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南湖人大:让生态文明报告制度从“纸面”走向“实践”
时间:2025-03-25 来源:“浙江人大”微信公众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嘉兴市南湖区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建设监督领域积极探索创新,构建了立体化制度框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从“纸面”走向“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
人大出台决定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
2024年7月31日,南湖区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南湖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的决定》,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在南湖的执行提供坚强支撑。
如何将制度转化为成果?区人大常委会积极与区“一府一委两院”交流沟通。2024年11月下旬,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先后到区检察院、区法院、区生态环境分局调研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的进展情况,并围绕助力环境污染防治、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生物多样性保护、打好净土保卫战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深入镇(街)指导工作,进一步打好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的基础。
立体化框架 打造人大监督新格局
2024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扎实推进区、镇(街)人代会(议事会)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全覆盖,形成“一会、一站、一点”模式。
“一会”指在人代会期间召开生态文明报告专题审查会议,由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具备环保专业背景或实践经验的人大代表参与,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站”指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组织21名代表常态化进站履职,针对热点问题开展专项监督调研,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增强人大城建环资工作监督实效。
“一点”指区人大常委会在大桥镇胥山公园设立的水生态环境监督联络点。点内整合五级人大代表与职能部门力量,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河道保洁等开展专项监督。目前已累计收集并解决水环境问题建议100余条,推动全区110.5公里河道蜕变为“水下森林”景观。同时,联络点也为五级人大代表参加各级人代会提供第一手资料,如全国人大代表刘锐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创新监督机制 取得多元协同联动新成效
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全区各级人大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为抓手,持续推动生态环境工作。
区人大常委会南湖街道工委做优做实“三项监督”机制,推动街道成功创建“污水零直排区”星级街道,辖区南湖天地商圈入选省级首批“无废商业街区(商圈)”重点培育名单;
区人大常委会建设街道工委依托南湖数字人大平台,收集民情民意632条,还组建了一支以人大代表、居民议事员等公众力量参与的巡查小组,全时段开展河道巡回检查,累计发现并闭环处理相关问题事件500余件。
新丰镇人大构建“人大代表牵头、群众广泛参与、数智技术赋能”的治水新格局,推动将“全民护水”纳入河长制体系,吸纳30余名村民代表、少先队员担任“小河长”,与三级河长开展巡河。
目前,南湖区已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全覆盖,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群众广泛参与、监督评价体系构建等举措,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化、常态化、体系化。未来,南湖区将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南湖智慧”。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