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大:建议落地有声 民意开花结果
时间:2025-02-19 来源:人民代表报
提出代表建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方式;办理代表建议,是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和回应百姓期盼的具体体现。重庆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饶静、翁仁潘、赵婷结合调研情况,分别围绕“‘东数西算’工程”“数字交通建设”“非遗曲艺保护和传承发展”提出建议,得到承办单位积极落实:国家(西部)算力调度平台正式上线、“中心城区出租汽车管理”场景在中心城区率先贯通、非遗曲艺传承培训和非遗记录保护工程工作持续开展……
高质量建设东数西算工程
建议:重庆市人大代表饶静提交《关于统筹用好全市算力资源促进“东数西算”工程高质量建设的建议》,呼吁通过搭建产业数字化转型算力供需合作平台,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成效:该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办理 ,2024年11月,重庆市正式上线国 家(西部)算力调度平台,打通四川、贵州等5个省市的算力资源,实现对9个数据中心算力的调度、纳管,汇聚智算、超算、通算多元化算力资源2300余P。同时,实现AI+模型服务及算法开发与训练服务。
重庆市人大代表,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饶静是一名致力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她十分关注这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为深入了解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核心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以及成渝地区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战略地位,饶静通过专题座谈、资料查阅、网络调查以及人工智能分析等“传统+数字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研。
“重庆市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八大枢纽节点之一,在推动算力网络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饶静说。为此,在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饶静提交了《关于统筹用好全市算力资源促进“东数西算”工程高质量建设的建议》。
该建议得到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通信管理局等单位的认真办理。目前,“东数西算”工程在重庆取得了显著成效。
“重庆数据中心集群布局两江新区水土新城、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起步区,形成‘一核两区多点’的发展格局。”市大数据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科曙光先进数据中心、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云从科技西部智算中心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为重庆市的天气预报、灾害预警、人工智能等高精度需求场景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提出的建议,办理成效明显。”饶静介绍,在搭建产业数字化转型算力供需合作平台方面,重庆市于2024年11月上线国家(西部)算力调度平台,打通新疆、四川、贵州等5个省区市算力资源,实现对9个数据中心算力的调度、纳管,汇聚智算、超算、通算多元化算力资源2365P,平台已累计服务60余家企业、高校、研究院的算力用户。
“建成国家(西部)算力调度平台的同时,还实现了AI+模型服务,聚合共性AI 算法与模型151个,为广大制造业、中小企业提供便捷易用的 AI 算法模型。以及实现算法开发与训练服务,在平台聚集行业数据集164个、各类算法与组件72个,并提供集成多种框架的开发环境,提升算法开发与交付效率,降低算力使用门槛。”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数字基础设施处四级调研员李小萍说。
数字化引领交通建设加速跑
建议:重庆市人大代表翁仁潘提出《关于加快数字交通建设的建议》,建议针对交通工程建设领域打造一套从立项、规划到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数字交通管理平台,保证交通建设项目科学、规范实施。
成效:市交通运输委协同市发改委、市规自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共同研究办理了该建议。按照急用先行原则,重庆市加快打造 一 批“9+2”中心城区“ 大综合一体化”高频多跨综合场景 。目前“中心城区出租汽车管理 ”场景设置的火车站出租大客流疏运智能预案,已在重庆火车西站与北站实战运行。
目前,“中心城区出租汽车管理”场景在中心城区率先贯通,通过对出租汽车候客点进行 BIM 建模,动态感知高铁站候车人数和场内排队出租汽车数量,实现火车站与属地市区两级交通、公安等部门的工作协同和智能化调度。截至 2025年1月2日,共计触发14 次,共调度出租汽车3801台次,疏运旅客约5820人次。
