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人大:法润汴梁 护航发展
时间:2025-07-01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王紫仪)立法是法治之先导,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自2015年获得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以来,开封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精准回应时代需求,努力提高立法的针对性、精准度、实效性,出台了一批“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地方性法规,交上了一份以良法促善治谋发展的成绩单,走出了一条具有开封特色的地方立法之路。
——坚持立法与改革发展相统一,精准回应时代需求
开封,古称“汴梁”“汴京”,作为八朝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城市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十三五”“十四五”时期,全市上下围绕制造立市与文旅强市“双轮驱动”,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地方立法服务全市创新驱动、开放兴市、郑开同城等战略重点,以法治力量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制定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城区停车管理等条例,有效巩固开封“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有力支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继制定颁布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扬尘污染防治、河湖保护管理等条例,适时作出全面加强散煤污染治理的决定,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规体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出台文物保护、古城保护等条例,以法治之力守护古城文化根脉,传承古都文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精心起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让家门口养老的民生温度触手可及,用立法之笔擘画夕阳之美;聚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文明新风提升城市品位,擦亮魅力开封靓丽名片。
十年来,开封立法从“新手上路”到步入正轨,从摸索实践到坚毅笃行,制定出一批不仅具有基础性、支撑性,还具有开创意义和示范作用的地方性法规,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为精准回答古城保护、生态文明、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的现实需求、护航开封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好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
民主不是装饰品,而是立法过程中的必需品。在立法工作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让人民群众成为民主立法的“主角”。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立足基层、面向群众,在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律所、司法所等基层一线设置2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为群众参与立法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条件,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参与感和积极性。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收集反馈的近900条立法建议,让地方立法从项目征集到具体法规制定的全过程各环节都能听到来自方方面面的社情民意,确保每一部地方性法规都满载民意民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在地方立法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81岁的祁忠泽是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的一位普通群众,祁老在《开封日报》看到了《开封古城保护条例(草案)》征集意见公告后,主动向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交了一份立法建议,提出将开封的刘家胡同、花井巷等传统街巷和其他名人故居、门楼、牌坊等遗址遗迹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写到条例中去。“每条古街巷、每座古院落、每件古物件都有着一段历史故事,承载着开封人太多的情感和记忆,希望能保护好它们,千万不要再拆了。”祁老的一番话情真意切、发人深省,他的立法建议最终被写进了条例的第十二条内容里。在条例实施的第一天,祁老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手里接到一份红彤彤的的《立法建议采纳证书》,激动地说:“真的没有想到,我反映的这条意见会被立法机关重视,还写进了法规,人大跟咱们老百姓真是心连着心啊!”
区人大代表、邢家锅贴非遗传承人、开封市餐饮协会副会长邢奎,在参加《开封市城区停车管理条例(草案)》立法意见征询座谈会时提出,“近年来,前来我市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游客数量激增,停车难、难停车已成常态,特别是旅游旺季,给广大游客游览、就餐带来不便。市政府主动作为,号召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非工作时间免费对旅游包车、外地自驾游客车辆开放内部停车场,不但有效缓解了旅游景区的停车压力,更是向八方游客展现了开封人民热情宽厚的待客之道,希望用立法的形式将这一做法延续并固定下来。”《开封区停车管理条例》吸纳了这一务实可行的“金点子”。
为社会公众颁发《立法建议采纳证书》是基层立法联系点广泛收集立法建议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重要任务部署的一个缩影。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人民至上,丰富民主形式,畅通民主渠道,通过建立和完善立法激励机制,先后向14家单位、21位立法咨询专家发放感谢信,表彰立法征询工作先进单位,并为12名立法建议被采纳的人员颁发证书,增强群众参与的荣誉感、自豪感,激励更多的人民群众“双向奔赴”、参与其中,让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工作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热盼。
