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大专版|监督发力办实事 老年助餐惠民生 我省积极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三级联动专题调研(六)
时间:2025-10-31 来源:河南法治报

在洛阳市宜阳县董王庄镇乔庄村,70岁以上独居老人每日仅需3元即可享受营养三餐;在濮阳市台前县,人大代表创新运用“镜头监督”机制,精准聚焦老年助餐服务中的难点与痛点;在焦作市武陟县,多维度发力持续推动养老服务体系提质增效;在鹤壁市淇滨区,“1+N”模式不断升级老年助餐服务品质……这一幅幅生动的为老服务画卷,正是我省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创新实践的缩影。
自今年4月份省人大常委会召开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三级联动专题调研视频部署推进会以来,全省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监督实效推动助餐服务提质扩容,不仅有力保障了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也让养老服务彰显出人文温度与发展可持续性,共同描绘出“暖胃更暖心”的“银发餐桌”新图景。
宜阳县人大:开展实地调研 破解养老难题
自全省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三级联动专题调研启动以来,宜阳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专项监督为抓手,组织分管负责人带队到多地开展实地调研,精准把脉老年助餐服务痛点堵点,以监督实效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宜阳县已高标准建成农村老年助餐点38个,其中包括乡镇(街道)老年食堂16个、社区助餐设施3个、农村助餐设施19个,覆盖全县30%的行政村,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调研组通过走村入户、集中座谈等方式,细致梳理了不同老年群体的就餐偏好:独居老人更看重送餐上门的便捷性,健康老人倾向于到助餐点就餐,高龄老人对价格敏感度显著高于低龄老人……这些精准识别出的细分需求,为科学布局助餐设施、优化服务模式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也为完善监督举措、提升监督实效提供了重要参考。
董王庄镇乔庄村的百姓大食堂是一大亮点。该食堂以“政府补贴+乡贤赞助+村民自筹”的多元模式运营,70岁以上独居老人每日仅需3元即可享受三餐服务,日均服务30余人。同时,食堂还配套康复理疗、文化娱乐等功能,实现“助餐+康养+社交”一站式综合服务,成为农村养老服务的有效探索。
在白杨镇,调研组重点考察了公建民营模式的实践成效。当地将敬老院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引入专业运营团队,除为院内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外,还计划通过配送方式为周边行动不便老人送餐,同时开放助医、助洁等多元化服务,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扩大服务覆盖面。
调研中还发现,“就餐人数不稳定、价格平衡难、补助力度有限”的共性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老年助餐服务提质增效的关键瓶颈。针对这些问题,调研组与乡镇干部、运营方、老人代表共同探讨破题思路,寻求可持续运营的有效路径,合力破解难题。
宜阳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持续跟踪监督整改情况,通过“代表视察+群众评议”等方式推动问题解决,让老年助餐服务既“暖胃暖心”,又“长效发展”,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台前县人大:人大代表提问 直击老年之盼
“老年助餐点如何保障食品安全?”“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进展如何?”……日前,台前县人大常委会依托《问政台前》栏目开展养老服务专场活动,人大代表通过电视镜头直击养老服务痛点,县民政局领导班子现场“应考”。这场电视问政,既是养老服务工作的“公开答辩会”,也是人大代表通过“镜头监督”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作为民生兜底部门,民政局承担哪些职责?”随着主持人的提问,问政正式拉开序幕。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绍征以“一老一小、一喜一悲”等八项职能作出概括回应,其中养老服务居首位,涵盖设施建设、适老化改造、老年助餐等核心工作内容。
在互动环节,人大代表的提问直指要害:从老年助餐的“五位一体”模式到适老化改造的700户落地实例,从高龄津贴发放标准到残疾人两项补贴细则——10余个问题覆盖政策落地、服务创新、安全监管等维度。针对孙口镇人大代表提出的“特色助餐模式”,县民政局相关负责同志详细介绍了“养老机构+助餐”“餐饮企业+助餐”“学校校舍+助餐”等多元合作案例,特别提及黄河滩区“黄河家园长者食堂”通过全龄化运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的成功实践,成为可推广的典型范例。
这场问政不仅是对问题的梳理,也是从“问题清单”到“幸福账单”的转化起点。相关负责人现场承诺,将以此为契机,加速推进老年养护楼建设,扩大适老化改造覆盖面,确保年底前完成90个助餐点布局任务。
《问政台前》开播以来,已有80余位人大代表参与其中。“镜头前的每一次追问,都是为老年人的幸福拧好‘安全阀’。”县人大常委会城工委主任杨学奎介绍,将人大代表电视问政与民生监督深度融合,既让群众的诉求直达决策层,成为撬动民生服务升级的有力杠杆,也拓宽了民主监督渠道。
武陟县人大:强化联动监督 护航老有所养
自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三级联动专题调研开展以来,武陟县人大常委会多维度发力、多举措创新,持续推动养老服务体系提质增效,让老年群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有温度、有品质的养老服务。
武陟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将调研作为精准发力的前提,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调研体系。以15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平台,由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及专委会主任牵头带队,联合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12个县直部门负责人,组织300余名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通过现场查看、座谈交流、汇报点评等多种方式,对全县老年食堂、助餐点、老年餐桌等服务载体开展拉网式调研。调研中既肯定了武陟养老工作“有机制、有示范、有规模”的扎实基础,也精准梳理出“遇瓶颈、遇痛点、遇困境”的突出问题,最终形成问题、建议、责任、整改“四个清单”,为后续工作推进明确了方向。
在监督推动方面,武陟县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打出监督组合拳,通过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等多种监督方式,紧盯36项问题弱项,成立专项督办专班,先后3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召开督办会,压实整改责任,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同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结合“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引导人大代表主动投身养老事业。
武陟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营造浓厚氛围,该县人大常委会还通过评选“先进慈善幸福院”、表彰捐资典型、举办孝子节等活动,弘扬德孝文化,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鹤壁市淇滨区人大:发挥监督优势 创新助餐模式
今年以来,鹤壁市淇滨区人大常委会聚焦“两高四着力”要求,有效落实养老助餐服务三级联动监督机制,不断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老年助餐服务模式。
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现状,淇滨区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将养老服务票决为民生实事项目,作为重点建议进行督办,通过法定程序将“民声”建议转化为“民生”实事。为让老年人吃得省心、放心、舒心,淇滨区政府依托现有养老服务设施,按照相对集中、就近就便原则,采取“1+N”模式设置助餐服务点,并对助餐场所进行适老化改造,确保环境安全、舒适;同时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将送餐服务与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等有机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服务。目前,全区已开设10家老年食堂、8个老年餐桌和14个助餐点,覆盖32个社区(村)87个小区,惠及老年人约2万人。
助餐服务事关老年人健康安全,既要覆盖面广,又要管理规范。在区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推动下,区政府进一步明确老年食堂、老年餐桌、老年助餐点的功能定位、环境选址、服务面积、设施设备等要求,实行统一认定、统一标识,按照适老化建设标准在室外醒目位置悬挂标识,大字体公示价格,规范人员配备、食材溯源、膳食配制、集中就餐和送餐服务等环节,为老年助餐规范化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各社区依托助餐点设立老年课堂,提供文化休闲、体能锻炼、邻里交流、代际共融的平台。”淇滨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人大监督推动,让餐桌也成为“课桌”“茶桌”,实现“助餐+养老”多场景融合发展,使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舌尖直达心间。(河南法治报记者 林栋 通讯员 张瑞欣 管晓茹 张文静 崔文慧 付亚利)
编辑:林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