2022-02-25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国反腐倡廉发展史编纂委员会编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内容简介:作为一部反腐倡廉通史,本书从先秦时期廉政制度萌芽开篇,到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召开和国家监委成立,横跨五千年,共十八篇135 章、3000幅插图,每篇内容包括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廉政思想、廉政与监察制度、廉政文化、廉政楷模与贪腐典型等。2021年,本书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重点推荐书目。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篇三皇五帝时期

  第一章 历史背景/ 4

  一、部落联盟的领导者/ 4

  二、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4

  三、腐败的含义/ 7

  第二章 主要帝王/ 9

  第一节 三皇/ 9

  燧人氏/ 9

  伏羲氏/ 10

  神农氏/ 10

  第二节 五帝/ 11

  黄帝/ 11

  颛顼/ 12

  帝喾/ 12

  帝尧/ 13

  帝舜/ 13

  第三章 廉政思想/ 15

  一、黄帝的廉政思想/ 15

  二、黄帝继任者的廉政思想/ 15

  三、皋陶的廉政思想/ 16

  第四章 廉政与监察制度/ 19

  一、禅让选举制/ 19

  二、纳谏制度的出现/ 20

  三、部落首领的巡守与考核/ 21

  (一)巡守制度/ 21

  (二)考核制度/ 21

  第五章 廉政文化/ 22

  第六章 刑罚与监狱/ 23

  一、“三皇五帝”时期的刑罚 / 23

  (一)刑始于兵/ 23

  (二)原始社会的纠纷解决/ 25

  (三)原始社会的族内刑/ 25

  二、“三皇五帝”时期的监狱雏形 / 27

  廉史镜鉴/ 28

  第二篇夏时期

  第一章 历史背景/ 32

  一、夏朝简介/ 32

  二、夏朝的货币/ 34

  第二章 主要帝王/ 35

  禹/ 35

  启/ 36

  桀/ 36

  第三章 廉政思想/ 37

  一、大公无私,舍己为民/ 37

  二、艰苦奋斗,克勤克俭/ 38

  三、以身作则,谦虚谨慎/ 38

  四、德维善政,政在养民/ 39

  第四章 廉政与监察制度/ 41

  一、神权至上/ 41

  二、听取民意/ 41

  三、巡视诸侯/ 41

  四、开创直书制度/ 42

  五、“三宅三俊”法 / 43

  第五章 廉政文化/ 44

  第六章 廉政楷模与贪腐典型/ 47

  第一节 廉政楷模/ 47

  一、禹/ 47

  二、关龙逄/ 48

  第二节 贪腐典型/ 49

  夏桀/ 49

  第七章 刑罚与监狱/ 51

  一、夏朝的刑罚/ 51

  二、夏朝的司法体制/ 51

  三、夏朝的监狱/ 52

  廉史镜鉴/ 54

  第三篇商时期

  第一章 历史背景/ 58

  一、商朝简介/ 58

  二、金属货币的出现/ 59

  第二章 主要帝王/ 60

  商汤/ 60

  盘庚/ 60

  武丁/ 61

  纣/ 61

  第三章 廉政思想/ 63

  一、重民/ 63

  二、用德/ 64

  第四章 廉政与监察制度/ 65

  一、注重“仁德” / 65

  二、征求民意/ 65

  三、巡视诸侯/ 66

  四、加强监督/ 66

  第五章 廉政文化/ 68

  一、《伊训》/ 68

  二、“三仁”的忠诚文化 / 69

  第六章 廉政楷模与贪腐典型/ 71

  第一节 廉政楷模/ 71

  一、商汤/ 71

  二、伊尹/ 72

  第二节 贪腐典型/ 75

  纣/ 75

  第七章 刑罚与监狱/ 76

  一、商朝的刑罚/ 76

  二、商朝的《官刑》/ 77

  三、商朝的监狱/ 77

  廉史镜鉴/ 78

  第四篇西周时期

  第一章 历史背景/ 82

  一、西周简介/ 82

  二、西周时期的货币/ 84

  第二章 主要帝王/ 85

  周文王/ 85

  周武王/ 86

  周成王/ 87

  周穆王/ 88

  周厉王/ 90

  第三章 廉政思想/ 91

  一、周公的廉政思想/ 91

  (一)保民思想/ 91

  (二)任贤思想/ 92

  (三)勤政思想/ 94

  二、姜尚的廉政思想/ 94

  (一)“人君领导学”思想 / 95

  (二)尚贤举贤,考核人才/ 96

  第四章 廉政与监察制度/ 97

  一、监国制度/ 97

  二、监察制度/ 97

  三、言谏制度/ 98

  四、考绩制度/ 98

  五、《吕刑》/ 99

  第五章 廉政文化/ 101

  第六章 廉政楷模与贪腐典型/ 105

  第一节 廉政楷模/ 105

  一、周文王/ 105

  二、召公/ 105

  第二节 贪腐典型/ 107

  周幽王/ 107

  第七章 刑罚与监狱/ 108

  第一节 西周的刑罚/ 108

  一、西周的立法/ 108

  二、西周的罪与刑/ 109

  第二节 西周的监狱/ 111

  一、西周的狱政思想/ 111

  二、西周的监狱体制/ 111

  三、囚犯的处遇/ 115

  四、西周的狱制特点/ 115

  廉史镜鉴/ 117

  第五篇春秋战国时期

  第一章 历史背景/ 122

  一、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 122

  二、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124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钱币/ 127

  第二章 主要帝王/ 128

  第一节 春秋五霸/ 128

  齐桓公/ 128

  晋文公/ 129

  秦穆公/ 130

  楚庄王/ 130

  宋襄公/ 131

  吴王阖闾/ 131

  越王勾践/ 132

  第二节 战国七雄/ 132

  韩国/ 132

  赵国/ 133

  魏国/ 134

  楚国/ 135

  燕国/ 136

  齐国/ 137

  秦国/ 138

  第三章 廉政思想/ 139

  一、管仲的廉政思想/ 139

  (一)管仲的廉政思想/ 139

  (二)《管子》的廉政主张/ 140

  二、晏子的廉政思想/ 144

  (一)自律思想/ 144

  (二)为民思想/ 147

  三、老子的廉政思想/ 150

  四、孔子的廉政思想/ 152

  (一)“罕言利”的廉洁奉公思想 / 152

  (二)量入为出的俭用思想/ 153

  五、墨子的廉政思想/ 155

  (一)选任贤能/ 155

  (二)勤政富民/ 156

  (三)自律他律/ 157

  六、孟子的廉政思想/ 158

  七、庄子的廉政思想/ 162

  (一)“廉贪之实” / 162

  (二)“谨行心斋” / 163

  八、韩非子的廉政思想/ 166

  (一)韩非子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166

  (二)韩非子廉政思想的主要特点/ 169

  第四章 廉政与监察制度/ 171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 171

  (一)官吏职务犯罪的主要类型和惩处贪贿的“墨”刑 / 171

  (二)子产铸“刑书”和李悝的《法经》与“六禁” / 172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监察制度/ 174

