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丹江口人大:专业赋能 精准履职 让民意有回响
时间:2025-04-17 来源:人民代表报
引言
“以前人代会审议相关报告,总觉得有些内容超出自己的认知范围,发言时难免底气不足。现在有了专业代表小组,借助专业知识,审议更有针对性,履职也更有成效……”湖北省丹江口市人大代表朱化波在参加代表活动时感慨道。这句话道出了众多基层人大代表的心声,也折射出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在深化代表履职机制改革中的创新实践。人大代表来自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如何更好地发挥代表专业特长,更好地提升代表履职实效?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提升地方治理能力的进程中,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完善专业代表小组工作体系,通过“专业赋能、精准履职”的新模式,推动人大代表从“履职个体”向“专业团队”转型,着力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走出一条人大代表履职新路径。
湖北省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双组长”负责制,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对口联系各专业代表小组,各专工(委)、室主任担任专业代表小组组长,形成“常委会领导+专工委+代表”三级联动机制,一方统筹运用人大监督职能,另一方对接政府职能部门,实现政策传导与民意反馈的双向畅通。同时,修订专业代表小组活动方案,明确“学习培训、调研视察、建议督办、走访联系”四大核心职能,并创新“1+N”工作模式,即每个专业小组对接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建立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专业代表建议—部门快速反应—群众及时反馈”的闭环管理。
——湖北省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专业代表小组履职制度“四梁八柱”
精准配置 激活履职“专业基因”
针对以往人大代表履职“专业不对口、参与不深入”的状况,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根据代表的职业背景、专业特长和工作经验,结合丹江口市人大各专委、常委会各工委职能设置,一方面组建生态环保、财政经济、文旅产业、法制建设、城建交通、农业产业、社会建设七个专业代表小组。各小组成员由从事相关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代表、长期从事该项工作的代表和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熟悉专业特点、关注专业领域的代表组成。另一方面各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紧扣人大工作和“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结合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注点”、激活代表履职的“兴奋点”精准选题,定期开展活动,让代表在熟悉的领域深度参与人大监督等工作,实现从“外行看热闹”到“内行看门道”的转变。
“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回信饱含深情、鼓舞人心。多年来,生态环保专业代表小组全体组员牢记总书记“守好这一库碧水”的殷殷嘱托,以代表力量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作出积极贡献。2023年,生态环保专业代表小组全体成员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丹江口市浪河支沟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水质大部分都处于地表水IV类以下,要保“大河净”,必须“小河清”。基于此共识,生态环保代表小组负责人主动联系专家团队,在确定规划设计目标时,自加压力,调高标准,明确要求“浪河所有支沟水质达到Ⅱ类以上”。在生态环保专业代表小组的监督推动下,为确保实现既定目标,相关部门在每一个项目上都做到提标治理。如在人口相对集中区域,为了减少群众到河道洗衣服,统一建设洗衣池,洗衣水全部接入管网收集处理。在浪河集镇污水处理厂,对其处理后的中水再增加人工快渗处理措施,把排放标准由一级A(相当于河流排放标准V类左右)提高到河流Ⅱ类以上。
站在浪河与丹江口水库交汇处,只见水光潋滟,万顷碧波,江面仿佛一面巨大的“天空之镜”,美不胜收!“我们是看着浪水变清的!以前村民洗衣淘菜都在河边,现在建了共享洗衣洗菜池,生活污水全部进入管网,真正做到不让一滴污水入库。”多年参与浪河小流域治理的丹江口市人大代表、生态环保专业代表小组组员秦明见证了浪河水质十年来的变化。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来治理法桐飞絮了,这样一来,解决了飞絮给市民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均州路街道均州路社区居民王军开心地说。2024年9月25日,市人大代表、园林局绿化科科长童兆华在走访中发现,城区多条主干道因法桐密集,飞絮问题尤为突出。她主动带领城建交通专业代表小组深入社区、街道,通过问卷调查、现场采样等方式,掌握飞絮分布规律及市民诉求,提出《关于优化树种结构、系统治理法桐飞絮的建议》,呼吁“控制增量、减少存量、科技赋能”,从源头上降低飞絮影响。这一建议得到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以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牵头,相关工委配合的调研团队,联合住建、林业、园林等部门召开座谈会,明确治理方向,既要保留法桐作为行道树的生态价值与景观功能,又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飞絮扰民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城区主干道、两千余株法桐的飞絮治理,重点区域飞絮量同比下降80%。这一成果的背后,是专业代表小组成员们持续跟踪监督与建言献策的真实写照。
靶向攻坚 打造履职“深度引擎”
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按照“小型、专业、高效”的原则,每年度拟定1至2个调研课题,实现选题精准,更好地发挥代表的专业性,强化代表履职的深度。
