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周全喜:花石村“新生记”

时间:2025-02-21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李恒 通讯员 丁玲玲)站在承留镇花石村党群服务中心前,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跃然眼前:连绵起伏的大山环绕着村廓,各式古韵民居错落有致,隆冬的千亩梅园中的梅花已蠢蠢欲动。穿村而过的商水河上,天鹅和水鸭悠然游过,给冬的画布上增添了勃勃生机。由古老围墙改建而成的小商业综合体,巧妙地融合了咖啡馆等现代风尚店铺,与记录着村庄沧桑变迁的村史馆、中心大街上的古朴戏台,以及由田园综合体和民宿形成的景观带,成为年轻人争相探访的旅游新IP。

  周全喜是土生土长的花石村人,他带领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环境整治和发展乡村旅游,将曾经发展滞后的花石村,变成今日的“全国生态文化村”。每年花石村都要接待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村”。当选省十四届人大代表以来,周全喜的工作节奏愈发紧凑。他每年不仅要出席省人代会和列席各类会议,还积极参加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项视察、调研等履职活动,为提出高质量的建议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农村培育新质生产力,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周全喜说,花石村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村里的“土特产”面临着产业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如何让电商助力“土特产”打开销路、卖出好价?周全喜瞄准了直播带货,他在花石村直播间亲自推介自制辣椒酱、手工老月饼等农产品。不仅如此,他还聘请专业老师,为20多位村民提供拍摄和剪辑短视频培训,让他们掌握宣传花石品牌技能。“因为我们没有专业的团队,对直播也不是很熟,下一步开辟农文旅融合新场景,最缺的就是人才。”他说。

  周全喜通过调研发现,不少像花石村一样的村庄都设立了“乡村直播间”,但严重缺乏会直播、能带货的新型农村电商人才。在省人代会上,周全喜先后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产业电商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关于派驻大学生进农村建立电商销售平台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令人欣慰的是,该建议受到省商务厅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作出答复。有关部门表示将鼓励农村电商创业就业,打造一批县域范围电商直播基地、村播学院,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不仅如此,近两年,市政府给花石村等村派来了年轻的产业发展指导员,市委组织部还增派一名选调生进村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花石村通过村集体筹资率先在全市建设“花石幸福院”,解决全村70岁以上老人的吃穿问题。由于幸福院属于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各级政府无运营经费支持。周全喜在省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加大对农村幸福院的运营补贴力度的建议》,希望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互助等服务保障。

  几天前,刚刚参加完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返回花石村的周全喜向大家透露了他的心声。今年他在省人代会期间提出了《关于加大农村养老助餐补贴的建议》。目前,全省正积极推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村级层面,逐步建立起农村养老服务的公共财政长效投入机制,确保农村幸福院可持续运营。他期望,全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在养老助餐服务上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使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强。

  “产业是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花石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周全喜说,“我们位于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入口处,不但享有‘天然氧吧’的美誉,而且‘商山四皓’隐居商山、结茅山林的历史典故也出自花石村。随着南山旅游公路建成通车,花石村的乡村旅游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稳居产业发展的‘C位’。这几年,我们将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生态农业融为一体,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曾经的花石村,村民居住星罗棋布,土地资源零散不集中,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周全喜带领党员干部改变了这一面貌,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统一流转归集体管理,并引进果蔬采摘等一系列农旅融合项目,将花石村打造成周末休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成功迈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第一步。

  谈及未来,周全喜表示,新的一年,花石村将持续开展“基层组织共联、蓝图规划共绘、产业发展共融、富民载体共建”,打造以花石村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中心、串联三个村庄和重点项目的农业观光环线,以及休闲农业体验区、精品农业种植区、特色文化体验区、森林康养度假区4个片区的空间格局,依托组团在更大范围内整体谋划和资源整合,解决当地存在的民宿和农家乐共同面临的季节性、基础设施完善、品牌和营销等难题,推动组团村在花经济、雪经济、水经济、光经济、食经济上做文章,叫响花石村组团品牌。另外,还将复制花石村大食堂的经验,搞餐饮连锁经营,目标是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