  (一)直书制度/ 174

  (二)巡视和考察/ 176

  (三)谏官制度/ 178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选官和考核制度/ 179

  (一)《为吏之道》/ 179

  (二)考核制度/ 179

  第五章 廉政文化/ 182

  一、《渔父》/ 182

  二、《离骚》/ 183

  三、《橘颂》/ 187

  第六章 廉政楷模与贪腐典型/ 188

  第一节 廉政楷模/ 188

  一、越王勾践/ 188

  二、子产/ 188

  三、晏子/ 189

  四、楚令尹子文/ 190

  第二节 贪腐典型/ 190

  一、羊舌鲋/ 190

  二、太宰嚭/ 192

  第七章 刑罚与监狱/ 193

  一、春秋时期的监狱/ 193

  二、战国时期的监狱/ 194

  三、刑徒制的兴起/ 195

  廉史镜鉴/ 197

  第六篇秦时期

  第一章 历史背景/ 202

  一、建立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 202

  二、创建统一的货币制度/ 205

  第二章 主要帝王/ 206

  秦始皇/ 206

  秦二世/ 207

  秦王子婴/ 207

  第三章 廉政思想/ 208

  一、秦始皇的用人之道/ 208

  二、秦简《为吏之道》对官吏的从严要求/ 210

  第四章 廉政与监察制度/ 212

  一、御史制度/ 212

  二、皇帝的巡行监督/ 212

  三、严苛的法律约束/ 213

  四、言谏与廷议制度/ 213

  第五章 廉政文化/ 214

  一、民谣即民心,唱出秦朝暴政/ 214

  二、建筑物对腐败无言的控诉/ 215

  (一)富丽堂皇的阿房宫/ 215

  (二)震惊世人的骊山陵/ 216

  三、用人唯贤,倡导清廉政治/ 217

  第六章 廉政楷模与贪腐典型/ 219

  第一节 廉政楷模/ 219

  一、扶苏/ 219

  二、蒙恬、蒙毅/ 220

  第二节 贪腐典型/ 221

  一、李斯/ 221

  二、赵高/ 221

  第七章 刑罚与监狱/ 223

  一、秦朝的刑罚/ 223

  (一)死刑/ 223

  (二)肉体刑/ 224

  (三)徒刑/ 225

  (四)流刑/ 226

  (五)财产刑/ 226

  (六)身份刑/ 227

  (七)其他刑罚/ 227

  二、秦朝的监狱/ 228

  (一)秦朝的司法体制/ 228

  (二)秦朝的治狱思想/ 229

  (三)秦朝的监狱制度/ 229

  第八章 成效与弊端/ 233

  廉史镜鉴/ 236

  第七篇汉时期

  第一章 历史背景/ 240

  第一节 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央集权/ 240

  一、汉武帝统一全国/ 240

  二、汉朝的基本行政体制/ 241

  三、南征北战/ 242

  第二节 东汉皇权旁落 社会陷入黑暗/ 245

  第三节 由乱到治的汉代钱币/ 246

  一、“汉半两” / 246

  二、“五铢”钱 / 247

  三、新莽钱币/ 247

  第二章 主要帝王/ 249

  第一节 西汉时期/ 249

  汉高祖/ 249

  汉文帝/ 250

  汉景帝/ 250

  汉武帝/ 251

  汉宣帝/ 251

  第二节 东汉时期/ 252

  光武帝/ 252

  汉明帝/ 253

  汉章帝/ 253

  第三章 廉政思想/ 254

  一、以廉选官/ 254

  二、贾谊的廉政思想/ 256

  三、刘向的廉政思想/ 257

  四、董仲舒的廉政思想/ 260

  五、其他思想家的廉政思想/ 263

  (一)王符的廉政思想/ 264

  (二)仲长统的廉政思想/ 264

  (三)左雄的廉政思想/ 265

  第四章 廉政与监察制度/ 266

  第一节 监察制度/ 266

  一、中央监察体制/ 266

  (一)御史大夫/ 266

  (二)司直/ 267

  (三)司隶校尉/ 268

  二、地方监察体制/ 268

  三、“直言以劝正”的中央谏官制度 / 270

  第二节 官吏管理制度/ 271

  一、察举征辟/ 272

  (一)察举/ 272

  (二)征辟/ 276

  二、教育考试/ 277

  三、回避制度/ 278

  四、考核制度/ 279

  五、奖惩机制/ 281

  (一)奖励/ 281

  (二)惩罚/ 282

  第三节 司法制度/ 284

  一、约法省刑,德刑相济/ 284

  二、核理冤狱,体恤囚徒/ 285

  第五章 廉政文化/ 288

  一、汉赋中对帝王的劝谏/ 288

  (一)《西京赋》帝王奢华世界中的腐败/ 289

  (二)《东京赋》中对清明政治的歌颂/ 290

  二、汉府民谣中的反腐倡廉诉求/ 291

  (一)甑中生尘的清廉作风/ 291

  (二)《后汉桓帝初城上乌童谣》对腐败的抨击/ 291

  三、杨震家训中的清廉要求/ 292

  四、玉衣包裹下的腐朽统治者/ 293

  五、文论中的反腐倡廉箴言/ 293

  (一)桓宽《盐铁论·疾贪》 / 293

  (二)东方朔《谏除上林苑》/ 294

  第六章 廉政楷模与贪腐典型/ 296

  第一节 廉政楷模/ 296

  一、尹翁归/ 296

  二、羊续/ 297

  三、孔奋/ 297

  四、杨震/ 299

  第二节 贪腐典型/ 300

  一、王温舒/ 300

  二、淳于长/ 301

  三、梁冀/ 302

  第七章 刑罚与监狱/ 304

  第一节 汉朝的刑罚/ 304

  一、刑罚/ 304

  (一)死刑/ 304

  (二)肉刑/ 305

  (三)笞刑/ 305

  (四)徒刑/ 306

  (五)迁刑/ 307

  (六)罚金/ 307

  二、刑具/ 307

  (一)缚系/ 307

  (二)械系/ 307

  (三)钳钛系/ 308

  (四)锒铛/ 309

  第二节 汉朝的监狱/ 309

  一、汉朝的治狱思想/ 309

  (一)崇尚黄老、无为而治/ 309

  (二)德主刑辅,宽仁慎刑/ 309

  二、汉朝监狱设置/ 310

  (一)中央监狱/ 310

  (二)地方监狱/ 310

  三、汉朝监狱管理制度/ 310

  (一)狱囚的管理/ 311

  (二)狱吏管理/ 314

  第八章 成效与弊端/ 317

  一、法治与人治相结合推动了封建社会的文明进步/ 317

  二、皇权强大表现出封建社会的局限性/ 318

  廉史镜鉴/ 319

  第八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章 历史背景/ 324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简介/ 324