近日,社会建设专业代表小组的7位市人大代表,深入开展养老服务中心选址调研工作,以“银龄问需”科学规划锚定“适老坐标”。代表们实地考察了三处场地,一处是尚未启用的社区服务中心、一处是农家院落、一处是闲置宾馆。三处场地中一个地方空间基础良好,周边机械部件与集装箱群可塑性强,可通过改造为养老服务注入独特元素与实用功能;一个地方环境清幽、乡村邻里氛围融洽,具备发展乡村康养产业的天然优势;另一处建筑结构与水电设施相对完善,通过改造可升级为功能齐全的养老机构。针对这三处场地,代表们从改造成本、潜在价值、环境适宜性等多维度进行深入评估。为进一步加大调研力度,打造有价值的调研成果,代表们专程走访605文字博物馆。该文化场馆的区位优势为养老服务中心选址注入了人文内涵,代表们建议将养老服务与在地文化资源深度融合,通过书画展览、技艺传承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提升服务品质。代表们还专程探访80岁的手工月饼技艺传承人党师傅,倾听老人对社区文娱活动的建议。在交流中,代表们深切体会到老年群体对技艺传承和品质生活的迫切需求,进一步坚定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不仅要满足基础照护需求,更需构建文化浸润、情感联结的综合性养老生态理念,为养老服务中心的选址与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5年2月,随着人和小区2号楼1单元外设违章楼梯的拆除,这个历经行政诉讼、信访调解、多方协商的“骨头案”终于画上圆满句号。法制建设专业代表小组通过“党建引领+法治思维+多元共治”的创新模式,打赢了持续两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攻坚战。人和小区2号楼2009年建成,集住宅与商业于一体。张某2010年购买一楼门面,肖某2009年买二楼住宅,此后双方因房租、空调外机安装等产生诸多纠纷。2023年起,张某以“违建楼梯影响采光”为由多次投诉,要求拆除。由于楼梯在二人购房时已存在,该案件成为“信访-诉讼交织型”积案。法制建设专业代表小组成员、大坝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明廷松走访时了解到该情况后,迅速组织代表小组成员实地与居民面对面交流沟通、查阅相关资料,全面了解案件情况。发现问题不仅涉及建筑规划合法性,还关乎邻里复杂利益纠葛,若不解决,将严重影响小区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代表小组联合多部门调取资料,确认楼梯为违法建设,现场监督街道综合执法中心按程序推进,确保执法严谨合法,保障当事人权益,并推动信息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面对肖某的行政诉讼,代表小组督促执法部门与法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聘请法律顾问有力反驳上诉理由。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维持原判,人大代表监督街道依法落实。
实践成效 书写履职“民生答卷”
专业代表小组把调查研究作为履职的重要基础,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农户,广泛收集社情民意。
农业产业专业代表小组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专题调研,与村民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提出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意见建议,推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法制建设专业代表小组在助力上级立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参与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检查、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广泛收集群众对法规制定修改的意见,为上级人大立法提供大量来自基层的“第一手材料”。在《十堰市燃气安全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时,小组组织代表深入社区、企业调研,收集整理意见建议,其中多条被采纳,有力推动本地法治进程。
生产路是贯穿丹江口市左岸城区沿江区域的重要通道,长期以来,沿线商户、居民对道路排水、排污不畅、狭窄拥堵等问题非常苦恼。2024年10月25日,城建交通专业代表小组组长、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尹礼辉在开展“双联”走访活动中了解到该情况后,迅速组织小组成员聚焦问题根源,广泛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并进行专题讨论,形成《关于加大城市防涝排水系统改造力度的建议》。该建议引起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将该改造项目纳入2025年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对道路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提升。
春意渐浓,农时催人。为抢抓小麦春季管理关键期,提升农户科学种植水平,2025年2月25日,丹江口习家店镇在小茯苓村麦田举办春季小麦管理技术培训会。镇人大主席团主动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农业产业专业代表小组组员郭元成担任主讲,吸引了全镇100余名种粮大户、合作社代表及普通村民参与。村民围在专家身边,边听边记,不时用手机拍摄示范画面。针对农户普遍关注的“倒春寒预防”“麦苗发黄”等问题,农技专家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逐一解答。郭元成感慨道:“通过这次培训,农户们不仅掌握了实用技能,也把我们自身专业技能用在了刀刃上,这样的配置十分科学,既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也有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我又是一名来自一线的农业干部,这样的小组更有利于发挥代表的特长优势,更好地履职监督。”
社会建设专业代表小组组员、丹江口市石鼓镇卫生院院长毛泽忠心系青少年心理健康,积极建议将卫生院的心理指导引入学校。石鼓镇人大主席团高度重视这一建议,为了推动医校合作的顺利实施,镇人大主席团督促政府部门加大对乡镇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推动学校和卫生院加强沟通与协作,建立健全合作机制,确保合作取得实效,共同推动卫生院心理指导进校园这一举措落地实施。(陈琪 柯红磊)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