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到幸福㉘|代表摆摊“常营业” “码”上服务“不打烊”

时间:2025-05-08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开栏的话:2025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开展“聚焦'四高四争先' 深化提升代表主题活动”,贯彻新修改的代表法,持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更好发挥代表作用。《一“站”到幸福》主题系列报道聚焦代表工作,讲述代表在代表联络站里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中发挥纽带作用的生动故事,记录代表在联系人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担当作为。

安阳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席茜 通讯员 王云然)“大爷,您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讲,也可以扫描我的代表服务二维码随时和我联系!”在安阳市东大街街道县前街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在这烟火气中有一个特殊“摊位”,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吸引众多赶集群众前来围观,和“摊主”聊家常、诉难处。这是安阳市文峰区常委会创新接待形式,将每周的代表接待日从站内开到了站外的创新实践,通过“代表摆摊”、“码上服务”让代表走出联络站、主动倾听民意。

  “开门迎客”倾听民声解民忧

  “我哥哥患有精神障碍,无子女,房屋年久失修,屋顶漏雨,墙体也出现了问题。汛期快到了,能不能帮着加固维修一下。”东南营社区居民赵玉庆来到代表摊位前焦急地说道。人大代表张海彬听后,立即与社区和办事处城管办联系,详细了解情况,并承诺尽快向相关部门反映、推动解决问题。“没想到人大代表这么重视我们的问题,还当场帮我们联系解决,真是太贴心了!”赵玉庆激动地说。随着群众的好评不断攀升,“摊位”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前来和代表聊烦心事、揪心事。从天然气安装到背街小巷污水管道疏通,从为老年人居住的大杂院安装爱心扶手到西华门广场一侧增设无障碍通道,问题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居民们的提问,人大代表们耐心倾听,认真记录,并当场给出解答和建议。需要核实办理的,一一登记,安排专人对接,及时跟踪落实,力求把民生难点、热点问题解决在一线。

  “热情接待”解读政策纾民困

  在活动现场,不仅有问题的反映与解答,还有政策的宣传与解读。对于居民们关心的低保、医保、高龄津贴、创业补贴等问题,人大代表和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与阐释。同时,对群众在办理过程中的疑惑,还进行了现场解答与指导,实现了政策与群众的“零距离”。高阁寺社居民宋银付闻讯前来,因家中生活困难咨询救助相关政策。在了解清实际情况后,代表和工作人员核实其女儿符合大病救助的条件,现场指导上报材料,一周时间他便领到3000元的大病救助金。“现在我们出门散步都习惯到代表摊位听听看看,人大代表既为我们普及了相关政策法规,还为群众解决实际需求,真正把好事实事办到我们群众心坎上了。”

  “线上接单”,持续履职汇民智

  “各位居民朋友们,我们接待时间有限,但是我们收摊不关门。有任何民情民意都可以扫我们的代表二维码,线上反馈给代表,我们持续为大家排忧解难。”代表们手中的“二维码”,就是连接群众与代表的“直通车”。自文峰区人大常委会上线代表直通车小程序以来,东大街街道人大工委积极响应工作部署,不断扩大亮码覆盖面,实现代表与群众线下面对面与线上键对键的双向互通,在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搭建起密切沟通的桥梁。街道充分利用代表摆摊接访方式灵活、形式简单、贴近群众的优势,在织密民情民意“收集网”的同时,深化“码上找代表、代表马上办”的沟通机制,最大程度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汇民智,收获群众一致好评。市集熙攘,人潮涌动,代表“摊位”的“交流”都充满了温情与希望。在这里,群众不仅享受到了便捷的服务,更是感受到了代表的关怀与力量,活动开展以来,共收集线上线下意见建议110余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6余件。这份别样的“烟火气”,拉近代表与群众关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彰显了人大代表为民情怀。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