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人大:立良法 促善治 顺民心 助发展

时间:2025-04-01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王紫仪 通讯员 任佳慧)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近年来,开封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相继出台了一批特色鲜明、富有实效的高质量地方性法规。

  突出务实管用提升立法质效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围绕中心履职尽责,服务大局主动作为,突出开封特色,找准立法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结合点,以高质量立法护航改革发展。

  聚焦民生福祉,制订出台《开封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规范城市供水,保障群众用水安全,为我市构建更高水平的城市供水用水管理体系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坚持共建共治,积极应对我市停车供给矛盾突出问题,回应群众呼声,高质量制定《开封市城区停车管理条例》,推动改善停车环境和道路交通状况,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突出生态优先,在省人大常委会指导下,积极与郑州、许昌、周口三市携手推进贾鲁河流域协同立法,制订出台《开封市贾鲁河保护条例》,共护贾鲁河水清河晏。

  坚持开门立法倾听民心民意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它扎根基层、触达民心,为广大基层群众和各界人士表达立法诉求、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了有效渠道、平台,宛如一座民主之桥,连接起法意与民意,让立法工作精准对接民生需求。

  当前,我市2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自建成运行以来,阵地建设、人员队伍建设、工作运行已初具规模,步入正轨,较好发挥了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密切联系群众,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功能作用。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努力打造四季城人大代表联络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金耀街道办事处、通许县四所楼镇人大主席团等规范化建设示范点,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作模式。在2024年11月召开的全省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四季城基层立法联系点作典型发言。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民意直通车”作用,2024年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对多部国家、省、市法律法规草案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62条,采纳和借鉴25条。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特色化打造、常态化管理、实效化运行,积极筹划设立立法民意征集点,不断拓宽立法信息收集渠道,真正让法律满载民意、顺应民心。

  巧用“清单式立法”提升地方治理能力

  精心梳理立法“需求清单”、广泛征集“问题清单”、严抓落实“目标清单”……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推动地方立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探索出一条“清单式立法”助推地方治理能力提升的新路子。

  推进全面依法治市,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向社会各界征集立法项目建议,结合开封实际,深入论证立法需求,精心梳理“需求清单”,聚焦改革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力求制订有开封特色的法、真正有效管用的法。

  近年来,随着开封文旅市场持续火热,停车难成为市民、游客的一桩烦心事。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开封市城区停车管理条例》列为2024年度立法项目,加强城市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使用,推动改善停车环境和道路交通状况,进一步提升旅游城市品质。

  如何让立法工作离群众近、离一线近、离问题近?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广泛征集“问题清单”,通过召开“问题清单”梳理会、座谈会、专家论证会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意见建议,充分研讨梳理,紧盯问题设计条文,逐项研究对策措施,切实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使立法更接地气、更具实效,确保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问题是突破的方向,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目标导向,注重法规设定的社会成效和预期效果,确保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让“目标清单”落地落实。如在制订《开封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过程中,科学规范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运营体系,管好城市供水的“最后一公里”,筑牢了群众饮水安全屏障。

  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

  站在新的起点,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深化立法领域改革,积极履职尽责,大胆探索创新,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开封篇章贡献法治力量。


编辑:王紫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