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大:开展新能源发展促进条例立法后评估 为美丽河北绿色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时间:2025-08-07  来源:法治日报

  2022年,河北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清洁高效、多元支撑的新型能源强省。2023年11月1日起,全国首部新能源领域地方性法规《河北省新能源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此后,在法治护航下,河北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技术创新,全省新能源发展建设驶入快车道。

  《条例》施行一年多来,成效如何?近日,《条例》立法后评估报告提交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报告显示,《条例》有效推动了新能源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增强了新能源项目用地等要素保障能力,破解了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和储能难题,为新型能源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强化流程要素保障

  张家口市、承德市坝上地区风能、光能资源富集,发展风电光电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张家口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冀北新能源基地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

  2024年12月,张家口市尚义县察汗淖尔300兆瓦光储项目全容量并网,成为全省首个“光伏+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该项目采用“林光互补”模式,在光伏上方接收太阳能实现发电,下部空间种植耐阴作物,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当地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筑起坚实屏障。

  在项目谋划、审批、建设阶段,项目负责人白晓炜深刻体会到高效的行政审批效率。“作为河北省重点项目,从开工到并网发电仅用时一年多,比我们以前同类型的项目快了3至4个月,这都得益于法规政策的全流程、全要素保障。”白晓炜介绍说。

  用地问题是项目落地的关键因素。一段时期以来,新能源项目建设的用地、用林、用草、用海存在限制较多、政策不明等问题,企业在跑办手续时,常常遇到阻力。“《条例》充分释放土地资源利用空间,顺利解决了我们的用地问题。”白晓炜说。

  唐山市丰南区充分利用人工养殖水域和滩涂发展“渔光互补”光伏项目;保定市及时调整有关政策,为满城100兆瓦“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顺利选址提供有效保障……《条例》出台后,各地纷纷探索新能源多元化发展路径,推动绿色能源与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协同发展。

  “截至今年4月,全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1亿千瓦,位居全国前列。风光发电装机占全省电力总装机比例达六成以上,成为河北主体能源之一。”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按照部署,到2035年,河北省将基本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形成多元多向、灵活可靠的能源安全供应格局。

  打造新能源产业链

  新上一个项目,带动一条产业链,形成一个产业基地,打造一个产业集群。在法治的推动下,河北各地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开发利用,积极打造“发、输、储、用”全产业链条。

  在发电环节,《条例》针对不同客体分别规范,突出河北省优势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在输送环节,强化电网配套建设,适度超前布局,增强接入能力;在储能环节,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抽水蓄能,鼓励发展新型储能;在利用环节,拓宽应用场景,延伸产业链条,加强新能源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发、输、储、用”协调发展。

  为此,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产业,成效颇丰。邢台市、邯郸市、衡水市立足资源禀赋,科学有序开展分布式光伏建设,极大程度缓解了企业用电压力和农村用电需求;张家口市、承德市利用丰富的风光资源,大力发展集中式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加强大基地建设,促进规模化发展;唐山市、保定市发挥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优势,推动发展新能源装备、电力装备,健全完善新能源产业链;沧州市、秦皇岛市利用近海海域水深较浅、风速稳定的特点,大力发展沿海风光电,助力河北成为北方海上风光的重要增长极。

  此外,新能源应用场景也日渐丰富,用“绿电”炼“绿钢”、用“绿电”造“绿车”、用“绿电”制“绿氢”等绿电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每天都在发生。转型突围中,绿电成为河北吸引投资、发展产业的金字招牌,全省1000余家规模以上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竞逐产业新赛道。

  破解并网消纳难题

  风光发电虽好,但风力忽大忽小、太阳升起落下,电力输送很不稳定,大规模并网消纳是世界性难题。

  如何把“不听话”的风光能源变成“稳稳的绿电”?《条例》以加强电网规划建设、增强电网接入保障能力、推动储能调峰为切入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基地位于张家口市张北县,在基地联合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正紧紧盯着眼前的六块显示屏。它们是基地的“千里眼”“顺风耳”,通过它们可以实时监测全站发输变电设备状态以及全站风速、出力等关键数据。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是全球首个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及智能输电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也是新能源领域的“国家名片”。这里平均每年可发出优质绿电超12亿千瓦时,为满足首都用电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

  除了提高送出能力,河北相关企业还立足地区资源禀赋,以源网荷储及电网末端微电网协同建设运行为思路,打造了邯郸市涉县合漳水光储智能微电网,供电范围包括合漳乡19个行政村,电力用户7322户,涵盖6座水电站,147户屋顶分布式光伏,对于推动新能源发电消纳利用、优化电网结构、离网运行、促进源网荷储协同互动进行了有益探索。

  此外,河北省充分发挥电力与数据信息产业链作用,深度响应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全力推进“电力+算力”融合发展,加速实现“绿色电力”向“绿色算力”的价值转化,为美丽河北绿色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李雯)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