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大专版|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共筑基层治理之基 我省积极开展聚焦“四高四争先”深化提升代表履职主题活动(二)

时间:2025-05-09  来源:河南法治报

WechatIMG305

  如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更好融入基层治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聚焦“四高四争先”深化提升代表履职主题活动中,我省各级人大纷纷交出答卷。济源示范区探索与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等平台载体深度融合,在融合创新中建强人大代表嵌入基层治理的“主阵地”;禹州市将辖区人大代表编组“进站入点”,组织开展代表履职与群众立法意见建议征询收集活动;焦作市解放区“三方共议”模式开创基层治理新格局,形成“代表牵头、群众参与、政府响应”的良性互动机制;内乡县马山口镇加强法治宣传,引导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

济源人大:提升人大代表深度嵌入基层治理效能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去年以来,济源示范区人大工委、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熟悉基层情况、密切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推动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以人大之力助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济源示范区人大工委、市人大常委会将“代表发挥作用嵌入基层治理体系”工作作为“主任领航”工程纳入全市人大总体工作布局重抓重推,建立了党组统一领导、分管副主任牵头抓总、代表工委等相关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的领导机制,坚持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构建人大代表嵌入基层治理工作格局。

  人大代表履职阵地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人大代表实现广泛联系群众、充分凝聚人心的重要桥梁纽带。济源示范区人大工委、市人大常委会推动基层站点更多嵌入党群服务中心、更好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更加有效赋能产业发展,以人大之力助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如何深化阵地建设,保障代表作用发挥?济源示范区人大工委、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强化代表履职阵地建设,全市代表联络站(点)实现一村(居)一站(点)全覆盖,为代表融入基层治理工作搭建平台。高标准建设34个省、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出台实施意见,支持各基层人大依托示范点积极开展站点问政、居民议事、国家机关进站等活动,推动人大业务、“一府一委两院”工作“双下沉”,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推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玉泉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是全省优秀星级代表联络站,自2021年起坚持利用“人大代表+”接待群众模式,与行业专家、社区负责人、居委会支部书记、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建立联动机制。

  为推动平台融合,营造共建共治格局,济源示范区人大工委、市人大常委会以代表联络站点、立法联系点、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等为依托,探索与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等平台载体的深度融合,在融合创新中建强人大代表嵌入基层治理的“主阵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协同做好社情民意收集工作,依法促进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

禹州人大:“民呼我应”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以前,这条街年久失修,高低不平,骑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大,晚上走路更得小心翼翼,很不方便。”禹州市东街小学门口的一名居民高兴地说,“这条路改造后,平整通畅,还安装了路灯,上学接送孩子也安全了。感谢人大代表为我们做了件大好事!”

  近年来,禹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人大代表联络站功能多样化在基层的实践,持续提升代表履职活力,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系”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充分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愿,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楼下餐馆油烟随意排放,每天烟味和异味充满房间和楼道,影响楼上住户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在夏都街道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与选民面对面,认真听取意见建议。这是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活动的真实写照。一同参与接待活动的还有立法信息采集员。代表们在整理群众的意见建议时,一方面转化为代表建议进行跟踪督办,另一方面对其中涉及立法的意见建议另行归纳,形成立法建议并反映给上级立法机关。

  禹州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管用、有效、可操作的原则,着力推进站点场地融合、人员融合、工作融合。将代表联络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信息采集点同步规划、建设,共用场地、设备,确保站点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常态化运行。同时,将辖区人大代表编组“进站入点”,组织开展代表履职与群众立法意见建议征询收集活动,做到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通过扫微信二维码受理答复群众咨询、走访联系选民、接待群众等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代表履职活动,常开站点之门、常见代表之面、常办群众之事。广泛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立法联络、普法宣传、法律和地方性法规草案意见征集等,有效扩大信息的收集面和意见征询范围,推动基层人大代表履职工作步入新常态。

焦作解放区人大:“三方共议”模式开创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焦作市解放区,一场关于民主实践的创新探索正在悄然改变基层治理格局。

  近日,焦作市凤凰家具公司职工代表将一面锦旗送到解放区人大代表张乾林、张纯手中,感谢他们推动解决了困扰职工多年的社保拖欠问题。这一问题的圆满解决,得益于解放区人大常委会创新推行的“三方共议”民主实践模式。

  “三方共议”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新机制。该模式以人大代表为纽带,将分散的社情民意与政府资源精准对接,形成“代表牵头、群众参与、政府响应”的良性互动机制。

  在这个机制中,“三方”具体指:驻区各级人大代表,发挥桥梁作用;代表联系的群众和各界人士,反映基层诉求;区“一府一委两院”及相关部门,负责问题解决。“共”强调的是议事平台和组织形式的灵活性,既可以在代表联络站举行,也可以在议题涉及现场开展;“议”是议事的内容,既可以就解决群众身边事进行沟通协商,也可以就中心工作、发展大局、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等征集意见建议。

  “过去遇到问题,群众不知道找谁,部门之间也容易互相推诿。‘三方共议’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传统问题解决方式的条块分割,通过人大代表这个关键纽带,让群众、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代表坐在一起,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实打实解决问题。”焦作市解放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辖区9个街道自2022年6月推广该模式以来,已召开议事会50余场次。

  “三方共议”模式推行以来,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在民生领域,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项目通过人大代表票决纳入民生实事,已完成250例筛查;学校周边乱停车等“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目前,焦作市解放区各街道在实践中形成了“春艳调解室”“小板凳会”“绿荫议事园”等各具特色的议事品牌,使民主实践更加生动鲜活。民生街道负责人表示:“‘三方共议’不仅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增强群众的民主意识,夯实了治理根基。”

内乡县马山口镇人大: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代表优势

  2024年以来,内乡县马山口镇人大积极探索基层代表履职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融合新模式,推动代表下沉到选区,聚焦基层社会治理,通过接待群众、走访选民等形式,帮助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处理在源头。

  梳理问题线索是深化矛盾排查的前提。马山口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与镇平安建设办、信访办建立了日常矛盾纠纷问题线索联动化解机制。通过组织驻站代表进村走访、站室接访和开展调研活动等方式,深入排查收集辖区内的各类信访矛盾纠纷问题线索,并及时进行分类归集,形成排查工作台账。根据台账线索进行动态管理,实时跟踪监测线索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提出相应处置意见建议,为矛盾纠纷化解打好坚实基础。

  为强化对重点纠纷的处理,马山口镇人大每月组织信访办与政务热线办召开专题会议,根据热线投诉较多问题,按照轻重缓急列出重点,制订落实专门管控和解决方案,确保重点纠纷不激化不升级。

  马山口镇人大高度重视法治宣传教育,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联络室等载体,常态化面向群众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和法律法规,采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方式,把“大主题”转化为“小切口”,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引导群众树立起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推动政策法规入脑入心。(河南法治报记者 林栋)

编辑:林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