  (一)三国时期简介/ 324

  (二)两晋时期简介/ 326

  (三)南北朝时期简介/ 328

  二、动乱时期混乱的货币/ 330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反腐倡廉的背景/ 332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333

  五、自然经济基础上滋生的地主豪强/ 336

  六、与皇室分庭抗礼的世家大族/ 338

  七、少数民族政权中的部落贵族/ 341

  第二章 主要帝王/ 345

  一、魏国/ 345

  魏武帝曹操/ 345

  魏文帝曹丕/ 345

  二、蜀国/ 346

  刘备/ 346

  三、吴国/ 347

  孙策/ 347

  孙权/ 347

  四、晋朝/ 348

  (一)西晋/ 348

  晋武帝司马炎/ 348

  (二)东晋/ 348

  晋元帝司马睿/ 348

  晋成帝司马衍/ 348

  晋孝武帝司马曜/ 349

  五、南北朝/ 349

  (一)南朝宋/ 349

  宋武帝刘裕/ 349

  宋文帝刘义隆/ 350

  宋孝武帝刘骏/ 350

  宋前废帝刘子业/ 351

  宋明帝刘彧/ 351

  (二)南朝齐/ 351

  齐高帝萧道成/ 351

  (三)南朝梁/ 352

  梁武帝萧衍/ 352

  (四)南朝陈/ 353

  陈武帝陈霸先/ 353

  陈文帝陈蒨/ 353

  (五)北魏/ 354

  道武帝拓跋珪/ 354

  明元帝拓跋嗣/ 354

  太武帝拓跋焘/ 354

  献文帝拓跋弘/ 355

  (六)东魏/ 355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355

  (七)西魏/ 355

  文帝元宝炬/ 356

  (八)北齐/ 356

  文宣帝高洋/ 356

  (九)北周/ 357

  孝闵帝宇文觉/ 357

  第三章 廉政思想/ 358

  一、诸葛亮的德政与明法/ 358

  二、孝文帝的“太和改革”和班禄酬廉策 / 362

  三、苏绰的治国六条诏书/ 365

  第四章 廉政与监察制度/ 368

  一、三国两晋时期的监察体制/ 368

  (一)中央监察/ 368

  (二)地方监察/ 369

  二、三国两晋时期的官吏管理制度/ 370

  (一)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370

  (二)官吏的考核/ 371

  三、南北朝时期的监察体制/ 372

  (一)中央监察/ 372

  (二)地方监察/ 374

  四、南北朝时期的官吏管理制度/ 374

  (一)考课制度/ 374

  (二)奖惩制度/ 375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反腐倡廉的法制建设/ 376

  (一)曹魏律中有关反腐败的规定/ 376

  (二)《晋律》的历史地位及其在反腐倡廉方面的作用/ 378

  (三)《北魏律》中惩治腐败的内容/ 379

  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监察体制发展/ 381

  (一)御史台地位的突出与组织的强化/ 381

  (二)中央监察体系归于一统/ 383

  (三)具备监察职能的官员/ 385

  (四)特任监察官员/ 387

  第五章 廉政文化/ 391

  一、民谣中的廉政诉求/ 391

  二、三国两晋时期的廉政诗赋/ 392

  三、魏晋六朝小说:廉政文化的新形式/ 395

  第六章 廉政楷模与贪腐典型/ 396

  第一节 廉政楷模/ 396

  一、是仪/ 396

  二、诸葛亮/ 397

  三、胡质、胡威父子/ 398

  四、傅咸/ 399

  五、吴隐之/ 400

  六、孙谦/ 401

  七、苏琼/ 401

  第二节 贪腐典型/ 403

  一、王戎/ 403

  二、石崇/ 403

  三、司马道子/ 404

  四、元晖/ 405

  五、刘腾/ 405

  六、朱异/ 406

  第七章 刑罚与监狱/ 407

  一、三国两晋时期的刑罚与监狱/ 407

  (一)曹魏刑罚与监狱/ 407

  (二)蜀汉的刑罚/ 410

  (三)东吴的刑罚/ 411

  (四)两晋的刑罚与监狱/ 413

  二、南北朝时期的刑罚与监狱/ 415

  (一)南朝的监狱/ 415

  (二)北朝的监狱/ 416

  (三)南北朝时期的刑具/ 416

  第八章 成效与弊端/ 418

  一、三国两晋时期反腐倡廉的重大成效/ 418

  二、三国两晋时期反腐倡廉的弊端/ 420

  (一)封建监察制度对皇权的依赖性/ 420

  (二)监察机关职权繁杂,且过分膨胀/ 420

  三、南北朝时期反腐倡廉的重大成效/ 421

  四、南北朝时期反腐倡廉的弊端/ 422

  廉史镜鉴/ 423

  第二卷

  第九篇隋时期

  第一章 历史背景/ 4

  一、收复失地,建立统一中国/ 4

  二、隋文帝清廉节俭,贪腐官员有所顾忌/ 6

  三、隋炀帝横征暴敛,官吏肆无忌惮贪污受贿/ 10

  四、五铢钱的终结/ 10

  第二章 主要帝王/ 12

  隋文帝/ 12

  隋炀帝/ 13

  第三章 廉政思想/ 14

  一、隋文帝的廉政思想/ 14

  (一)表彰政绩突出的官员/ 14

  (二)打击贪污受贿的官吏/ 14

  (三)崇尚节俭/ 16

  二、王通的反腐倡廉思想/ 17

  (一)倡导“王道”理念 / 17

  (二)重建“皇极” / 18

  第四章 廉政与监察制度/ 21

  一、监察制度/ 21

  (一)言谏封驳制度/ 21

  (二)御史监察皇权/ 22

  (三)史官制度/ 23

  二、科举制的初创/ 24

  (一)开科取士的选官方式/ 24

  (二)辟署制度的废除/ 25

  (三)监察网络的逐步健全/ 26

  三、立法制度/ 29

  (一)隋朝的律法/ 30

  (二)“令”“格”“式”等其他政令法规 / 31

  (三)针对收受贿赂的惩戒/ 31

  (四)针对贪污官物以及侵吞百姓财物的惩戒/ 32

  (五)针对经商牟利的惩戒/ 33

  (六)针对包庇纵容的惩戒/ 33

  (七)禁止奢侈浪费/ 33

  (八)禁止滥施刑罚/ 34

  第五章 廉政文化/ 35

  一、颜之推和《颜氏家训》/ 35

  二、《颜氏家训》主张勤俭节约/ 35

  三、《颜氏家训》主张注重气节/ 36

  四、《颜氏家训》主张破除迷信/ 36

