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邵长金:打好三张牌,助力纺织产业升级

时间:2025-03-08  来源:顶端新闻

  编者按:

  当“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的主旋律,由传统的“中国制造”,进化成“中国智造”,进一步升级为“中国质造”,将是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发展路径,也是民族企业成为强国品牌的必由之路。

  值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顶端新闻以《顶起大国新“质”造》为主题,采访代表委员中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展现在各个细分领域“新质”而行、成为“高质”代名词的中国企业群像。

  顶端新闻记者 邹皓羽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新乡化纤董事长邵长金聚焦于化纤行业的绿色、低碳化发展。他希望出台相关政策统筹支持推进纺织行业优势产业发展。

  对于新一代企业家如何在新科技浪潮下推动企业变革,他建议要向创新要赛道、向转型要空间、向深耕要未来。

  中国化纤产业链将转向“价值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方向

  顶端新闻:新乡化纤在过去取得了亮眼成绩,在您看来,化纤行业未来会有何发展趋势?

  邵长金:在我看来,中国化纤产业链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升级”的转型。未来,中国化纤产业链将迈入以“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在规模优势和产业链完整性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绿色低碳转型、两化融合和品牌建设应对市场变化,构建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中国式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

  顶端新闻:作为化纤行业的领军企业,新乡白鹭如何应对挑战,以保持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邵长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是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认知。

  应对挑战,新乡化纤将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在坚持高效、优质两条腿走路的同时,采取“技术创新+数字赋能+生态共建"战略,打好菌草纤维、首赛尔纤维、瑞赛尔纤维三张牌。以产学研一体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落地;以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打造以数据、算法为驱动的新生产形态;以低碳产品重塑产业链全周期绿色闭环,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稳步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升链,构筑发展新优势。

  打好三张牌 助力纺织产业升级

  顶端新闻: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新乡化纤未来在技术创新上有何重点规划,助力河南乃至全国纺织产业升级?

  邵长金:我们会重点打好菌草纤维、首赛尔纤维、瑞赛尔纤维三张牌,探索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白鹭生物基新材料绿色工艺中试产业园项目即将投产,以“研发、中试、产业化、工程化”同步发展的转型节奏重塑纺织工艺逻辑,以“研究院所+科研平台+产业实践”的创新模式引领纺织行业的“绿色蝶变”。推进实现原料来源可持续化、生产过程绿色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的全产业链闭环式绿色低碳生产体系。

  对于纺织行业而言,国内溶解浆供给市场存在较大缺口,进口比例高达80%以上,发掘新的非木质原料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课题。

  我们主动联系拜访“中国菌草之父”林占熺教授,首次针对菌草生物基纤维产业应用开展研发工作。陆续攻克菌草制浆、纺丝等多个科研难题,掌握了从一棵草到一根丝的全套工艺技术,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开辟“以草代木”的可持续发展新“丝”路。

  目前,纺织行业首创将中国特有的菌草技术在纺织行业进行高值化利用,倾力搭建塑造与之精准匹配的菌草全产业链条。公司已初步尝试国内医疗纺织品共性技术开发应用,依托“河南省菌草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足菌草纤维自身具备的优越抗菌抗病毒性能,大力推进菌草纤维于体外医用纺织品的应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此外,公司还携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突破百年来化学纺丝路径,以绿色溶剂离子液体通过物理法纺丝工艺制备全新概念的再生纤维素长丝——首赛尔纤维。公司研发推出瑞赛尔纤维——成功掌握全套溶解纺丝工艺和溶剂回收的成熟技术成果,采用绿色新型DT复合溶剂对废旧棉纺织品循环利用,以绿色技术驱动终端废弃纺织品回收产业链各环节可持续发展,实现自然—工业双重循环,为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提供有效支撑。

  加快菌草纤维产业发展与碳汇产品开发

  顶端新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您主要关注什么问题?

  邵长金:主要关注“加快菌草纤维产业发展与碳汇产品开发”这一问题,希望出台相关政策统筹支持推进纺织行业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为战略性全局性新型绿色工业化产业链条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菌草技术是“以草代木”发展起来的中国特有技术,实现了光、热、水三大农业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生产,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结合,有利于生态、粮食、能源安全。但菌草产业发展中存在菌草纤维原料短缺、菌草纤维科技创新力度不足、菌草的全生态价值未充分体现等问题亟待解决,菌草产业增值增效仍有巨大空间。

  对此,我认为,当加大菌草种植推广力度;培育菌草纤维新质生产力,加快科技平台建设;加快菌草固碳产品开发;并制定专项扶植政策。

  向创新要赛道、向转型要空间、向深耕要未来

  顶端新闻:如今越来越多新生代企业家崭露头角,作为老牌国有企业的掌舵者,您对新一代企业家如何在新科技浪潮下推动企业变革有何建议?

  邵长金:向创新要赛道,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发展胜势。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转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对当下科技迅猛发展的大好前景,要以创新思维引领技术创新,打通产学研链条,主动打造高能级技术创新策源载体,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在高端制造领域占得先机,掌握全球竞争的战略主动,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不断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向转型要空间,重点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数字经济时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产业链条的广泛应用,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加快设备“上云用数赋智”,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制造业,提高建设和生产效率,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向深耕要未来,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积跬步才能致千里,只要坚持在某个领域深耕探索,补短板、锻长版,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以资源的稀缺性、互补性与嵌入性等切入市场,定能取得一定的突破。要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努力成长为“政治上有方向、经营上有本事、责任上有担当、文化上有内涵”的“四有”企业家,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