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人大:建好“小阵地” 释放“大能量”
时间:2025-04-16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王紫仪 通讯员 任佳慧)人大代表联络站是全市各乡镇、街道建立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平台,是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依法履职的载体,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
近年来,开封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统筹推进、持续发力,目前共建成人大代表联络站115个,实现了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人大代表联络站精心组织开展活动,充分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展现了代表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夯基垒台 推进规范化建设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联系群众的载体平台和基础依托。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健全制度、搭建平台、拓宽渠道、融合发展等措施,加快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不断探索和提升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水平。明确市、县(区)、乡(街道)人大工作职责,形成建站、管站、用站工作合力,同时建立健全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意见处理、履职登记等制度,并指导各县区结合工作实际和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差异化开展工作,推动代表联络站更具活力、更富实效、更接地气。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努力推动“站台”融合发展,把联络站工作嵌入我市基层社会治理“一中心四平台”,将各级代表编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担任网格监督员,让每位代表都有自己的“责任田”,使代表能够及时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小急难”,实现数字化赋能代表高效履职。
履职为民 人大代表在行动
“小伙子,你提出的关于加装电动车充电站的建议已经登记好了,我们会尽快按照政策落实的!”“大爷,您需要拿着土地确权证和户主身份证去镇农业中心变更信息。”这是近日发生在祥符区仇楼镇农村集市上的一幕。
在祥符区的熙攘集市上,这样的“代表集市摆摊”活动已经成为常态。菜摊旁的家长里短、热锅边的三言两语,都被代表们工工整整记在泛黄的笔记本上。这种把选民接待活动“搬”到集市上的创新,收集起带着“泥土味”的社情民意,精准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是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方法、新途径。
2024年,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部署开展了“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将我市“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与该主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展开、高质量推进,组织三级人大同向发力、五级代表躬身入局,不断丰富代表活动,拓宽履职渠道。
2024年,我市举办各级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专题培训班等171场;在微信公众号、代表履职通App等平台创办主题活动专栏,及时发布典型事例、代表风采39期;依托站点持续深化“双联系”工作,培育了“站点问政”“小板凳议事会”“代表集市摆摊”等新形式活动……一项项履职实践,让代表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让更多群众切身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
探索创新 突出“一站一品”
在四季城小区东环北路出入口旁边,有一间一楼门面房,红底黄字的“四季城人大代表联络点”门头格外显眼。这就是我省第一个跨选区、跨行业、跨层级代表自发创建的四季城人大代表联络点。这里有30名五级人大代表自愿驻点,分别来自开封市的5个区级选区,涵盖五级人大代表,身份包括党政干部、医生、快递员等。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代表们不断丰富履职方式,每月开展选民(群众)接待日、立法建议调研等活动,并结合自身专业开展健康养生讲座等,在履职尽责中践行初心使命。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开封实际,通过打造“一站一品”特色代表联络站,全面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走深走实。
市人大常委会打造文旅文创、先进制造、精细化工等10个产业代表联络点,实现我市优势产业全覆盖;
建立兰考蜜瓜、祥符花生、通许酸辣粉等“代表联络点+农业”新模式,围绕种植技术、产品产销等开展“手把手”指导,带动村民、村集体双增收;
探索法律服务、司法监督等专业代表联络点,畅通代表、群众与司法机关三方联系渠道,促进司法机关规范履职、公正司法,确保化解矛盾有温度、解决问题有力度;
打造特色履职平台,提升代表依法履职实效,让“内行人”干“专业事”,真正将代表作用发挥到基层一线。
…………
岁月见证民主力量,履职守护为民初心。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围绕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好人大职能作用,加快人大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着力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扎根基层沃土、结出丰硕成果,为开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王紫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