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县人大:从“探索”到“深耕” ——聚焦人大专题询问 破解营商环境难题

时间:2025-06-24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席茜 通讯员 王宾)近年来,安阳县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方式,紧盯优化营商环境,围绕经济发展堵点、民生福祉热点,2021年至今,连续4年通过专题询问,主动破解发展难题,以靶向监督促进全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1750733494457

  会前调研问需,让询问问到关键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开展专题询问,调研是基础。每年专题询问前,县人大常委会成立由常委会领导带队,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相关委室人员参与的调研组,深入到乡镇、企业、部门与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等进行交流座谈,广泛收集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同时,利用执法检查、代表问政、“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专项调研、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专项调研、“万人助万企”等活动,深入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通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问题和典型事例,为专题询问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2024年,调研组直接向企业发放调查问卷30多份,收集到涉及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政务服务、法治建设等方面问题56个;又通过县乡人大上下联动,征集问题线索28条。调研结束后,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对各种渠道收集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精心筛选出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并按照问题清单内容,提出被询问单位建议名单。

  会上直面问题,让询问问出高质量

  专题询问会议上,邀请县委书记及“一府一委两院”主要负责人和部分人大代表、企业代表列席会议,被询问单位“一把手”到会接受询问。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围绕当年营商环境中的政策落实、政务服务、市场监管、法治环境、要素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上年询问后整改不到位的问题,向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询问。现场采取“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的询问模式进行,答复不满意或者答复不清楚的可以进一步追问。对能够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予以答复。被询问人现场答复不了的,在规定时限内,给予书面答复。比如:2024年面对园区配套设施滞后、入企检查频繁、政务服务有待提升等针对性问题,规划中心、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局等单位负责人,不逃避不推卸,坦诚应询,在一问一答之间,问出了人大监督的权威,答出了政府的责任与担当。

  会后跟踪监督,让询问问出好效果

  专题询问始于“问”,终于“效”。为确保专题询问真正落到实处,县人大常委会在专题询问结束后及时梳理汇总,形成书面监督意见交“一府一委两院”整改落实,时限一般为3个月。县人大常委会采取听取整改情况报告、“回头看”视察等形式,对专题询问问题清单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监督落实,形成监督闭环,做到有询问、有答复、有结果,见实效。每年的专题询问会上,县人大常委会对上年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现场公布并向社会公开,并作为工作评议、部门负责人述职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载询问营商,人大监督见实效

  历经4年的探索与完善,一次次直击痛点的询问追问、一场场务实高效的问答互动,推动了审批流程再造、惠企政策落地、要素保障强化,全县营商环境提档升级。2021年以来,安阳县营商环境在全省的排名持续进位提升,2024年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显示总体表现良好,其中办理建筑许可、政务服务2个指标表现优秀。

  连续四年的专题询问,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各种渠道共收集到问题线索210余条,筛选并现场询问问题36个53项,涉及被询问单位34个。通过持续监督,跟踪整改,有效推动解决了在政策落实、行政审批、法治保障、政务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一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以专题询问为契机,县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安阳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支持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的决定》,推动“一府一委两院”出台了《安阳县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安阳县优化营商环境联合督查督办工作制度》等十多个文件。通过询问,先后推动拨付城市配套费、建设项目工程款等资金1亿多元;提高了项目审批时效,双创中心、桑园小学等8个项目动工时间提前了2-3个月;解决了克能二期、兴阳、比亚迪等23个企业或项目涉及的要素保障、园区配套、规划设计等方面问题30余项。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聚焦经济发展软实力,不断优化完善专题询问机制,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以“钉钉子”精神,让监督压力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持久动力,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