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按下“快门键” 民生难题“快进解”
时间:2025-08-25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王紫仪 通讯员 李现森 王思芮 朱群鸽)周末的清晨,洛阳市人大代表李义龙的手机镜头对准了伊川县一段坑洼路面。随着快门键轻响,一张标注着精确位置的照片实时上传至洛阳市“12345热线”微信公众号人大代表“随手拍”后台。
48小时后,当他再次路过,摊铺机已在平整路面,困扰居民多日的出行难题迎刃而解。这一高效处置的背后,是洛阳市人大常委会依托《洛阳市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随手拍”工作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精心构建的民生问题快速反应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
从“纸上建议”到“指尖履职”,自今年7月10日“人大代表随手拍”平台在洛阳市“12345热线”上线以来,市、县两级人大代表通过该平台反映问题18件,其中16件已快速办结,2件正在积极推进,代表回访满意度达100%。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办法》所确立的一系列快速反应制度设计。
“《办法》的出台,以制度刚性保障了“随手拍”工作的高效运行。”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人表示,人大代表通过平台提交的内容,经12345热线研判后,会迅速派单至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形成了“发现-转办-解决-反馈”的全链条管理机制。这一机制确保了问题从发现到解决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人负责,大大提升了问题处理的时效性和可追溯性。
目前办结的16件事项中,15件实现“当日响应、三日办结”,充分体现了这一闭环机制的快速反应能力。例如,市人大代表付会斌反映洛河水面漂浮物问题,洛阳市水利局当天即组织清淤船作业;瀍河区人大代表刘叶红反映的华林北街雨水井堵塞问题,促成了当日修缮。
从城市照明故障到古树名木养护,从小区物业纠纷到背街小巷环境,覆盖了城市治理的末梢神经。《办法》明确了五大类监督范畴,这种清晰的界定,使得代表反映的问题能够快速进入相应的处置通道。同时,“当日响应、三日办结”等高效处置标准,在《办法》的框架下得到了有力执行。
从修复一新的健身步道到清澈的河面,从亮起来的路灯到整洁的背街小巷……代表上传一张图片或一段视频,辅以简短文字说明,“地点、问题、诉求”一目了然,这种便捷直观的方式,不仅极大降低了代表履职门槛,也为职能部门快速研判和精准处置提供了清晰指引,确保了反应的精准度和处置的及时性。
“加强监督,让代表满意,让人民得实惠。”《办法》不仅关注问题的快速转办,更注重解决结果的反馈与跟踪问效。平台形成的“发现-转办-解决-反馈”闭环,其中“反馈”环节至关重要。代表对办理结果进行回访,满意度达100%,这一数据背后是对问题解决效果的有力检验。
上述负责人表示,对于办理难度大、办理效果不理想、二次办理结果代表仍不满意的事项,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将采取“面对面”、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方式开展专项监督。这种强化结果反馈与跟踪问效的制度设计,确保了快速反应不是“一阵风”,而是“落地有声”,真正让每一份民意都不“落空”。
《办法》的实施,极大激发了人大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过去撰写建议案至少要半天,现在30秒就能直达职能部门。这种便捷高效的履职方式,增强了代表履职的成就感,使得代表们更愿意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反映民生“关键小事”。
交通拥堵、路面修补、井盖缺失、卫生环境治理……这些从“弱信号”中捕捉到的“强信息”,为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也拓展了反应信息的来源,使民主监督既见“树木”更见“森林”,推动实现“群众有呼声、代表有行动、政府有回应”的良好局面。
“没想到拍一个点,解决了一大片!”洛阳市人大代表刘叶红的感慨道,她反映的瀍河区华林北街雨水井堵塞问题,不仅促成当日修缮,更推动区住建局开展全域雨水篦子专项排查。
这种“解决一个点、带动一个面”的治理效能,在偃师区企业扬尘案中同样显现:一名偃师区镇人大代表通过“随手拍”反映附近企业扬尘污染扰民。区环保局当即核查,发现企业抑尘设施未开启,现场责令停产整改。
“当指尖的快门声与群众的心声同频共振,这场民主实践创新,正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阳光照进城市每个角落。”洛阳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人表示,此前,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已出台了代表12345直通车、代表有事请扫码等工作办法,此次将人大监督和政务服务热线相结合,旨在推动实现“群众有呼声、代表有行动、政府有回应”。
“这一机制不仅跑出了为民服务‘加速度’,也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说,《洛阳市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随手拍”工作办法(试行)》,通过构建闭环响应链条、明确监督范畴与时限、强化结果反馈与跟踪问效、激发代表履职活力等制度设计,成功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民生难题快速反应机制。
编辑:王紫仪
发布于
发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