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大专版|筑牢民生之基 托举“稳稳的幸福” ——我省持续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
时间:2025-02-14 来源:河南法治报
从老旧小区改造到完善养老助餐服务;从便民充电桩建设到桥梁道路优化;从加强乡村医疗条件到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这一幅幅画面,构成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中原大地上实践的生动图景。目前,河南全省11个市、117个县(市、区)和绝大多数乡镇已开展票决制工作,通过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让民主实践更加生动鲜活,托举起中原大地“稳稳的幸福”。
信阳人大:人大+政府 让美好生活照进现实
“现在真是方便多了,充电桩随处可见。”1月22日,正在信阳市羊山新区百花园附近的便民充电桩为爱车充电的市民张先生说,开车出门再也不用为电量焦虑了。
推进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信阳市人大代表票决出的2024年全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一排排崭新的充电桩投入使用,让市民实现充电自由,幸福感实时满格。为把民生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2022年以来,信阳在市、县、乡三级人大同步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构建起“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买单’、人大‘验单’”机制,实现民主与民生同频共振。
“吃饭不方便一直是社区老年群体的烦心事,更是子女们的操心事。”信阳市人大代表陈松是社区党支部书记,在2024年信阳市民生实事项目建议征集中,他发挥工作优势,走家串户了解市民的所思所盼,反映最多的便是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为实现“群众盼的”与“政府干的”高度契合,信阳积极探索人大参与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工作的有效途径,形成人大、政府双向发力的“双通道”征集机制。市政府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民生实事项目意见建议,梳理形成项目建议台账。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动员市人大代表,通过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平台,充分了解群众最关注、最期盼、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形成项目建议并向市政府反馈,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确定了包括建设美好邻里中心在内的13个2024年度信阳市民生实事候选项目。
“我和老伴儿在这里吃得好、玩得也好。”近日,在羊山新区政和街道白高庙社区的美好邻里中心,75岁的李阿姨和几名老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唠,享受着家门口的幸福“食”光。随着一件件人大代表票决出来的民生实事项目从纸面变为现实,信阳这座城市变得更加宜居美好。(河南法治报记者林栋 通讯员瓮彦君 卢松)
濮阳人大:全过程监督 让民心工程可感可及
“小区改造是我们业主多年的期盼。现在通过改造,楼面新了,地面净了,路面也宽了。感谢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也感谢市人大代表的监督和帮助。”今年1月初,濮阳市紫东花园业主常潮海在小区散步时由衷感慨。
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是濮阳市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目前已完工小区129个、27652户,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84.3%、145.5%。
2024年以来,濮阳市人大常委会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做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后半篇文章”,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民生实事一头连着群众的阴晴冷暖,一头连着人大的履职担当。我们把民生实事项目监督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推动民生实事项目真正成为民心工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濮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邵景良表示。
为推进民生实施项目落地,让群众尽早受益,濮阳市人大常委会成立3个督办工作组和一个综合协调组,各督办工作组按照“月督促、季通报、年考核”要求,深入项目现场督办进展情况,逐步形成全过程监督体系。
8月、12月,濮阳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和第十四次会议召开,分别听取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和督办情况工作汇报,针对性提出工作意见;11月底,集中视察民生实事项目办理情况……
此外,为延展监督链条,督办工作组每次现场督办时都邀请人大代表参加,发挥好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和社会资源优势,确保监督取得实效。“把实事办好、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让群众可感可及。‘全链条’式监督很好地实现了这个目标。”参与监督工作的市人大代表韩中华感叹。
“我们将常态化、实效化加大监督力度,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着力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彰显人大担当。”邵景良表示。(河南法治报记者林栋 通讯员王庆红)
西峡县人大:试点到推广 让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以前翻越独阜岭开车要20分钟,坡度大、路面窄、弯道多,易发生交通事故。现在走独阜岭隧道,3分钟就能通过,我们出行更加安全方便了……”2025年1月1日,来自隧道沿线的双龙、军马河、米坪、石界河、桑坪5个镇的群众参加通车仪式,大家纷纷拍摄视频和照片,欢庆隧道建成通车。独阜岭隧道顺利通车,标志着西峡县2024年10件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圆满完成,为沿线9万余名群众带来了冬日温暖。
民声就是民生。2018年底,西峡县人大常委会赴浙江、江苏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并于2019年2月在西坪镇、五里桥镇率先启动试点工作,猕猴桃产业发展提升工程等7件代表人民群众意愿的民生实事项目,首次以人大代表票决的形式在两镇票决产生。
2020年,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西峡县委出台《关于全面推行乡镇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责、群众参与”兴办民生实事的工作机制在全县16个乡镇全面展开,一大批民生实事经过人大代表票决,变成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民生工程。
据统计,2020年以来,县、乡镇(街道)累计通过人大(议政)代表票决(选)正式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达到522个,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难事和关键小事得到了有效解决。从试点到推广、从乡镇到全县,人大(议政)代表票决(选)民生实事项目工作在西峡全面开花结果。
“近年来,西峡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依法监督、科学监督、正确监督,让民生实事项目在阳光下建设、在温暖中惠民,为加快建设民富县强、幸福西峡贡献人大力量。”西峡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靳社强真情道出了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工作的初衷和使命。(河南法治报记者林栋 通讯员冯浩然 赵龙 庞静洋)
淇县高村镇人大:线上+线下 让项目收集源自民意
近年来,淇县高村镇人大积极拓宽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功能,主动探索“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末问结果”民生实事办理新机制,通过把好民生实事“遴选关、监督关、结果关”,有力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
按照“方便群众、服务代表”原则,高村镇人大在高村镇高标准建设雨露社区中心代表联络站和思德、肖屯、鱼坡、新乡屯4个代表联络点,全镇101名市县镇代表进站开展工作,为代表、群众与政府部门提供了一个“坐在一条板凳上、围在一张桌子上”的议事平台。通过数字赋能,为每个联络站点、每名人大代表制作二维码,群众可扫码线上反馈问题,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最大限度把群众的声音收集起来,保障民生实事来源于人大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由“政府配菜”转化为“百姓点菜”。
为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高村镇人大建立了“事前保落地、事中抓进度、事后看质量”的全过程监督机制,坚持民生实事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节点化,条目式列出全年需要实施的项目清单,明确承办单位,召开项目交办会,并向群众公布,确保每个项目有人管、能实施。同时,成立以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点为基础,全镇298个基层网格为框架的监督小组,通过全方面掌握推进情况、全覆盖督促责任落实、全过程加强业务指导,保障监督的精度、力度和深度,推动一大批民生实事落地落实。
为把民生实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高村镇人大建立了民生实事办理评价机制,坚持每年年末对照年初制定的项目清单,组织承办单位、人大代表、群众召开民生实事点评会,集中晾晒办理成效;对评价为不满意等次的,由代表联络站交由承办单位重新办理,坚决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河南法治报记者林栋)
编辑:林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