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大专版|以履职之声传递法治温度 驻豫全国人大代表这样述说法治心愿

时间:2025-03-14  来源:河南法治报

WechatIMG71

  “希望更多群体关注未成年人”“希望宣传贯彻落实反家庭暴力法”“希望加大对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希望铲除假酒生存的土壤”……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驻豫全国人大代表们的一个个法治心愿见证法治中国建设的最新进展。他们以履职之声传递法治温度,让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法治文化深深扎根在全体人民心中。

用法用情用心 呵护未成年人

全国人大代表、南阳市第一中学教师 郭丽: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一名教师,我欣喜地看到,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课间孩子们运动起来,汗水流出来,笑容更灿烂了;教室里孩子们眼睛亮起来,声音响起来,目标更坚定了;爱心人士走进校园,用行动传递温暖,为孩子们成长撑起了一片更广阔的天空;校园外,孩子们在各种活动、实践中学习成长,变得更加独立、合作、包容。

  河南法院通过打造“豫法护苗”品牌,深耕法治沃土,把党对青少年的关心关爱融入少年审判,用法用情用心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护佑青少年茁壮成长,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了司法保障。近年来,河南法院推进法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工作,各级法院共选派2499名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努力将优质司法资源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巡回审判+庭前普法+庭后释法”新模式,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的法治心愿是,希望更多群体关注未成年人,用法用情用心呵护未成年人,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为未成年人提供 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祥符区电影公司党支部书记郭建华: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事关千千万万家庭幸福安康。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经济不独立,生理心理都不成熟,认知和控制能力有限,自我保护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侵害。

  我的法治心愿是,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力度,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凝聚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等六大保护合力,增加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用司法之力守护孩子们纯真灿烂的笑脸。

  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多拍一些关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影视作品,传播新时代司法理念,讲好新时代司法故事,通过故事告诉人们“国无法而不治、民无法而不立”,让未成年人在法治护航下健康成长;进一步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普法宣传教育力度,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让孩子们学法、懂法、守法,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用法治之盾 守护家庭安宁

全国人大代表、汝州市家家靓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于莉:

  2024年履职期间,我参加了在平顶山市中级法院召开的平顶山市法检两院民营经济发展司法保障工作座谈会并发言,还参加了在汝州市法院举办的首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调解员聘任仪式。在调解家庭矛盾纠纷时我发现,一些家庭还存在家暴。对家暴零容忍是社会的共识,更是司法的态度。家暴对受害者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身体上的伤害,还包括心理上的创伤和长期的负面影响。在家庭中,除了肢体暴力,冷暴力也是一类不容忽视的家庭暴力。冷暴力所产生的影响不仅限于自身家庭,还会危及社会安宁。

  我的法治心愿是,希望宣传贯彻落实反家庭暴力法,提高社会公众对家暴的认知。在反家庭暴力司法保护工作中,预防措施的落实与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是极为关键的环节,这一环节将把家庭暴力的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从而保护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维护家暴受害者合法权益,用法治之盾守护家庭安宁。

加大犯罪打击力度 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全国人大代表、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南:

  加强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近年来,民营企业内部人员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案例时有发生。不少中小微企业,存在经营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内部腐败呈现隐蔽性和复杂性,蕴藏着极大风险。

  国家法律明确规定,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对侵犯不同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依法实行同责同罪同罚。但在司法实践中,民营企业人员与国有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贪腐类犯罪行为,在定罪量刑上仍存在一定差异。

  我的法治心愿是,希望加大对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希望将对国有企业相关人员适用的一些犯罪范畴扩展到民营企业,通过惩治民营企业关键岗位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受贿等涉企犯罪行为,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更加公平、透明、法治化的环境,更好地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明正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道峰:

  近年来,我国食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部分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采取低价竞争、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消费者权益受损。一些企业甚至降低成本,偷工减料,使用劣质原料,生产不合格产品,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安全。

  我的法治心愿是,希望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这需要相关部门持续加强对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同时要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完善市场信用体系,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公示和惩戒,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鼓励消费者参与监督;引导鼓励企业将竞争重点放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上,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信通过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有序的食品市场环境,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铲除假酒生存土壤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赊店老酒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王贤:

  假酒之害猛于虎。假酒不仅伤害企业筋骨、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更降低了大家对酒行业的信任度。作为一名扎根在酒行业的人大代表,我深知假酒的危害不仅局限于经济层面,它还对社会诚信体系和公共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我的法治心愿是,希望铲除假酒生存的土壤,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让每一瓶酒都流淌着诚信和匠心。

  平日里,我会通过普法活动普及假酒的危害与鉴别技巧,让更多消费者掌握防假知识,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希望国家进一步完善酒类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市场监管法律法规,明确对制售假酒行为的处罚标准,加大打击力度。同时,建立健全酒类产品的追溯体系,确保每一瓶酒的生产、流通环节都能被有效监控,一旦发现问题,能够迅速追溯到源头。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铲除假酒的生存土壤,让每一瓶酒都成为诚信和匠心的象征,为中国酒业的繁荣发展保驾护航。(河南法治报记者 吴倩 林栋)

编辑:林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