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大专版|让老年助餐服务既暖胃又暖心 我省积极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三级联动专题调研(五)
时间:2025-09-05 来源:河南法治报
一餐一饭系民生,一举一动映初心。今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聚焦“两高四着力”,在全省扎实开展了老年助餐服务省、市、县三级人大联动专题调研。我省各级人大发挥职能作用,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智,努力破解老年助餐服务中的难点堵点问题,让老年助餐服务既暖胃又暖心。
洛阳人大:银发餐桌飘出幸福滋味
“一荤两素11元,还能送餐上门,这日子美得很。”在洛阳市洛龙区关林街道石油社区助餐点,刚打好饭的李奶奶捧着餐盘,笑意写在脸上。这暖心饭菜的背后,是洛阳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发力的老年助餐服务联动监督——从餐桌前的急难愁盼到政策落地的堵点难点,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紧盯老年人的吃饭大事,推动“舌尖上的幸福”触手可及。
2025年,按照省人大常委会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三级联动专题调研统一部署,洛阳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情况专项联动监督,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联动监督实施方案,明确要重点围绕老年助餐服务等开展精准监督。
“市、县两级同步成立专班,按照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效果‘五个统一’原则开展监督。”在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对口联系单位座谈会上,联动监督的步骤、目标进一步明确,市、县两级人大拧成一股绳,工作共推、信息共享、宣传共向、成果共用,切实凝聚监督合力。
农村助餐点分布不均、部分助餐点菜品单一,满足不了老年人的营养需求……98个问题被一一列出,涵盖可持续运营、服务均衡性、规范化水平等关键环节。这些带着烟火气的问题清单,成为监督推动政府部门精准施策的指南针。
“今年,全市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消除养老机构和助餐点安全隐患,让老年人能够安全居住、放心就餐。”洛阳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持续监督的有力推动下,养老服务设施网络越织越密,全市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由2024年的581个增至目前的686个;全市探索打造“社区+助餐”“中心厨房+助餐点”“互联网+送餐”3种老年助餐模式,初步实现了助餐服务设施与养老设施、社区助餐、商业餐饮等有机结合的助餐阵地网络全覆盖。
如今,洛阳的养老服务仍在升级路上。该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监督力度要始终连着民生温度,将紧盯老年人的新需求、新期盼持续开展工作,让每一份饭菜里,都装着幸福晚年的滋味。
济源人大:复制推广“超市+食堂”助餐模式
8月15日中午时分,三三两两的老人陆续走进济源市邱礼庄供销食堂。刚出锅的红烧腐竹、花菜炒肉片、小酥肉香气扑鼻,帮厨李桂荣一边认真进行食品留样,一边麻利地为排队取餐的老人盛饭、打菜。
“自从有了这个社区老年食堂,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老街邻还能在一起聊聊天,既开胃又暖心。”78岁的老人张继功笑呵呵地说。
邱礼庄供销食堂就建在济源市沁园街道升龙城小区内,老人用餐时随身带着助老餐卡下楼即达,购餐既便捷又可享受优惠。目前,日常固定用餐的老人有50多位。
邱礼庄居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居委会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共212人。为解决老人吃饭难题,去年,通过引入供销社“超市+食堂”助餐模式,将小区一层200多平方米的闲置空间建成老年助餐点,不仅在食堂就餐区添置了助老餐桌、餐椅,门口还设置了无障碍通道。
邱礼庄供销食堂针对社区老年人就餐,采取差异化年龄段收费模式,对6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餐优惠10%,在此基础上,居委会再进行二次补贴;对60周岁至80周岁以上老人每充值100元再补贴15元至30元;90周岁以上的老党员和生活困难老人用餐全免费。