  五、《颜氏家训》主张求真务实/ 36

  六、《颜氏家训》主张涵养家风/ 36

  第六章 廉政楷模与贪腐典型/ 38

  第一节 廉政楷模/ 38

  一、杨坚/ 38

  二、赵轨/ 39

  三、李文博/ 40

  四、梁毗/ 40

  五、辛公义/ 41

  第二节 贪腐典型/ 43

  一、宇文化及/ 43

  二、陆让/ 43

  第七章 监狱与刑罚/ 45

  第一节 隋朝的刑罚/ 45

  一、取消枭首裂刑,规定死刑为绞、斩二等/ 45

  二、减少流徒的期限、缩短里程,并取消鞭笞/ 46

  三、以杖、笞取代鞭、杖,完善五刑体系/ 46

  四、确定赎刑规格/ 47

  五、以籍没作为附加刑/ 47

  六、保留族诛/ 47

  第二节 隋朝的监狱/ 48

  一、隋朝的司法体制/ 48

  (一)中央司法机构/ 48

  (二)地方司法机构/ 48

  二、隋朝的监狱/ 48

  (一)推行慎狱恤刑/ 49

  (二)把囹圄空虚确定为治狱目标/ 49

  第八章 成效与弊端/ 50

  一、隋朝的反腐倡廉的重大成效/ 50

  二、隋朝的反腐倡廉存在的弊端/ 51

  廉史镜鉴/ 52

  第十篇唐时期

  第一章 历史背景/ 56

  第一节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 56

  一、李氏家族一统中国/ 56

  二、分级管理,稳固统治/ 58

  三、藩镇割据,由盛而衰/ 58

  第二节 在激烈的腐败与反腐败斗争中发展/ 60

  一、太宗惩贪,政治清明/ 60

  二、武周时期,贪贿严重/ 62

  三、中宗昏庸,内宫骄横腐败/ 64

  四、玄宗虎头蛇尾,官吏作奸犯科/ 64

  五、代宗时期,贪贿无忌/ 65

  六、唐朝末期,贪腐猖獗/ 66

  第三节 废除记重货币体制始创通宝体制/ 68

  第二章 主要帝王/ 70

  唐太宗/ 70

  唐高宗/ 72

  武则天/ 73

  唐中宗/ 74

  唐玄宗/ 75

  唐代宗/ 75

  唐德宗/ 76

  唐顺宗/ 77

  唐宪宗/ 78

  唐文宗/ 78

  唐宣宗/ 79

  唐懿宗/ 80

  第三章 廉政思想/ 81

  一、李世民的廉政思想/ 81

  二、韩愈的廉政思想/ 84

  三、柳宗元的廉政思想/ 87

  四、魏征的廉政思想/ 89

  五、姚崇的廉政思想/ 91

  第四章 廉政与监察制度/ 94

  一、“封驳”制度 / 94

  二、谏诤制度/ 96

  三、“史官”制度 / 98

  四、“科举”制度 / 98

  (一)考官的选取/ 99

  (二)考生资格的审查/ 100

  (三)防御作弊的措施/ 101

  五、“考核”制度 / 103

  (一)考课制度/ 103

  (二)守选中的减选、殿选制度/ 104

  (三)铨选过程中维护公正的措施/ 105

  六、任官环节中的反腐制度/ 108

  (一)俸禄制度/ 108

  (二)回避制度/ 109

  (三)致仕制度/ 110

  七、监察制度/ 111

  (一)御史制度/ 112

  (二)其他监察制度/ 117

  八、惩处制度/ 119

  (一)针对官吏腐败行为的惩处规定/ 120

  (二)针对官吏行贿受贿的处罚规定/ 122

  (三)针对官吏玩忽职守的惩罚规定/ 125

  (四)针对官吏经商牟利的惩罚/ 127

  (五)执行惩处中的廉政措施/ 127

  第五章 廉政文化/ 129

  第一节 文学作品中的“诗词”对反腐倡廉的呼唤/ 129

  一、《蜂》借问蜜蜂为谁采蜜/ 129

  二、《丽人行》从丽人的奢侈反映上层社会的腐败/ 130

  第二节 文学作品中“传奇”对腐败的辛辣讽刺/ 132

  第三节 民谣中的“读书无用,不如斗鸡”/ 132

  第四节 字画世界中的反腐倡廉/ 133

  一、颜真卿写《乞米帖》真有些“可怜” / 133

  二、阎立本画《锁谏图》劝谏皇帝/ 134

  第五节 谏言中的反腐倡廉箴言/ 135

  一、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35

  二、《十渐不克终疏》(节选)/ 135

  三、《使官吏清廉》/ 137

  第六章 廉政楷模与贪腐典型/ 138

  第一节 廉政楷模/ 138

  一、白居易/ 138

  二、陆贽/ 141

  三、卢怀慎/ 144

  四、杜暹/ 145

  五、裴宽/ 146

  第二节 贪腐典型/ 148

  一、元载/ 148

  二、裴延龄/ 150

  第七章 刑罚与监狱/ 151

  一、唐朝的监狱/ 151

  (一)中央监狱体系/ 152

  (二)地方监狱系统/ 153

  二、唐朝的监狱管理/ 154

  (一)系囚制度/ 155

  (二)悯囚制度/ 157

  (三)居作制度/ 159

  (四)录囚制度/ 159

  三、唐朝对监狱官吏的管理/ 161

  四、唐朝时期的刑具种类/ 161

  第八章 成效与弊端/ 163

  一、唐朝反腐倡廉的重大成效/ 163

  二、唐朝反腐倡廉存在的弊端/ 164

  廉史镜鉴/ 166

  第十一篇五代十国时期

  第一章 历史背景/ 170

  一、五代十国时期的简介/ 170

  二、五代时期的反腐倡廉/ 170

  三、十国时期的反腐倡廉/ 172

  四、五代十国时期的钱币/ 176

  (一)五代的钱币/ 176

  (二)十国钱币/ 176

  第二章 主要帝王/ 178

  后梁太祖朱温/ 178

  后唐庄宗李存勖/ 179

  后唐明宗李嗣源/ 180

  后晋高祖石敬瑭/ 180

  后汉高祖刘知远/ 182

  后周太祖郭威/ 183

  后周世宗柴荣/ 185

  第三章 廉政思想/ 186

  一、后周太祖郭威的廉政思想/ 186

  (一)崇尚节俭、反对奢华/ 186

  (二)革除前朝弊政,减轻赋税和刑罚/ 187

  (三)重用有才德的文臣/ 188

  二、柴荣的廉政思想/ 189

  (一)虚心纳谏/ 189

  (二)善用人才/ 190

  (三)严惩贪腐褒奖清廉/ 190

  第四章 廉政与监察制度/ 192

  第五章 廉政文化/ 195

  第六章 刑罚与监狱/ 198

  一、五代十国时期的刑罚/ 198

  二、五代十国时期的监狱/ 199

  (一)五代监狱的特点/ 199

  (二)五代的监狱改革/ 200

  第七章 廉政成效/ 201

  廉史镜鉴/ 202

  第十二篇宋时期

  第一章 历史背景/ 206

  一、宋朝简介/ 207

  (一)北宋/ 207

  (二)南宋/ 207