——坚持人民至上,绘就高质量发展鲜明法治底色
贾鲁河,连接黄淮,流经四市,因元朝名臣工部郎中贾鲁治水有功而得名。之前,因流域地势低洼、防洪排涝能力薄弱,沿河百姓饱受其苦。近年随着政府采取加强科学规划、投资兴建堤坝防护设施、完善河道和蓄滞洪区功能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成效。如何通过立法巩固治理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宜居环境的追求,成为了贾鲁河沿岸人民的共同心愿。2023年11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及时作出部署,郑州、开封、许昌、周口四市开展贾鲁河保护协同立法,全流域、全方位共同合力推进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
作为协同立法的首次实践,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开封实际与区域协调发展,与郑州等三市人大协同协作,共同构建贾鲁河共治共管共赢法治保障机制,在贾鲁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彰显开封人大担当。坚持人大主导,发挥牵头作用。实行“双组长制”,组建工作专班,强力推进起草、审议各环节有序开展。坚持开门立法,确保务实管用。多次征求有关部门、基层立法联系点、贾鲁河管理机构和沿岸群众的意见建议,与民主党派、政协委员开展立法协商,在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条例草案,发动社会参与,收到各方面意见建议105条,最大限度汇集民意民智。坚持和而不同,突出地方特色。在坚持一致性条款和协同性条款聚焦区域协同、水生态保护、水灾害防治、实现跨区域协作的基础上,结合开封实际设置特色条款,对规范滩地的保护和利用、建立畜禽养殖分区管控制度作出了相应规定,因地制宜解决差异性问题。
民之所盼,法之所向。四市协同发力,共佑古河安澜。《开封市贾鲁河保护条例》的出台是我市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次成功探索实践,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区域协作,推动共享共治,以良法善治绘就改革发展鲜明法治底色。
——坚持法贵必行,做好地方立法“下半篇”文章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地方性法规作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在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执法检查中发现,地方性法规从“纸面”落到“地面”面临着“群众知晓度不高、适用效果欠佳、协同实施不力”等问题,不同程度影响了地方治理效能。
2024年7月,市区某正在施工的建设工地因“海绵部分不符合施工图要求,雨水径流组织不合理,绿地未按图纸深度下沉”,被责令立即停止施工并限期整改,后执法人员与施工方多次对接、现场指导,项目最终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落实整改、建设质量达标。值得关注的是,执法人员作出《责令停工整改通知书》所依据的,就是《开封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的相关规定。据悉,这部地方性法规是省内第一部专门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制定的,通过将建设管理各环节的经验做法、制度举措进行固化,使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从有章可循提升到有法可依,为持续长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法规和制度保障。
“违法占用道路收取机动车停车费”一直是旅游景区停车秩序治理中的一个“顽疾”。由于该行为涉案金额不大、常见多发,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程序复杂、执法成本高,导致管理效果不佳、屡禁不止。《开封市城区停车管理条例》的出台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设置禁止性条款和罚则,完善了处罚种类,强化了法规的实施性功能。“五一”假期中,交警部门依据该条例对违规收取停车费的赵某、王某予以教育处罚,有效规范了停车管理秩序,维护了旅游景区的良好形象。
立良法是完成“上半篇”文章,促善治是做好“下半篇”文章。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立行并举,一手抓地方立法高质量,一手抓法规贯彻实施有效监督,通过解读宣传法规、视察调研、开展执法检查、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专题询问等方式,着力构建促进法规贯彻实施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和制度层面推动“法之必行”。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地方性法规实施工作的决定》,是运用重大事项决定权推动地方性法规全面有效实施的又一次有益探索。《决定》强调准确把握地方性法规的定位,健全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实施和全社会参与的贯彻实施工作格局;明确地方性法规实施主体责任,通过推动制定配套制度、健全行政执法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地方性法规严格贯彻执行;要求落实普法责任制,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完善社会参与,丰富普法宣传载体,营造地方性法规实施良好氛围。《决定》锚定普法、执法、司法和监督全过程,明确法规实施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构建起“立治有体,施治有序”的全链条法规运行路径,全面推动地方性法规“落地生根”。
谱良法之策、促善治之为、务发展之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人大常委会将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为引领,科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持续推进地方立法工作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为开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人大力量。
编辑:王紫仪
发布于
发布于
发布于
发布于
发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