这一数字交通管理平台背后,有重庆市人大代表的贡献。在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江津佳华医院院长翁仁潘提出《关于加快数字交通建设的建议》。该建议得到市交通运输委的高度重视。“重庆交通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融入数字化变革大局,紧扣数字重庆‘1361’整体布局,编制印发《重庆数字交通建设方案》,构建重庆数字交通‘1+3+N+X’总体构架(打造1个交通大脑;推动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和行业智治等3个重点领域数字化建设;谋划一批重点应用;推出一批基层和社会实践)。”市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市交通运输委科技处副处长梁郝跃介绍,按照“2025年形成基本能力”工作目标,市交委聚焦 3 大重点领域,迭代升级构建数字交通“13681”基本能力体系构架,形成《全面推进数字交通基本能力建设行动方案》,以1个数字交通“平台+大脑”为支撑,围绕“3”大核心业务,重点实现互联互通的设施供给能力、保障有力的设施运行能力、智慧便捷的客运服务能力、集约高效的货运服务能力、协同联动的安全保障能力、精准高效的综合治理能力6项基本能力,加快推进数字交通“渝运安”“渝你同行”“交通运输打非治违”“高速畅行”“数字港航”“轨道智管”“渝路智管”“数智货运”8个重点应用,形成1套数字交通建设保障体系。
“以前,电子运单只记录生产经营全过程,但现在通过‘渝运安’二维码,实行一车一码,将从源头开启追踪,通过GPS和车载摄像头对危险货物及运输司机开启监管。”梁郝跃表示,“渝运安”应用于2024年4月上线以来,已消除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隐患6万多起,打造了全国领先的危货运输数字管理平台。接下来,市交通运输委将对标数字重庆建设“三年形成基本能力”的目标,全面推进各项任务,为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形成服务和治理基本能力夯实基础。
培育新力量曲艺传承不断档
建议:重庆市人大代表赵婷提出《关于加强重庆曲艺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建议》,呼吁加大对曲艺人才培训和人才引进的力度,及时开展对非遗曲艺项目的抢救与保护,增添市场活力,激发经济创收反哺人才培育所需投入。
成效:重庆市文旅委会同市人力社保局 、市教委共同研究办理了该建议 。重 庆市持续开展四川清音、扬琴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内的7个曲艺曲种、10位传承人导师、27名学员的传承培训和非遗记录保护工程工作。持续通过培养后备人才、整合资源、拓展演绎市场,创造了一批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
重庆地区曲艺历史悠久,在明、清时期开始遍及城乡各处。抗战时期,重庆成为南北说唱艺人的主要聚集地,曲艺发展空前繁荣。
目前,重庆曲艺有国家级代表项目6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人,市级代表性项目11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50多人。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曲艺传承发展计划》,为曲艺类非遗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但近几年,随着多种曲艺曲种的消失,曲艺传承开始出现断档、后继无人的现象。这引起了市人大代表、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舞蹈与戏剧学院院长赵婷的关注。
“我跟随专业院团到各类学校开展了多场‘非遗曲艺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学生们对非遗曲种的热爱让我感受到非遗文化传承势在必行。”赵婷说。
经过多方调研,赵婷在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关于加强重庆曲艺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建议》,得到市文旅委高度重视,并协同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共同研究办理。
据悉,2024年以来,市文旅委联合重庆市曲艺团针对全市现有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建立了相应保护机制,同时加强了非遗资料的整理和数字化建档,确保非遗项目既能留声又能留影,先后编辑出版了《巴渝文化与车灯艺术》《四川清音》《四川扬琴曲目选(一)》等作品。
针对20多年没有专门培养过曲艺人才问题,市文旅委联合市曲艺团、重庆艺校联合开办了“曲艺班”,招收了一批青年学员,以期解决人才断档问题。
“2025年,我们立足旅游产业打造驻场演出《戏山城》,与长航集团合作打造‘艺游三峡’巴蜀文化长江行暨‘巴风蜀韵’长江叁号邮轮驻场演出,成为巴蜀文旅走廊的一张亮丽名片。”市曲艺团总书记王晓林介绍,下一步,将全力推进曲艺非遗的活态传承,围绕抗战胜利80周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巴蜀文旅走廊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现实题材创作,进一步激发曲艺的内生动力、活力和创造力,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
据悉,在2025年的重庆市人代会期间,赵婷继续关注相关问题,在如何进一步加强重庆文化艺术院校高质量发展、巩固“双减”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程俊豪 周晏如)
编辑: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