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岱岳人大:绿水青山助启航 玉汝于成久为功

时间:2025-02-05  来源:山东人大网

  近年来,泰安市岱岳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进一步加强人大监督工作。

  区人大常委会把监督和支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纳入区人大常委会研究议题,主动协调解决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创造良好环境,确保公益诉讼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区人大常委会多次对公益诉讼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文化旅游工作开展视察调研和工作审议;安排人大代表现场监督公益诉讼案件审判工作;与检察机关建立联动机制,实现人大代表意见建议与检察建议相互转化;推荐25名人大代表为公益诉讼志愿者等,在全区形成了生态文明全方位治理、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部门联动 汶水汤汤齐管护

  大汶河又名汶水,是山东省境内黄河下游最大支流。古老的大汶河不仅有文化沉淀,也带来了河砂资源的沉积。河砂不仅对涵养水源、保证行洪安全有重要作用,同时又是极具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盗采河砂行为不仅破坏了生态坏境,还会对河水的行洪安全造成危害。为更好地保护大汶河,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岱岳区检察院制定了《泰山—大汶河“融”保护工作实施细则》,并与区水利局制定《关于建立“河长湖长+检察长”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

  2024年,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政府各相关部门单位协调联动、紧密施工,被盗采的河段修复工程顺利完工,形成共同保护大汶河的合力。

  保护古树 绿色守望留记忆

  2023年,部分区人大代表提出保护辖区内古树名木的建议。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部门实地察看古树名木的生长情况,针对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召开全区古树名木保护公益诉讼听证会,向有关部门发出了检察建议,建议其认真落实古树名木保护相关规定,有针对性地对古树名木进行养护复壮。

  2024年,岱岳区检察院邀请市、区人大代表观摩调研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人大代表们实地察看了岱岳区古树生存现状、保护和养管政策制定及落实等情况,对检察机关为保护古树名木所作的努力给予肯定。

  “我会向学生宣传古树名木保护知识,把保护树木的绿色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并配合检察机关工作,发现古树名木保护的线索后积极与检察机关联系。”泰安市人大代表、岱岳区实验中学老师王静说。

  生态治理 田畴沃野绘丰景

  岱岳区位于“汶阳田”的腹地,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史,境内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采矿过程中,部分被破坏的耕地以及尾矿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修复,制约了全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2023年8月,区人大常委会、区审计局向区检察院移送了矿山生态修复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案件受理后,区检察院召集区直相关部门、属地政府、施工单位召开会议,协调推进工程建设的相关事宜,实时掌握矿山治理及土地修复等情况,并对现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在多方的协同努力下,2023年12月,涉案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已全部完成。三处废弃矿山整体修复总面积1028亩,恢复绿化面积692亩,新增耕地面积336亩。在治理区域,耕地种植的农作物实现了小麦亩产800斤、玉米亩产1200斤的大丰收。

  区人大常委会在抓好监督工作的同时,用足用活重大事项决定权,为全区旅游规划、文旅融合发展作出决议。依托岱岳区“环泰山”“山水一座城”的独特资源区位优势,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建强环泰山乡村旅游游憩带,推进“文旅+”“+文旅”,深化文物、非遗资源研究,挖掘阐释大汶口文化、石敢当文化等岱岳特色文化,加速跨界融合、链条延伸及产业关联发展。同时,坚持文旅开发与依法保护文化相结合,积极向泰安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大汶口文化遗址保护立法建议,并在条例起草、听证、一审二审意见征集工作中全程参与。2024年12月,《泰安市大汶口遗址保护条例》已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编辑:李恒