  二、宋初倡导廉洁从政/ 208

  (一)廉洁立身,躬行节俭/ 208

  (二)减员增俸,厚俸养廉/ 208

  (三)顺应民心,施行仁政/ 209

  (四)博采群议,秉枢执要/ 209

  (五)举贤直谏,德才为主/ 209

  三、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209

  第二章 主要帝王/ 212

  宋太祖/ 212

  宋太宗/ 213

  宋真宗/ 214

  宋仁宗/ 216

  宋神宗/ 218

  宋徽宗/ 220

  宋高宗/ 221

  宋孝宗/ 222

  宋宁宗/ 223

  宋理宗/ 225

  宋度宗/ 226

  第三章 廉政思想/ 227

  一、包拯的廉政思想/ 227

  (一)视“贪”如民贼 / 227

  (二)民本和忠君爱国/ 228

  (三)“清心”“直道” / 229

  (四)秉公执法/ 230

  (五)薄赋节用/ 231

  (六)择廉去贪/ 231

  二、朱熹的廉政思想/ 232

  (一)朱熹的廉政主张/ 232

  (二)朱熹的廉政实践/ 235

  三、范仲淹的廉政思想/ 236

  (一)范仲淹先忧后乐思想/ 237

  (二)范仲淹变法改革思想/ 240

  第四章 廉政与监察制度/ 243

  一、皇权的强化与制约/ 243

  二、科举制度/ 244

  (一)将殿试制度化/ 244

  (二)实行互保连坐制/ 245

  (三)严格的点名和搜检制度/ 245

  (四)严格的考场监守门禁和巡察制度/ 246

  (五)实行锁院制和别头试制/ 246

  (六)实行弥封制、誊录之法/ 247

  (七)禁止冒籍应考/ 248

  (八)清除公荐流弊,停公卷/ 249

  三、选官制度/ 250

  (一)铨选考试/ 250

  (二)荫补/ 250

  (三)辟举/ 254

  (四)其他任用方式/ 258

  四、宋朝官员管理办法/ 264

  (一)考课法/ 264

  (二)磨勘叙迁制度/ 266

  (三)奖惩制度/ 272

  (四)叙复法/ 274

  (五)惩治贪官的措施/ 274

  五、宋朝的监察制度/ 277

  (一)宋朝中央监察制度/ 277

  (二)宋朝地方监察制度/ 280

  六、俸禄制度/ 283

  (一)宋朝俸禄制度的演变/ 283

  (二)俸禄的种类/ 285

  (三)俸禄的支给/ 288

  第五章 廉政文化/ 291

  一、诗言志文人的反腐倡廉 / 291

  (一)《河北民》揭露腐败对农民的伤害/ 291

  (二)《后催租行》描写卖女交租的凄惨/ 292

  (三)《农家叹》“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 / 292

  (四)《最高楼·吾衰矣》拒绝当官敛财满足家人 / 292

  (五)《送子龙赴吉州掾》要求儿子清清白白地做官/ 293

  二、托工笔画思古从艺术作品中透露出的廉政文化 / 294

  (一)画名士表达对廉政清官的向往/ 294

  (二)皇帝书画中透露出的腐败生活/ 295

  三、借小说载道《错斩崔宁》揭露当时社会的昏暗和腐败/ 295

  第六章 廉政楷模与贪腐典型/ 297

  第一节 廉政楷模/ 297

  一、赵抃/ 297

  二、包拯/ 298

  三、范仲淹/ 299

  四、司马光/ 300

  第二节 贪腐典型/ 301

  一、蔡京/ 301

  二、朱勔/ 303

  三、贾似道/ 303

  第七章 刑罚与监狱/ 305

  一、宋朝的监狱/ 305

  (一)中央监狱/ 305

  (二)京畿监狱/ 305

  (三)地方监狱/ 307

  (四)特殊监禁场所/ 307

  二、宋朝的监狱管理制度/ 307

  (一)录囚制度/ 307

  (二)讯囚制度/ 308

  (三)牢房及生活制度/ 309

  (四)狱官管理/ 309

  (五)行刑时限/ 310

  (六)狱具制度/ 311

  (七)居作制度/ 311

  (八)狱制黑暗/ 311

  三、刑具种类/ 313

  第八章 成效与弊端/ 314

  一、制度化管理取得反腐倡廉成效/ 314

  二、反腐倡廉存在弊端及启示/ 315

  (一)存在弊端/ 315

  (二)对反腐倡廉的启示/ 316

  廉史镜鉴/ 317

  第十三篇元时期

  第一章 历史背景/ 322

  一、元时期简介/ 323

  二、纸币广泛流通/ 325

  第二章 主要统治者/ 327

  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 / 327

  元睿宗——孛儿只斤·拖雷 / 331

  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 / 331

  乃马真后/ 332

  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 / 333

  海迷失后/ 333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 333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 335

  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 / 336

  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 / 338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 338

  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 339

  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 339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 / 340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 340

  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㻋 / 341

  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 341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 342

