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陈保超:兴产业 促发展 当好群众致富“领路人”
时间:2025-05-19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王紫仪)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兰考县三义寨乡白云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保超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多年来,陈保超致力于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积极引导、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奋斗之歌。
白云山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因家境贫穷,陈保超17岁就外出创业,在郑州做建筑生意26年,挣了点钱,成了村里的有钱户。每次回家他都会买上米面油去看望村里的贫困户,村民都知道他是热心肠,有啥“头疼事”都找他帮忙。这些,老支书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劝他回家带领村里人致富。刚有这个念头的时候,身边人都不理解,钱少不说,干不好还落埋怨,他媳妇为这事很长时间不跟他说话。可他却认为,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那才叫富。2018年,他全票当选上了村支部书记。
发展特色产业,钱包更鼓了
乡村全面振兴,是每一位农民翘首以盼的梦想,也是陈保超多年的夙愿。发展什么产业能带动村里脱贫致富?从山沟里走出来的陈保超绞尽脑汁,把目光对准了建设温室大棚种植番茄。
经过长时间的东奔西走搞谋划,陈保超带领群众最终探索出“党建+合作社+农户+村集体+企业”经营模式,创新“4+N”产业发展工作法,引导农民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合伙经营、吸纳务工等形式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群众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在2018年至2020年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相继建设了二期、三期温室大棚,共165座,群众从一开始的“要我干”到后来的“我要干”,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前,白云山村大棚园区累计投资3600余万元,建成165座温室大棚,年产番茄1000万斤,成了豫东地区最大的番茄种植基地。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0万元,人均收入从3000元增加到39000元;
“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使我们村民的钱包都鼓了起来,也引发了更多的产业的良性发展。”陈保超说道。
改善人居环境,村庄更美了
村民腰包鼓起来后,对生活质量要求也高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风貌、打造美丽田园就成了陈保超日思夜想的事儿。2021年,陈保超就带领党员干部上浙江安吉县鲁家村和江苏宜兴市白塔村观摩学习,这两个村都打造了每户村民住宅的外立面,修缮了各家各户的小楼房,家家户户没有高门大墙,房前屋后种的都是瓜果蔬菜、花草树木,整个村看起来像个花园一样,田园风格的村子让村民们眼前一亮,对比之后感觉差距很大,回村后,就带领党员干部大力气改变村容村貌,低矮平房被一座座现代化的小楼取代,原来的院门、高墙在“一宅变四园”改造中消失不见,民居变成了菜园、花园、游园、果园,家家户户开窗见绿、推门入园、低头赏景、抬头闻香,整个村像个大花园一样,白云山村也从一个贫穷落后的传统村落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宜居新乡村,走出了一条有特色可复制的乡村振兴之路。
强化长效管理,群众更幸福了
2023年,陈保超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身份的转变,让陈保超深感责任重大。为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他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习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调研活动,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同时,他还挤出时间完成专科和本科的学业,进一步充实自己。
在陈保超的努力下,白云山村现在村如其名,白云飘飘,山明水秀,人和安居。“要问这些年的发展群众满意不满意,我说了不算,要问一问俺村的男人能不能把钱赚,问一问俺村的妇女能不能有活干,问一问俺村的老人能不能把病看,问一问俺村的小孩能不能有地玩,再问一问俺村的群众你幸福不幸福,还要问一问俺村的党员实现现代化的路上是如何去干!”在这片焦裕禄曾经工作过的土地,陈保超一步一个脚印,和乡亲们共同奔赴像番茄一样红火的日子。
编辑:王紫仪
发布于
发布于
发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