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 守护校园周边生态环境
时间:2025-07-21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宋向乐 通讯员 刘广涛 李浩 王浩 孔鼐 薛亮 王晓亭)“濮阳市一高南门道路两旁长期堆积大量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气味难闻,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师生健康造成威胁……”濮阳市九届人大代表任辉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提出建议,经濮阳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作委员会研究,符合《关于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的办法(试行)》规定情况,正式转化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转交至濮阳市人民检察院,一场守护校园周边生态环境的行动由此展开。
代表履职:聚焦校园周边环境痛点
任辉代表在日常调研中发现,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南门区域垃圾堆积问题十分突出。这里不仅长期堆放着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散发的刺鼻气味在气温升高时更是弥漫四周。而校内的学校餐厅、学生宿舍均靠近南门区域,每日往返的校车也需途经此处。正值高考备考关键时期,脏、乱、差的环境让师生心情压抑,蚊子、苍蝇等病媒生物明显增加,对学生身体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作为人大代表,有责任为群众发声,尤其是关乎师生健康和校园周边生态环境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任辉表示,基于对问题的调研和思考,她从高效清理整治、强化监管执法、科学规划设施、及时消杀防控、深化宣传引导五个方面,于5月27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尽快解决市一高南门垃圾堆积问题的建议,期望通过多部门协同,还校园周边整洁环境,保障师生健康。
机制发力:代表建议转化检察建议
濮阳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作委员会将代表建议转化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这一建议的转化,得益于濮阳市在全省率先建立的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2023年8月1日,濮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濮阳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的办法(试行)》,从制度层面凝聚人大权力监督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合力,破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公益受损突出问题,形成“代表+检察官”共同守护公共利益格局。
当任辉代表的建议提交后,5月28日,濮阳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按照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建议办理,同时,与监察和司法工作委员会共同研究。经审核,该建议涉及学校周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问题,符合双向衔接转化机制的转化条件,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作委员会及时启动转化机制,当天将代表建议转化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正式进入检察机关办案流程,借助检察公益诉讼的刚性监督,推动问题解决。
检察行动:依法履职守护公共利益
濮阳市人民检察院收到转化后的检察建议后,立即启动相关工作。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第一时间组建办案组,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负责人孔鼐与华龙区人民检察院相关同志前往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南门现场勘查、取证。看着堆积遍地的垃圾和杂草丛生,到处散发的恶臭气味,办案检察官深感责任重大:“校园周边生态环境不仅关乎师生健康,也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依法快速推进整改。”
大车集中清运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南门区域垃圾
濮阳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将该案交办华龙区人民检察院办理。调查期间,检察机关根据行政区划和相关职责迅速与经开区、示范区、行政部门、学校沟通协调,逐一对接,明确各部门职责。6月3日,向经开区管委会制发检察建议书,督促履行环境卫生监管职责,尽快清理学校周边垃圾,确保高考期间学校周边环境整洁。经开区华安办利用三天时间,调配专业清运力量,动用200辆大车集中清运垃圾9000方,对南门区域各类垃圾全面、彻底清理;要求城管部门强化监管执法,依据举报严厉查处随意倾倒垃圾的违规行为;建议科学增设垃圾桶及垃圾存放指引图,引导居民、施工单位规范处置垃圾;协调有关部门对该区域开展病媒生物消杀工作,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检察机关持续跟踪监督,定期前往现场查看清理进度、设施增设情况及监管措施落实情况。“我们每周都会来这里,看看有没有新的垃圾出现,监管巡查是否开始常态化开展。”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王令宝介绍,通过“检察监督+部门协同”的模式,形成整改合力,确保问题不反弹、整改见实效。
成效明显:校园周边环境焕新颜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南门区域发生了显著变化。曾经堆积如山的垃圾被彻底清运,道路恢复整洁;城管部门加大巡查后,随意倾倒垃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病媒生物消杀工作的开展,让苍蝇蚊虫明显减少。
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南门区域垃圾被彻底清运
“现在路过南门,再也没有难闻的气味了,环境变好了,我们师生也能更安心学习生活。”市一高的老师开心地说。任辉代表看到整改成效后,也对相关部门的工作表示肯定:“从代表建议提出,到转化为检察建议,再到各部门协同整改,整个过程高效有序,体现了濮阳在公共利益保护方面的机制创新和责任担当。”
机制赋能:守护公共利益的“濮阳样本”
7月18日,在市一高图书馆会议室,市检察院检察长牛全瑞主持召开市一高南门周边卫生生态环境治理推进会。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李剑飞,代表工委、监司工委负责同志以及省、市人大代表参加会议。会前,参会人员集中视察市一高南门周边环境治理成效。会上,经开区管委会、示范区管委会、市城市管理局、市教育局、市一高等单位集体会签《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南门周边卫生环境长效治理机制》,并就下步工作开展作表态发言。
卫生环境长效治理机制明确了各方责任,经开区管委会及华安办加强常态化巡查及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并配合相关部门对擅自倾倒、堆放固体废物等违法行为进行妥善协调处理;示范区管委会依法履行辖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对市一高南门周边固体废物防治工作;市城管局依法行使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行政执法权,依法积极履职,及时查处在市一高南门外擅自倾倒、堆放固体废物等违法行为;市教育局协调相关部门,指导、督促、帮助市一高解决好南门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问题,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市一高发现违法倾倒、堆放固体废物违法行为的,及时向示范区管委会、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城管局报告。市一高根据有关城市管理规定在南门外设置绿化围档,防止垃圾倾倒、堆积。通过职责划设,多方发力,学校周边垃圾堆积、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得到长效治理。
这是濮阳市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的生动实践,该机制不仅让代表建议“落地有声”,借助检察公益诉讼的法律监督力量,推动问题从“纸上建议”变为“实际整改”;也让检察公益诉讼更贴近民生,通过代表建议挖掘公益诉讼线索,拓宽监督领域,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牛全瑞在推进会上指出,双向衔接转化机制契合党中央关于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要求,有助于人大依法监督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形成合力,有助于推动检察司法办案与民生民意同频共振。本次围绕市一高南门周边卫生环境长效治理,进一步加强了与行政机关协同履职的理念,构架了“代表建议+检察监督+政府积极履职”公益保护大格局,各方协同发力,守护濮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在濮阳,这一机制已成为守护公共利益的重要“引擎”。除生态环境领域外,该机制还覆盖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英雄烈士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安全生产等多个领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公共权益受损问题,该机制生效以来,就农田设施、养老食品安全、消防设施隐患、历史文化保护等20起建议转化,形成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良性互动,达到了“1+1>2”的效果。
“我们将以此次案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双向衔接转化机制,推动全市学校周边环境高效治理,也让更多代表建议转化为守护公益的实际行动,让检察公益诉讼更精准回应民生诉求。”濮阳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李剑飞表示。未来,濮阳将持续深化机制运用,凝聚监督合力,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现代化濮阳建设贡献更多濮阳“人大+检察”力量,让公共利益得到更坚实的守护,让群众在每一个公益保护案例中感受到法治温度与治理效能。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