  第三章 廉政思想/ 343

  一、改革用人制度严格考选和管理/ 343

  二、完善法制加强监察制度 / 348

  三、限制贵族权力取消民族等级/ 351

  四、重视教育教化的作用/ 352

  第四章 廉政与监察制度/ 356

  第一节 科举制度/ 356

  一、元代科举考试的兴废及内容/ 356

  二、元代科举防范舞弊的措施/ 356

  三、元代科举考试的特点/ 358

  (一)元代科举录取人数很少/ 358

  (二)以程朱理学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358

  第二节 选官制度/ 359

  一、宿卫出职/ 359

  二、由吏入仕/ 360

  三、承荫制度/ 363

  四、转官法/ 364

  第三节 监察制度/ 365

  一、元代的监察机构/ 365

  二、元代对监察机构的管理/ 366

  第四节 俸禄制度/ 367

  一、俸禄制度的建立/ 367

  二、俸禄的发放形式/ 368

  第五节 考课制度/ 369

  第五章 廉政文化/ 371

  一、文人笔下的反贪诗/ 371

  二、元杂剧中的反贪戏/ 373

  三、邓牧和刘基的反贪杂文/ 375

  四、脍炙人口的反贪谣/ 378

  第六章 廉政楷模与贪腐典型/ 381

  第一节 廉政楷模/ 381

  一、脱脱/ 381

  二、耶律楚材/ 382

  三、刘秉忠/ 386

  第二节 贪腐典型/ 389

  一、阿合马/ 389

  二、桑哥/ 393

  三、铁木迭儿/ 397

  第七章 刑罚与监狱/ 401

  第一节 元朝的刑罚/ 401

  一、元朝刑罚的基本刑/ 401

  (一)笞刑/ 401

  (二)杖刑/ 401

  (三)徒刑/ 401

  (四)流刑/ 402

  (五)死刑/ 402

  二、元朝刑罚的其他刑/ 404

  (一)对犯罪者本人适用的其他刑/ 404

  (二)对于犯罪人家属所适用的其他刑/ 405

  第二节 元朝的监狱/ 406

  一、元朝的刑狱立法特点/ 406

  二、元朝的监狱体制/ 407

  三、元朝的囚犯管理制度/ 408

  第八章 成效与弊端/ 410

  一、元朝时期反腐倡廉的重大成效/ 410

  (一)元代的一些制度为后世提供了正面借鉴/ 410

  (二)元代的一些制度为后世提供了反面教材/ 410

  二、元朝时期反腐倡廉的弊端/ 411

  (一)任人唯亲/ 411

  (二)施行民族歧视、不重士人/ 411

  (三)倚重下层小吏/ 412

  (四)任用贪吏敛财/ 412

  廉史镜鉴/ 413

  第三卷

  第十四篇明时期

  第一章 历史背景/ 4

  一、明朝时期简介/ 4

  二、明朝反腐倡廉的背景/ 5

  三、明朝的钱币/ 11

  第二章 主要帝王/ 13

  明太祖/ 13

  明惠帝/ 14

  明成祖/ 15

  明仁宗/ 16

  明宣宗/ 16

  明英宗/ 17

  明代宗/ 18

  明宪宗/ 19

  明孝宗/ 20

  明武宗/ 20

  明世宗/ 21

  明穆宗/ 22

  明神宗/ 23

  明光宗/ 23

  明熹宗/ 24

  明思宗/ 25

  第三章 廉政思想/ 26

  第一节 权力层对腐败危害的认识/ 26

  一、朱元璋的反腐败思想/ 26

  二、明朝官吏的廉政思想/ 29

  (一)海瑞的廉政思想/ 30

  (二)吕坤的廉政思想/ 31

  (三)东林党人的廉政思想/ 33

  第二节 明朝士人对腐败现象的揭露与挞伐/ 33

  一、幾社成员的忧患意识/ 33

  二、黄宗羲、唐甄、顾炎武的廉政思想/ 34

  第四章 廉政与监察制度/ 37

  第一节 加强君主专制/ 37

  一、废除丞相/ 37

  二、废行省设三司/ 37

  三、设置“厂卫” / 38

  第二节 廉政法律/ 38

  一、“监守自盗罪” / 38

  二、“贪赃枉法罪” / 39

  三、“贪赃不枉法罪” / 39

  四、“坐赃致罪” / 39

  五、“私受公侯财物罪” / 39

  六、“出入人罪” / 40

  第三节 监察制度/ 41

  一、监察体系完备/ 41

  二、监察立法成熟/ 41

  三、监察官人数众多,职权空前加强/ 42

  第四节 官吏选拔制度/ 43

  一、学校/ 43

  二、科举/ 44

  (一)学校教育为科举考试服务/ 45

  (二)科举与理学的紧密结合/ 45

  (三)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科举考试制度/ 46

  (四)授官程序的特点——“观政进士” / 48

  三、荐举/ 49

  四、铨选/ 49

  第五节 官吏考核制度/ 50

  第六节 司法制度/ 51

  第七节 科道监察制度/ 53

  一、科道官员的选拔/ 53

  二、试职制度/ 53

  三、回避制度/ 53

  四、一代一更制度/ 53

  第八节 俸禄制度/ 54

  一、明朝俸禄的类别/ 54

  二、明代薄俸制的危害/ 55

  第九节 官员回避制度/ 55

  一、亲族回避/ 56

  二、特殊职务回避/ 56

  三、原籍回避/ 56

  第五章 廉政文化/ 57

  一、勾勒贪官污吏的世情小说/ 57

  二、汤显祖作品的贬腐颂廉/ 57

  三、明代的廉政诗文对联及歌谣/ 58

  四、晚明奇书《金瓶梅》映射颓废贪贿之风/ 58

  五、明末社会流行的鄙廉耻朴观/ 59

  第六章 廉政楷模与贪腐典型/ 60

  第一节 廉政楷模/ 60

  一、况钟/ 60

  二、罗伦/ 61

  三、海瑞/ 63

  第二节 贪腐典型/ 65

  一、刘观/ 65

  二、严嵩/ 65

  三、刘瑾/ 67

  第七章 刑罚与监狱/ 68

  第一节 明朝的刑罚/ 68

  一、皇权与绅权的矛盾日益加深/ 68

  二、法定刑/ 69

  (一)笞刑/ 69

  (二)杖刑/ 69

  (三)徒刑/ 70

  (四)流刑/ 70

  (五)死刑/ 70

  三、法外刑/ 71

  (一)充军刑/ 71

  (二)枷号刑/ 71

  (三)赎刑/ 71

  (四)以役代刑制度/ 72

  第二节 明朝的监狱/ 72

  一、治狱思想/ 72

  二、监狱建制/ 73

  (一)中央监狱/ 73

  (二)地方监狱/ 75

  (三)军事监狱/ 75

  三、监狱管理制度/ 76

  (一)系囚制度/ 76

  (二)狱囚生活待遇制度/ 77

  (三)会官审录制度/ 78

  第八章 成效与弊端/ 79

  一、明朝反腐倡廉的成效/ 79

  二、明朝反腐倡廉的弊端/ 80

  廉史镜鉴/ 82

  第十五篇清时期

  第一章 历史背景/ 86

  一、清朝简介/ 86

  二、清朝在中国的统治分三个时期/ 89

  第一时期(1644—1795年) / 89

  第二时期(1796—1850年) / 89

  第三时期(1851—1912年) / 89

  三、清朝的货币/ 90

  第二章 主要帝王/ 92

  清太祖/ 92

  清太宗/ 93

  清世祖/ 94

  清圣祖/ 95

  清世宗/ 95

  清高宗/ 96

  清仁宗/ 97

  清宣宗/ 99

  清文宗/ 100

  清穆宗/ 101

  清德宗/ 102

  宣统帝/ 102

  第三章 廉政思想/ 104

  一、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廉政思想/ 104

  二、康熙帝的廉政思想/ 105

  (一)端本澄源/ 105

  (二)惩贪奖廉/ 105

  (三)崇尚俭朴/ 106

  三、雍正帝的廉政思想/ 107

  (一)建立完善的防范机制/ 107

  (二)提高官员收入/ 107

  (三)建立监督机制与惩处制度/ 108

  四、林则徐的廉政思想/ 112

  (一)克己奉公/ 112

  (二)杜绝私欲/ 113

  (三)以身作则/ 114

  五、曾国藩的廉政思想/ 115

  (一)要树立正确的理欲观、公私观、义利观/ 115

  (二)要崇尚俭德/ 115

  (三)信守从政信条/ 116

  六、彭玉麟的廉政思想/ 117

  (一)不要钱/ 117

  (二)不要官/ 118

  (三)刚毅有为/ 118

  第四章 廉政与监察制度/ 120

  一、廉政法律/ 120

  (一)“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罪 / 120