济源市供销社有关负责人介绍,发展老年助餐,是济源在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内先行先试的一个创新举措。自2023年10月在济源篮球城供销超市开设第一家老年助餐点后,始终坚持普惠原则,除了推出午餐9.9元、晚餐4.9元的特惠套餐,又对60周岁以上老年人实行每餐优惠10%的政策。在去年开展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省、市、县三级人大联动监督中,济源市供销社“超市+食堂”的老年助餐模式,得到省人大执法检查组的肯定。目前,依托供销社万村千乡网络优势,供销社“超市+食堂”助餐模式已发展到了5家助餐点,日均服务超500人次,累计接待老年群众3万余人次,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的基本饮食需求。两年来,在示范区党工委、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各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供销社“超市+食堂”老年助餐发展模式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
台前县打渔陈镇人大:让老年人乐享幸福味道
午餐时间临近,位于台前县打渔陈镇枣梨河村助餐点已飘出阵阵饭菜香。“年纪大了,做饭也越来越吃力了,有了咱这助餐点,不仅吃得健康,还能和老邻居们聊聊天、唠唠家常,太热闹啦。”李奶奶的幸福感,正是打渔陈镇人大助推老年助餐暖心工程的生动缩影。
为确保老年助餐服务既暖心又可持续,打渔陈镇人大推动政府构建“政府补贴+个人自付”保障机制。一方面,争取政府资金支持,投入助餐点前期建设;另一方面,采取大喇叭广播、入户宣传等方式,广泛宣传老年助餐服务的政策、内容和方式,为每一位60岁以上老人办理一张就餐卡,60至70岁老人享受7折就餐优惠、70至90岁老人享受5折就餐优惠、90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就餐。打渔陈镇人大积极引导村集体、爱心企业认领助餐服务岗位,组建银龄帮帮团志愿服务队,形成共建共享合力,在服务模式上,推出“集中堂食+送餐上门”双轨结合,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助餐点试运行以来,累计服务老年人超600人次,日均用餐量160余人次。在助餐点就餐的老人感慨:“以前自己做饭麻烦,现在走几步路就能吃上热乎饭,实惠还便宜,真是享福了。”此外,助餐点还成为老年人社交新阵地,在这里,大家围桌而坐,谈天说地,欢声笑语。代表与老人亲切交谈,询问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来老年助餐点还有人大代表、街坊邻居说说话、谈谈心,日子也不无聊寂寞了。”
焦作市马村区待王街道人大工委:让舌尖幸福暖到心坎里
“一餐热饭,一份关怀。现在家门口的老年食堂不仅饭菜热乎可口,还有人大代表常来问我们吃得好不好、有啥需求,这日子过得可真舒心。”在焦作市马村区待王街道和谐家园社区老年食堂,刚用完午餐的李大爷笑着说。近年来,待王街道人大工委紧盯老年人吃饭难问题,秉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原则,全程跟踪、精准施策,扎实推进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建设,让辖区老年人从舌尖暖到心间。
老年助餐绝非简单的做饭送饭,需从场地选址、资金保障、服务供给等全链条通盘谋划,才能让老人吃得安心、吃得长久。为摸清辖区老年助餐方面存在的问题、需求,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深入村(社区)开展走访调研。根据收集的意见建议,待王街道利用和谐家园社区闲置空间,改建了400平方米老年食堂,总投资70万余元,于2024年9月投入运营,该食堂对90岁以上老人实施工作日就餐全免政策;小王村老年幸福院也在代表建议下完成适老化改造,配备标准化厨房设施和多功能娱乐空间,让老年人在舒适环境中安心用餐、惬意休憩。
为拧好服务质量安全阀,街道社会事务办、执法大队、市场监督管理所等业务部门组成监督小分队,定期对各助餐点开展突击检查,确保老年助餐安全无忧。同时,街道启动技能提升计划,组织助餐点管理人员、厨师和志愿者参加中医按摩、急救技能等专业培训40余人次。如今,在各助餐点,既有专业人员保障餐食营养健康,又有村(社区)两委干部化身贴心服务员、党员志愿者主动搭把手,让老年人时刻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河南法治报记者 林栋 通讯员 王亮 刘亚鹏 丁玲玲 管晓茹 陈庆春 史佳丽)
编辑:林栋
发布于
发布于
发布于
发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