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大专版|“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
时间:2025-04-25 来源:河南法治报
会议现场
河南法治报记者 林栋/文图
一餐热饭关乎民生温度。老年助餐服务既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做好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4月21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三级联动专题调研视频部署推进会,以高质量监督推进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据了解,针对老年助餐服务开展三级人大联动专题调研,是今年省人大常委会聚焦“四高四争先”、助力创造高品质生活谋划开展的一项重点监督工作,也是继去年在全省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三级人大联动监督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以老年助餐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养老服务的一次持续监督、精准监督,目的是以“小切口”回应“大民生”,更好地服务中心大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绘好养老蓝图破解老年助餐难题
老年助餐服务是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制定了《河南省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河南省老年助餐服务规范》等“1+3”政策文件,明确了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中长期工作目标,从增强供给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扶持政策和加强质量监管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措施,明确了老年食堂、老年餐桌、老年助餐点三类助餐服务场所的建设标准、服务规范和监管职责。
在优化设施布局方面,我省各地将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纳入城市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和便民生活圈建设内容;因地制宜在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中增设老年食堂,引导餐饮企业开辟老年助餐专区;积极利用闲置的公共服务用房、农村集体房产建设集养老助餐和政务、卫生健康等服务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2024年全省共建成老年食堂3100个、老年餐桌2234个、老年助餐点3033个。
为了增加服务供给,我省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发展“养老机构+对外助餐”“社会餐饮+助餐服务”“社区食堂+老年餐桌”“供销社+老年助餐”“物业+助餐服务”等助餐服务新模式。郑州市发展连锁化运营服务的“妈妈餐厅”,济源示范区依托供销社建立集老年助餐、文化娱乐、学习、采购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中心,平顶山市支持餐饮企业提供11元老年自助餐,安阳市开展“中央厨房+移动餐车”配送服务,信阳市打造老年助餐“幸福大巴”,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
为筑起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防线,我省强化综合监管。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养老机构食堂的监管,积极整治各类食品安全问题隐患,养老机构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地民政部门将依托养老机构设置的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纳入全省养老服务安防监控系统,部署老年助餐服务结算和统计平台,对老年助餐服务机构进行统一编号和标识,发布老年助餐电子地图,实现老年助餐服务智慧监管。
提升监督质效更好回应群众呼声
老年助餐服务涉及面广、业务性强,为找准制约老年助餐服务发展的突出问题,督促有关方面切实履行好职责,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决定组织全省人大系统围绕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开展三级联动专题调研。其中,老年助餐设施布局是否合理、服务模式是否丰富、扶持政策落实是否到位、服务供给是否持续、服务监管是否有力等都是此次调研的监督重点。
据了解,今年专题调研的一个重点任务,是持续做好去年交办问题的跟踪整改工作。“各市县人大要对去年交办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梳理汇总,看哪些已经得到了解决,哪些还在进行时,明确今年跟踪监督的重点,建立清单、对账销号,形成监督闭环,推动交办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今年老年助餐服务专题调研中发现的共性、个性问题,也要及时交办、督促解决、见到成效,真正把养老服务这一民生工程做实做好。
在去年的联动监督中,省人大常委会还提出要坚持立法与监督相向而行、同步推进,对于一些需要通过立法修法来推动解决的问题,选准切口和题目,及时纳入立法规划计划。今年省人大常委会计划制定老年助餐服务条例,将把专题调研与立法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力量互补、成果共享。“具有立法权限的市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针对专题调研发现的问题,以‘小切口’立法、出台决定等形式来推动解决养老服务问题。”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创新方式方法让老年人再尝幸福味
近两年,省人大常委会围绕老年人第一需求开展的养老服务及老年助餐服务联动监督,是民生中的大事、实事中的好事,省、市、县三级人大联动,探索出一系列好的方式方法,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品尝幸福味道。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常规调研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切实找准问题,与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共成立20个调研小组,目前开展调研27次,察看点位62个。在此基础上,首批随机选取建设规模、运营模式不同的5家助餐服务场所,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抽查,为增强监督的针对性提供有力支撑。坚持把专题调研融入聚焦“四高四争先”深化提升代表主题活动,倡议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并邀请具有行业背景的代表全程参与调研。围绕餐食价格、服务质量等9个方面35项内容制作调查问卷,与各区县(市)同步,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发放,推动监督工作更好顺应民意。同时组织召开由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社区食堂经营者、村(社区)负责人、从事养老服务相关行业的人大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了解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的痛点堵点问题,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
开封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开封市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明确财政补贴、场所保障等具体政策以及老年助餐服务标准、定位、各项要求等,推动老年助餐服务规范化发展。丰富运营模式,引导、推动老年助餐场所多元化经营,提升自身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开放共享,扩大服务覆盖面。在保障老年人用餐需求的基础上,推动老年助餐场所面向社会开放,提供“全龄友好”的便民助餐服务,以社会化经营盈利反哺老人用餐折扣。二是分段经营,延长服务时间。充分利用开封旅游夜经济活跃的有利条件,在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老年助餐场所打造夜市餐饮,形成“日间助餐、晚间摆摊”的特色经营模式,进一步增强老年助餐场所盈利能力。三是多方联动,完善送餐保障。加强与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之间的合作,积极动员社会公益组织力量,探索组建“外卖小哥+志愿者”的助餐队,为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众免费提供送餐上门服务,打通助餐服务的“最后一步路”。
去年以来,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将养老联动监督作为监督工作“样板工程”,常委会主要领导牵头抓总,7位班子成员分区督导,建立责任清单、内容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销号清单、跟踪清单“六个清单”,打通堵点、破解难点、消除痛点,着力守护幸福“夕阳红”。针对老年助餐服务,该市在保证菜品质量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发展新模式,降低运营成本,减轻群众负担。推行“社区+助餐”模式,以公建私营方式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邻(乡)里中心面向社会提供助餐服务,给予老年人价格优惠;探索“中心厨房+助餐点”模式,支持鼓励餐饮企业建设中心厨房,以多点配送、连锁经营控制运营成本、降低供餐价格;发展“互联网+送餐”模式,鼓励助餐机构与物流企业和送餐平台相互衔接,提供便捷化送餐服务。2024年,全市为老年人提供堂食服务160万人次,上门服务21万人次。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