  (二)“官吏受赃”罪 / 120

  二、监察制度/ 121

  (一)中央监察机构/ 121

  (二)地方监察机构/ 122

  (三)监察机构的职权/ 123

  (四)监察制度的作用与不足/ 125

  三、官员选拔与任职制度/ 126

  (一)官员的选拔/ 126

  (二)官员的任命/ 127

  (三)官员的官职、品级/ 128

  (四)爵位/ 130

  四、官员考核制度/ 130

  (一)京察/ 130

  (二)大计/ 131

  (三)军政/ 131

  (四)八旗世爵/ 132

  (五)考核等级及奖罚/ 132

  五、官员回避制度/ 132

  (一)本籍回避/ 133

  (二)亲族回避/ 133

  (三)师生回避/ 133

  六、官员俸禄制度/ 134

  七、密折制度/ 135

  第五章 廉政文化/ 137

  一、明君勤政恤民与廉吏倡俭明志的廉政诗文/ 137

  二、颂廉讽贪的廉政民谣与歌谣/ 138

  三、谴责小说揭示的晚清官场/ 138

  第六章 廉政楷模与贪腐典型/ 140

  第一节 廉政楷模/ 140

  一、于成龙/ 140

  二、刘墉/ 141

  三、汤斌/ 142

  四、王鼎铭/ 143

  第二节 贪腐典型/ 144

  一、和珅/ 144

  二、李侍尧/ 145

  三、王亶望/ 145

  第七章 清朝时期的刑罚与监狱/ 147

  第一节 清朝时期的刑罚/ 147

  一、笞刑杖刑/ 147

  二、迁徙充军发遣成为法定刑/ 147

  三、死刑/ 148

  (一)立决/ 148

  (二)监候/ 148

  (三)凌迟/ 148

  (四)枭首/ 148

  (五)戮尸/ 148

  四、刺字/ 148

  五、满人的刑罚特权/ 148

  第二节 清朝时期的监狱/ 149

  一、监狱建制/ 149

  (一)中央监狱/ 149

  (二)地方监狱/ 150

  二、监狱狱官/ 151

  三、监狱管理制度/ 152

  四、监狱的状况/ 154

  第八章 成效与弊端/ 156

  一、清朝反腐倡廉的成效/ 156

  二、清朝反腐倡廉的弊端/ 158

  廉史镜鉴/ 159

  第十六篇中华民国时期

  第一章 历史背景/ 164

  一、中华民国时期简介/ 164

  二、中华民国时期钱币/ 168

  (一)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地区的钱币/ 168

  (二)根据地、解放区的钱币/ 168

  第二章 中华民国总统/ 170

  孙中山/ 170

  袁世凯/ 170

  黎元洪/ 170

  冯国璋/ 171

  徐世昌/ 171

  曹锟/ 171

  蒋介石/ 172

  李宗仁/ 172

  第三章 廉政思想/ 173

  一、“人民有权”“天下为公”是廉政的基础 / 173

  二、“五权分立”是廉政的条件 / 174

  三、法律制度是廉政的保障/ 176

  四、廉政需要优秀道德教育/ 177

  第四章 廉政与监察制度/ 178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78

  (一)《鄂州约法》的反腐倡廉原则/ 178

  (二)各省军政府颁布的反贪法规/ 179

  (三)南京临时政府和《临时约法》的反贪原则/ 180

  (四)南京临时政府的廉政法规/ 182

  二、北洋政府时期/ 183

  (一)北洋政府时期贪腐现状/ 183

  (二)《中华民国约法》的制定/ 188

  (三)北洋政府时期的廉政法规和机构/ 189

  三、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时期/ 193

  (一)廉政法规/ 193

  (二)反腐倡廉机构/ 197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时期 / 200

  (一)《训政纲领》《训政时期约法》和“五五宪草”中的反腐倡廉原则 / 200

  (二)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的反腐倡廉法规 / 202

  (三)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的反腐机构 / 204

  五、抗战时期/ 217

  (一)抗战时期的贪腐状况/ 217

  (二)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反腐倡廉机构/ 219

  (三)反腐倡廉的成效/ 222

  六、“崩溃”时期的南京国民政府 / 223

  (一)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腐败/ 223

  (二)“崩溃”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反腐倡廉机构 / 229

  第五章 廉政文化/ 235

  一、民谣揭露社会贪污腐败现象/ 235

  (一)传唱歌谣讥讽接收大员的贪腐嘴脸/ 235

  (二)数字歌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贪官污吏的恶劣形象/ 236

  (三)多首民谣展现贪腐下的百姓生活困苦/ 236

  二、名家日记真实记录民国时期的腐败官场/ 237

  三、漫画以诙谐笔墨讽刺蒋介石肃清贪污/ 238

  四、老照片反映出官员的廉洁为民/ 239

  五、弘扬清正廉明建亭,杜绝贪污腐化立碑/ 239

  第六章 廉政楷模与贪腐典型/ 241

  第一节 廉政楷模/ 241

  一、蔡元培/ 241

  二、林森/ 241

  三、石瑛/ 242

  四、陈布雷/ 243

  五、张导民/ 243

  第二节 贪腐典型/ 244

  一、孔祥熙/ 244

  二、刘乃沂/ 245

  廉史镜鉴/ 247

  第十七篇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概况/ 25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 25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情/ 252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254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55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255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255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 256

  (一)第一套人民币/ 256

  (二)第二套人民币/ 257

  (三)第三套人民币/ 257

  (四)第四套人民币/ 258

  (五)第五套人民币/ 258

  (六)普通纪念币/ 259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反腐倡廉历史/ 260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反腐倡廉/ 260

  一、中国共产党建党宗旨为拒腐防变奠定了思想和政治基础/ 261

  (一)制定党的纲领,明确党的性质和任务/ 261

  (二)明确群众路线和受群众监督的原则/ 262

  (三)建立实行严格纪律的严密组织/ 262

  (四)对共产党员担任政府官员或国会议员的规定与制约/ 263

  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警惕和预防党员干部堕落/ 264

  (一)促进国民政府的廉政建设/ 264

  (二)中共中央第一次颁布《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 264

  (三)省港大罢工中拒腐防变的斗争/ 265

  (四)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制度的创立/ 267

  第二节 中华苏维埃政府时期的反腐倡廉/ 269

  一、中央苏区的反腐倡廉建设/ 269

