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人大:让“舌尖”感受人大监督的力量

时间:2025-04-10  来源:“人民与权力杂志”微信公众号

  “茶食盈街巷,糕团醉客心。”天堂苏州最令人向往的除了春不晚的诗情画意,还有享不尽的美好“食”光。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寻味而行,通过品尝一城风味了解一地文化,一道道美食日益成为带火一座城的流量密码。随着高流量一同到来的还有新变量,餐饮新业态和新型消费模式的蓬勃发展,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苏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人大代表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立足法律监督职能,深化与法律部门的协同联动,构建“人大监督+”,以刚性监督推动食品安全治理向全链条延伸、向新业态覆盖,在守护群众“舌尖安全”中厚植为民底色、彰显人大担当、体现人大力量。

  全维覆盖:让“方便”更“放心”

  “咦,这个冰激凌怎么味道有些怪?”张某在景区购买某“网红”冷饮时发现,该自动售卖机既未张贴食品经营许可证,也未公开配料、生产日期等信息。人大代表行业观察点收到反映后,立即通过联动机制,将该线索提交苏州市人大监察司法工委。工委经研判后,将该线索纳入重点督办清单,以该问题为切口,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围绕辖区热门景点、购物中心,推动开展自动制售设备现制现售食品专项整治,通过规范经营标识、加强抽样检验、查处违规行为等一系列组合拳使“无人化”自动制售设备实现“透明化”运营。

  这是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人大监督+”工作机制运行的一个案例。

  生活中,随着网络餐饮、无人售卖等消费场景越来越多,非面对面的“自助”式消费因其服务便捷、选择多样而备受消费者青睐,但遇到问题时也往往陷入“无助”的困境。为有效应对数字浪潮,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在“人大监督+”全维覆盖的基础上,通过行业观察点,将监管触须延伸到食品安全监管的角角落落,实现“线上与线下”、“即时与延时”、“有人与无人”、“实体与虚拟”等各场景监督无处不在,推动消除监管盲区,持续筑牢食品安全防护堤坝。

  苏州“人大监督+”工作机制不仅全维覆盖,而且在餐饮新业态得到深度运用。聚焦网络销售、直播营销、外卖安全等热点,前移监督视角。一方面在线下组织代表通过实地走访,对相关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借助行业观察点持续动态监督,另一方面在线上通过数据比对等方式发现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向食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亮剑”,把群众的“挂心”作为监督的重心,既让群众方便更让群众放心。

  全向联动:让“新型”难“隐形”

  随着监督的无处不在,一些不法商贩开始利用高科技手段让违法行为“隐形”,绞尽脑汁运用法律盲区玩擦边球,妄图逃避法律的惩罚。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与时俱进,不仅推动“人大监督+”全维覆盖,更注重法治保障,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小快灵立法,构建起更具包容性、开放性、系统性的全向法治保障体系。

  “奇怪,检测结果怎么会显示没有有毒物质呢?”张家港市在查处“网红话梅”案时,对照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录开展靶向检测,初检未发现非法添加物。但是消费者在食用这款神奇的“酵素话梅”后,却出现了呕吐、发烧等严重反应。苏州和张家港两级人大在联合走访调研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依托监督协作配合机制,推动公安、市监等部门联合成立专案组集中攻坚,通过更精密的分子结构检测,最终确定该食品中添有新型化合物双辛酚汀。旧问题水落石出,新问题又接踵而至,如何从法律上定性这一前所未见的新型添加剂?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利用法治与科技手段双管齐下,协调市县两级检察力量提前介入,邀请食品领域专家开展专题论证,最终认定该化合物属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让不法商家受到应有惩罚。

  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同样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人大监督+”,体现的就是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行业观察点就像触须,延展至社会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以“我管”督促社会、职能部门“都管”。纵向上,市县两级人大联动;横向上,检察、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实现线索移送、信息共享、交流会商、联合检查,“人大监督+”之“+”,就是全向的协作与监管,代表的是开放、多元;凝聚的是力量、合力;形成的是共管、共治。

  保健食品直播营销监管就体现了人大这种全向联动的作用。

  保健食品直播营销一度乱象频发,苏州市人大常委会针对乱象,迅速推动市场监管局建立起“直播巡查平台”,实现违规线索秒级响应,并督促公安机关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相关电商开展网络直播食品销售检查,护航新业态健康发展。

  全链跟进:让“田间”连“心尖”

  银鱼作为“太湖三白”之一,被称为鱼中人参,备受群众喜欢。但谁能想到,这般美食竟然也会变成致癌毒物。银鱼批发商孙某在偶然得知甲醛保鲜的“秘方”后,以超标 300 多倍甲醛溶液浸泡出“卖相极佳”的银鱼,广开销路。针对水产品非法添加问题,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以零容忍的态度要求执法部门依法从严处理,推动司法机关依法综合运用自由刑、罚金刑、禁止令等组合量刑,确保罪责刑相适应,形成有力震慑,守护公平正义。

  惩罚犯罪,远不是办案终点。苏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治理必须贯穿“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在要求相关部门从严从快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同时,积极推进溯源治理,紧盯案件中反映出的制度机制漏洞,利用视察、调研等方式,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职,抓源治本、标本兼治,以强有力的跟进监督,推动解决行业内、区域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写深写实查办案件的“后半篇文章”。

  让“三官一律一员”(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人民调解员)进社区、进学校、进地头、进行业观察点,就是工作上的一个创新。“三官一律一员”,他们既当“接线员”,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又当普法员,面对面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鼓励群众积极举报违法线索,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稳稳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向往”,推动全链条溯源管理;更当宣传员,宣传“舌尖上的安全”,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常识。

  在苏州,护航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专项工作,各级政府及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有力措施,提升监管效能、治理重点问题、健全追溯体系,监管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政府公信力也不断提高。广泛的宣传、及时接受线索、随机抽检和询问质询,又形成了强有力的社会震慑作用,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4月底召开的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将专题听取法治护航食品安全报告,确定群众点题的监督机制。今年8月,苏州市人大常委会还将专题听取市监委整治群众身边腐败与不正之风报告,在前期调研过程中,人大监督将与监察监督同向发力,寓支持于监督中,共同做好校园餐整治的“后半篇文章”。

  苏州市人大监察与司法委还围绕长三角联动协作机制,组织兄弟人大监察与司法委协同调研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信息溯源标准,推进实现长三角关联区域对部分食品追溯信息的互联互享。探讨对食品生产、储备、加工、消费等诸多环节如何建立安全责任制,探索食品安全“谁来保障”、“如何保障”等问题。

  “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切,是人大监督的后盾与动力。推动协同共治,‘人大监督+’会成为食品安全最坚实的铠甲。食品安全保护没有‘休止符’。”苏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