  (一)中央苏区的惩腐肃贪运动/ 270

  (二)中央苏区反官僚主义的斗争/ 272

  (三)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 272

  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廉政建设/ 273

  (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反腐败斗争/ 273

  (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廉政建设/ 274

  三、党政的监督、纪律和检查制度/ 275

  第三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反腐倡廉/ 277

  一、陕甘宁边区的廉政建设/ 278

  (一)制定颁布廉洁政府的施政纲领/ 278

  (二)加强党的建设,开展廉政教育/ 279

  (三)党员和干部以身作则,养成廉洁风尚/ 279

  (四)精兵简政,勤俭节约/ 280

  (五)严惩贪污腐化分子/ 281

  (六)加强干部管理,防止吏治腐败/ 282

  二、其他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廉政建设/ 283

  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纪律监察制度/ 284

  (一)六届六中全会对纪律检查制度建设的推进/ 284

  (二)各级参议会的民主监督/ 285

  (三)规章纪律的制约/ 285

  (四)党的七大对纪律监察制度的发展/ 286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 287

  一、反对贪污浪费和加强监督管理/ 288

  二、制定颁布城市政策,严格入城纪律/ 290

  三、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与廉政建设/ 292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 294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反腐倡廉建设/ 294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反腐工作形势/ 294

  (二)“三反”“五反”运动 / 295

  (三)建立健全反贪污腐化工作机制/ 297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 299

  (一)中共八大召开,探索反腐倡廉建设新道路/ 299

  (二)反腐倡廉建设的曲折实践/ 299

  三、毛泽东关于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论述/ 300

  第四章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 302

  一、改革开放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 302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廉政建设的新局面/ 302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反腐倡廉建设/ 303

  (三)开始全面改革开放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 304

  二、邓小平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论述/ 306

  (一)把党风廉政建设上升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 306

  (二)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306

  (三)提出新时期反腐败建设的方针、原则、策略/ 307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反腐倡廉建设/ 308

  一、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至党的十四大期间的反腐倡廉建设/ 308

  (一)做好群众关心的事/ 308

  (二)做好党建工作,密切党群关系/ 309

  (三)从严治党,坚决打击贪污腐败行为/ 309

  二、党的十四大至党的十五大期间的反腐倡廉建设/ 310

  (一)中纪委二次全会召开,确定反腐败斗争三项工作格局/ 310

  (二)围绕三项工作加大反腐倡廉建设力度/ 311

  (三)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国家反贪机构成立/ 312

  (四)确立与实施标本兼治的反腐倡廉建设思路/ 312

  (五)党的十五大召开,制定跨世纪的反腐倡廉方略/ 312

  三、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313

  (一)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活动/ 313

  (二)开展“三讲”教育 / 313

  (三)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 314

  (四)继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 314

  四、江泽民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论述/ 315

  (一)更加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 315

  (二)提出三位一体,标本兼治的反腐败斗争方略/ 316

  第六章 新世纪新阶段的反腐倡廉建设/ 318

  一、党的十六大以后反腐倡廉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318

  二、党的十六大至十七大期间党中央廉政建设工作的新举措/ 319

  (一)健全制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工作/ 319

  (二)建立监督体系,设置国家级预防腐败专门机构/ 320

  (三)加大办案力度,严惩贪腐/ 321

  (四)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的反腐倡廉建设与实践/ 322

  三、党的十七大召开反腐倡廉建设理论新发展/ 322

  (一)建立健全惩治预防腐败体系/ 323

  (二)规范领导干部行为,完善行政问责制度/ 324

  (三)从严治党,加大办案力度/ 324

  四、胡锦涛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论述/ 325

  (一)首次将“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五大建设” / 325

  (二)确立反腐倡廉建设的“十六字”战略方针 / 325

  (三)注重领导干部的典型示范效应/ 326

  附录

  国外反腐镜鉴/ 394

  第一章美国 / 328

  第二章英国 / 341

  第三章法国 / 346

  第四章俄罗斯 / 349

  第五章日本 / 352

  第六章德国 / 357

  第七章新加坡 / 364

  第八章韩国 / 369

  第九章印度 / 373

  第十章巴西 / 385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394

  第一章 总则/ 395

  第二章 预防措施/ 396

  第三章 定罪和执法/ 401

  第四章 国际合作/ 408

  第五章 资产的追回/ 414

  第六章 技术援助和信息交流/ 418

  第七章 实施机制/ 420

  第八章 最后条款/ 421

  后记 / 424

  参考书目/ 426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